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96 袁盎坑晁错

作者:叶还生

话说景帝听了袁盎那套说辞,心里那个通透啊,比水晶球还亮堂呢!


于是呢,他摆摆手,让晁错这位哥们儿先躲一边儿去。


晁错这时的心情啊,比吃了一斤炸药还火爆,迈着那小碎步儿,一脸憋屈地退到东厢房,心里已经把袁盎从头顶骂到脚底了。


这时候,景帝像突然想起啥似的,猛地问袁盎:“咋办捏?”


袁盎也不是吃素的,直截了当地说:


“那吴王和楚王啊,背地里一直嘀嘀咕咕地合计着呢。


他们说啊,高祖皇帝那会儿,把子弟都分封为王,一个个都有自己的小地盘儿。


现在倒好,晁错这个坑货,自作主张地就把诸侯的地盘给削了,这能不造反嘛!


他们嚷嚷着要一路向西,剁了晁错那小子,再恢复他们的地盘才甘心。


现在嘛,唯一的出路就是咔嚓了晁错,然后派个人去给他们宣布一下,赦免吴、楚那七个闹事儿的国家,让他们的地盘恢复原样。


这么一来,那七国的军队估计还没等咱们动手,自己就先撤退了。”


景帝听了这话,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才慢吞吞地说:“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别的招儿没?我总不能为了保晁错这一个人,就跟全天下的老百姓过不去吧。”


袁盎两手一摊:“我这主意就这样了,您看着办呗!”


于是乎,景帝就给袁盎封了个太常的官儿,让他悄悄地收拾行李,准备去见吴王。


接下来的十多天里,景帝跟丞相陶青、中尉嘉、廷尉张欧这几个人,眉来眼去的,


暗示他们上书弹劾晁错,说他忘恩负义,想让皇上和大臣、老百姓都疏远,还居然想把地盘送给吴国,简直是大逆不道到极点了。


这罪名一落下来,晁错就只有等着腰斩的份儿了,他家里人也得跟着遭殃。


景帝一看奏折,大笔一挥就批了个“准奏”。


可怜的晁错啊,还傻乎乎地在家等着吃饭呢,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已经离领盒饭不远了。


到了壬子那天,景帝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说要坐车出去逛逛市场。


晁错一听,高兴地穿上官服,屁颠屁颠地就去了东市。


结果呢?咔嚓一声,脑袋就搬家了。


您说这事儿冤不冤啊?


简直比窦娥还冤十倍呢!


斩了晁错之后呢,景帝就把袁盎和吴王的侄子刘通叫来,让他们当使者出使吴国去。


这接下来的戏码,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看看,这袁盎能不能用他的那张嘴皮子,加上点儿卖萌撒娇的本事,把吴王给哄得退兵呢?


要是退不了兵啊,那就得看,袁盎能不能再想出什么奇葩的招儿,来应对了!


这时得再插入一个人物,那就是邓公正。


说,那时候,谒者仆射邓公正这位老哥,担任着校尉的职位,给景帝上书分析前方的战事。


这邓公啊,胆子肥得跟猪八戒似的,啥都敢跟皇上唠。


景帝就问他了:“喂,邓公啊,你从战场上滚回来,听到晁错那倒霉蛋被杀的消息后,吴国和楚国那帮孙子撤兵了没?”


邓公摸了摸自己的双下巴,估计心里在琢磨着,咋说才能让皇上听得进去。


他开口道:“皇上啊,吴王那老顽童想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早就憋着劲儿等机会了。


这次朝廷削了他的封地,他估计气得鼻子都歪了。


杀晁错对他来说,就是找个由头儿罢了,他可不是真心为了这事儿。


再说了,朝廷把晁错给宰了,


我估摸着天下的士大夫们,都得瑟瑟发抖呐,以后谁还敢给朝廷出谋划策,提意见啊?”


景帝一愣,估计心里也在犯嘀咕:“这话是咋说的呢?”


邓公就解释道:“您看那晁错,他可不是闲得蛋疼,他担心诸侯王国的势力太大,朝廷hold不住他们,所以才想了个削减封地的招儿,好让朝廷的地位更稳固一些。


这可是为了咱们大汉朝的万世基业着想啊!


可结果呢?计划才刚开始实行,晁错自己倒先被砍了头。


这事儿一出来,对内吧,忠臣们都吓得闭上了嘴;


对外呢,可把诸侯王们给乐开了花。


我私下里觉得,皇上您这么做,确实有点儿坑爹啊。”


景帝听了这话,长叹一声:“唉,邓公啊,你说得没错!我现在也后悔得要命,当初怎么就听了袁盎那家伙的鬼话,把晁错给杀了呢!”


这事儿说起来啊,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景帝原本想借着杀晁错,来平息部分藩王的反叛,结果呢?


反倒是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看来啊,这皇帝也不是好当的,


得时时刻刻提防着,身边的那些个“坑货”,不然一不留神就得掉坑里!


袁盎和刘通这俩货,跋山涉水啊,终于滚到了吴国。


这时候,吴军和楚军已经撸起袖子,开始狂怼梁国的堡垒了,那场面,简直比农村大妈抢菜市场还热闹呢!


刘通这货,因为是皇亲国戚,跟吴王有那么点儿亲戚关系,所以就装逼地先进去跟吴王套近乎了。


他跟吴王说:“喂,老铁啊,咱们都是一家人,别整天搞得跟世界大战似的,多伤感情啊!皇帝老儿让我给你带个话儿,让你跪下来接旨。”


吴王一听袁盎这老狐狸也来了,心里就琢磨着:“这老小子肯定是来给我洗脑,让我撤兵的。”


于是他就假笑了几下,说:“嘿嘿,我现在已经自立为东方的扛把子了,谁还稀罕跪那皇帝老儿啊!”


说完,他就不肯再见袁盎了,把袁盎晾在军营里,打算逼他当吴军的带头大哥。


袁盎这老小子也不傻,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吴王没安好心。


他心想:“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你们这么折腾。”


于是他就死活不答应。吴王一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派人把袁盎关了起来,准备送他上西天。


可袁盎这老小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趁人不注意,就找了个机会溜了出来。


他一路狂奔,回到了景帝那里,把出使的情况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景帝。


景帝一听,心里那个气啊,简直是吃了只辣鸡,辣的火爆。


他拍着桌子说:“这吴王也太嚣张了,连我的使者都敢扣,简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说完,他就下令加紧准备,打算给吴王点儿颜色看看,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看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说不定还有更多的瓜可以吃呢!


这一天,太尉周亚夫去见汉景帝,一脸苦大仇深地说:


“陛下啊,那楚国的兵,跑得比兔子还快,咱们跟他们硬拼肯定没戏。


得想个损招,干脆咱们放弃梁国,给他们来个断粮大招,


饿死这帮孙子,看他们还能怎么得瑟!”


汉景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太尉你这招太损了,就这么干!”


于是,周亚夫就准备带着大军,去荥阳会合,可刚走到霸上,哎呦喂,路上突然冒出个赵涉,一把拦住马车就开始嚷嚷:


“太尉大人啊,您这是去送人头啊!


那吴王老狐狸可不是吃素的,早就雇了一群亡命之徒,在路上等着您呢。


您这一去,肯定得被埋伏。


依我看,咱们得换条路走,右边那条小路就不错,绕过崤山、渑池,


偷偷摸摸地就到洛阳了。


耽误不了一两天,还能顺便去洛阳武库,敲敲鼓,吓吓那些叛乱的诸侯王,


让他们以为您是天上掉下来的大神呢!”


周亚夫一听,觉得这赵涉说得挺有道理的,于是就吩咐车队改道而行。


结果这一改道,还真就平安无事地到了洛阳。


周亚夫那个得意啊,见人就炫耀:“哈哈,看看我这太尉当的,七国叛乱我都顺利到达洛阳了,这不是天意是什么?现在我就蹲在这荥阳城里,看他们谁敢来惹我!”


为了确认赵涉的话是否靠谱,周亚夫还特地派人去崤山、渑池一带搜了搜,结果还真搜出一群吴国的伏兵来。


周亚夫这下更得意了:“哈哈哈,赵涉啊赵涉,你可真是我的大福星啊!”


于是他立刻上书汉景帝,强烈推荐赵涉当护军。


从此周亚夫和赵涉两人就成了好基友,一个擅长打仗,一个擅长出馊主意,把那些叛乱的诸侯王,整得哭爹喊娘。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哦不对不对,应该是“有勇有谋,才能天下无敌”才对!


哈哈哈!从此两人携手并肩,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损友”之旅。


这周亚夫太尉,在神队友的助攻下,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砍瓜切菜,直奔东北那旮沓,最后停在了昌邑。


那吴军跟梁国打得是不可开交,梁王急得都快成火锅里的蚂蚁了,不停地派人向周亚夫求救。


可这周亚夫啊,就像是坐在钓鱼台上一样稳当,理都不理他。


梁王一看,这咋行啊,又派使者去向景帝哭诉,说周亚夫见死不救,简直就是个冷血动物。


景帝听了,心里也慌得一匹,赶紧派使者去催周亚夫救援梁国。


可这周亚夫啊,就是个有主见的人,皇帝的话他也只是听听而已,还是坚守自己的营垒,一兵一卒都不肯出。


他倒好,直接命令弓高侯韩颓当等人,带着一群轻骑兵,偷偷摸摸地奔袭淮泗口,去抄吴、楚军队的后路,顺便还堵了他们的粮道。


这操作简直666啊!


梁国那边呢,也不甘示弱,派出了中大夫韩安国和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当将军。


这张羽啊,打起仗来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韩安国则是稳如老狗,两人一搭一档,竟然把吴军给怼回去了。


吴军想往西打,可一看梁军那严防死守的架势,顿时就怂了。


于是,他们只好来找周亚夫的茬儿,两军在下邑碰了个头。


吴军啊,满心想着速战速决,可周亚夫就是不出战,坚守壁垒,摆出一副“你来打我呀”的架势。


吴军饿得眼睛都绿了,多次挑战都无果而终。


周亚夫那边呢,夜里军营突然闹起了内讧,自己人打自己人,都打到他大帐附近了。


可周亚夫呢,就是不起来,躺在那儿装睡,心想着“你们打吧打吧,反正我不起来”。


过了一会儿,嘿,军营自己竟然平静下来了,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吴军一看这招不行,就换个方向,向汉军营垒的东南角集结军队,准备搞个大动作。


周亚夫呢,早就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加强了西北方向的防御。


果然不久之后啊,吴、楚的精兵就突袭汉营西北了。


可他们哪儿知道,周亚夫早有防备啊,汉营的防御固若金汤,他们根本就打不进去。


最后啊吴、楚军队饿得,累得,逃得差不多了,吴王刘濞只好带着几千精兵连夜逃跑;


楚王刘戊呢,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直接自杀了。


二月里来啊,周亚夫派出精锐军队追击,一下就把吴、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啊!


这场战役,简直就是周亚夫的个人秀啊!


吴王这老哥,刚开始揭竿而起,造反搞事的时候,手下有个叫田禄伯的大将。


这田禄伯可不是吃素的,他一脸认真地跟吴王说:


“老板,咱们这大军一路向西,太单调了,没点新花样,成功概率大打折扣啊!


给我五万人马,我走另一条路,长江淮河一日游,顺便把淮南、长沙收了,再杀进武关,最后跟你汇合,绝对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吴王还没来得及开口,他那宝贝儿子,也就是太子,赶紧跳出来说:


“爹地,这事儿可不能这么玩!


咱们这可是高风险的造反大业,哪能轻易交给别人啊?


万一这货也反水了,那岂不是自找麻烦?


再说,你让他带着那么多人马,还走另一条路,那简直就是放飞自我,谁知道他会干出啥事来?


咱们可不能自己给自己挖坑啊!”


吴王一听,觉得儿子说得在理,于是就果断拒绝了田禄伯的请求。


可怜的田禄伯,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估计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吧!


哎,你说这吴王也是,怎么就不敢尝试点新花样呢?


说不定田禄伯真的能带给他惊喜呢!


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替田禄伯,默默掬一把同情泪了!


说起这吴国,还有个桓将军,真是个热血小青年!


看着吴王那造反的狂热,他忍不住就上前搭话了:


“大王啊,咱们吴国的步兵,那可是专挑险峻地形干架的猛人啊;


反观汉军那边,战车、骑兵一溜烟儿地在平原上狂奔,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


所以啊,咱们也别一路硬碰硬了,直接来个闪电战,把洛阳武库给端了,再顺道儿把敖仓的粮食全搬回家!


到时候,咱们往山上一蹲,黄河天险一挡,号令诸侯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哪怕咱们还没摸到函谷关的门儿呢,这天下啊,已经跟您姓了!”


这桓将军啊,说得是眉飞色舞、热血沸腾,可吴王呢,还是得听听老将们的意见。


老将们一听桓将军这策略,全都直摇头叹气:“这小伙子啊,拼刺刀是一流,可玩起大局观来,他还是得回炉重造啊!”


吴王一听,心里就琢磨了:“这老将们吃的盐,比我吃的米还多,肯定没错!”


于是呢,他就把桓将军的话当耳边风了,继续按自己的老路子走。


哎,可惜啊,这吴王哪里知道,有时候,年轻人脑子里的点子,才更灵光,更有冲劲儿呢!


要是他当时听了桓将军的主意,说不定这造反大业,还真能掀起一股狂风巨浪呢!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这玩意儿,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遗憾。


咱们现在也只能在这儿调侃调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啦!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