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地回声 > 章节

第111章:舅父(1)

作者:六盘山上高峰

第111章:舅父(1)


麦子下镰时,舅父殁了,接到这个噩耗,我十分悲伤,连夜搭了一辆便车往舅家赶去,心中却怅然若失,想道:舅父真是个命苦人啊!劳苦一生,去时也在三夏大忙之中。这个季节,人们都要收获,谁有工夫来忙他的丧事?然而,我的耽心多余了,一进舅家的大门,院子里早已熙熙攘攘:搭灵堂的,盘锅灶的,借碗筷的,运冰棺的,你来他往……我在灵柩前哭了一场,舅母就说:“甭难过了,你舅殁得虽然不是时候,但乡亲们都停了手中的活路,前来帮忙。”一听这话,我便止了哭声,暗自寻思:人总归要有一死,舅父生前吃苦受累,受尽煎熬;死后有这么多人为他送行,也是“功到仙成”,心中便有一些安慰。


在乡村,举办丧事,最能体现一个人生前的德行,修行不好者,连抬丧的人也凑不够,无奈时,只能花钱雇人。这么来做,亲戚邻人、儿女子孙便觉脸上无光,埋怨先祖生前为什么不积德行善,叫村人这样的下贱……舅父无职无权,只是一介农夫,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路,来忙他的丧事,足以说明他在村人心中的德望。舅母还告诉我:舅父患病期间,村里一千多户人家,几乎都来看望过,乡亲们你十块,他八块地给舅父济钱,叫舅父好好调养身子。舅母说她坚决不收这些钱,乡亲们也不富裕。但乡亲们说:“我们就是再穷,也得有点心意,你怎能不收?”这使我十分感动,看来,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能秤出谁轻谁重。不管你生前为宦,不管你生前为民,只要德高望重,入土下葬,人们总要寄托一点哀思,总要来为你送行。而那些位高权重者,生前不为百姓谋利,只想着自己的位子、车子和帽子,一旦死去,能有几个人给他送行?怕还要招来一片骂声……富贵是一生,清贫也是一生,重要的是,当你离开这个人世时,能不能留下一点令人怀念的德行。


舅父是清贫一生的人,可他的人品却像冬月里的落雪,洁白晶莹。舅父出生时,正是天朝社会积贫积弱的年月。五六岁时,便患了一场天花。那时候,医疗技术还很落后,天花自然是不治之症。舅父染上天花,先是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以拧麻维持家计的姥爷,已经萌发了放弃的念头。但姥姥惜儿如命,将舅父抱在怀里坐了七天七夜,饲汤喂水,乞求神灵能使孩子起死回生……可能是姥姥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七天之后,舅父高烧退了,瀛弱的性命也就没有交给东风。然而,却落下一脸麻子。舅父姓周,奶名乱喜,村里的轻佻之徒就叫他“麻乱喜”。舅父倒也滑稽,指着自己的麻脸说:“麻子有什么不好?每一个麻点就是一盏明灯,能将天地照亮。”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子——“周世亮”。


不知是患过天花的缘故,还是周世亮这个名字的高深,舅父从此便有过目不忘的记性。那时侯,乡村里识文断字的人不多,舅父念过三年私塾,怕就是很有学问的人了。可舅父绝不做知识私有者,他常给乡亲们说《三国》,讲《水浒》……村头那棵歪脖子树下,就是舅父说书的场所。


舅家的村落叫罗局镇,是关中道岐山、眉县、扶风三县的交汇处,单日逢集。每到集日,人流络绎不绝。赶集的人购买了家常用品后,就到歪脖子树下听舅父讲书。当舅父讲到诸葛亮陨落五丈原时,听者便都纷纷落泪。舅父话头一转,吟出一首诗来:“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牙宝座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这是唐朝诗人温庭筠途经五丈原时留下的千古绝唱,这诗一吟,听者对诸葛武侯就更加怀念。


舅父除了讲书,还常常给红男靓女“喝礼”。那时侯的喝礼者就是现在的司仪,可现在的司仪有点浅薄,少了一些文化。舅父喝礼,总能即兴发辉,将传统的文化渗透进去。比如说,他上周公庙给人喝礼,即兴吟出这么一段:“周公庙,在岐山,山青水秀好景观。两个新人来相配,都是周公做的媒。庙内有眼润德泉,清澈亮底水味甜。新娘喝了甜味水,养龙育凤终生贵。”当然,舅父有时候也搞点笑料,那是对伴娘,我们那里把伴娘叫送女客。舅父有一段词这么喝:“众位的,都来看,这个送女客不见蛋(简单)。拿了一把手帕子,藏在她的裤腰里。送女客,甭作做,快将手帕往出掏。”送女客见舅父数落她,就掏出一只手帕送舅父。但舅父还想给其他人搞一些,接着唱:“送女客,样儿好,这个手帕太糟糕。这么多人在观看,给我一只咋个办……”舅父这么一唱,观者便捂着肚子大笑,送女客也就不再匿藏手帕了,很开通地散发每人一条。婚典本来就是个热闹的场所,舅父总能使这个热闹的场所凭添更多的欢乐!


舅父不仅出口成章,还作得一手好画。小时候,我在姥姥身边长大。总见舅父在墙壁上作画:有林冲雪夜上梁山,周瑜赤壁破曹操,穆桂英打破天门阵……我曾问过舅父:“舅,你为什么不在纸上画?”舅父说:“咱没钱,买不起纸!”恐怕就是家庭的贫寒,才埋没了舅父的艺术才能。若是稍微殷实一点,或者能有一点什么关系,舅父怕早就吃了公家饭,怕早就成了作家、画家。但福薄命浅,艰苦的环境,最终使舅父滞留在黄土地上,做了一个的的道道的农民。做了农民,便意味着受苦,可舅父从来也没为做了农民而懊悔,他的一生似乎都是在快乐中度过!他曾对我说过:“吃苦是一种福分,当你真正理喻了这个道理,就是半个圣人!”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地回声》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