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95 吴王刘濞要搞事

作者:叶还生

这穆生老兄呢,有个特别的癖好——滴酒不沾。


所以每次楚元王摆酒席,都得特地为他准备甜酒,可谓是宠上了天。


可是啊,等到楚元王的儿子夷王,孙子刘戊继位后,一开始还挺讲究,每次都记得给穆生备上甜酒,可时间一长呢?


得,这茬儿就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一次宴会啊,穆生一瞧自己案上空空如也,连甜酒的影子都没见着。


他立马就明白了,这楚王家族,是越来越不上心了。


于是他站起身来一拱手:“各位老铁,我先撤了!”


众人一愣,他接着解释说:“不特设甜酒,这就是个信号啊!说明楚王对我已经开始怠慢了。我要是不赶紧溜之大吉,下回楚王就得把我绑到街市上示众了啊!”


说完这番话后呢?


穆生这老兄直接躺床上,装病不出来了,申公和白生这两位老铁可急坏了,纷纷劝他说:“穆兄啊,你难道就忘了先王的恩情了吗?现在楚王就是一时疏忽,没给你备甜酒而已嘛!”


穆生叹了口气回答说:


“《易经》上都说了‘知几其神乎’!


这先王对我们好是因为他心里有道义在;


现在楚王对我们怠慢那就是他忘了道义了呗!


我哪能跟这种忘恩负义的人在一块儿混呢?”


于是乎啊,穆公就这样装病,离开了楚国,去浪迹天涯了;


而申公和白生却还留在楚国继续混日子。


后来啊,那个楚王刘戊越来越过分,荒淫残暴得简直没眼看!


太傅韦孟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写了首诗来吐槽他;


结果呢?


楚王连理都不理一下,直接无视了!


韦孟一看这情况心想:“得嘞,咱也走吧!”


于是就跑到邹地去居住了。


再后来呢?


刘戊因为作恶多端,朝廷给削了封地;


这下可急了眼了;


就跟吴王刘濞勾结在一起,准备搞点大事情,那就是叛乱!


申公和白生这两个老实孩子,还跑去劝他呢;


结果呢?


直接被刘戊给发配到街市上,去舂米做苦力了!


那叫一个惨字了得!


最后,休侯刘富听说了这事儿;


赶紧派人来劝楚王别作死;


楚王却瞪着眼睛说:“叔父你要是不跟我一条心;我一旦起事;第一个就打你!”


刘富一听这话心想:“哎呀妈呀,这侄子没救了!”


于是,赶紧带着他老妈太夫人,逃奔长安去了。


你说这楚王家族。


当初要是多听听穆生和韦孟的劝告;


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呢?


哎,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话说那朝廷一道文书,就像是扔了个大火球进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蚂蚁窝,吴王刘濞这火爆脾气可就不干了!


直接操家伙起兵造反,把那些朝廷的二千石小官们,砍得像是割韭菜一样。


哎呀,这场面,血了胡茬的,好吓人。


胶西王、胶东王、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这些王爷们,看着吴王刘濞这骚操作,也都跃跃欲试,跟着举兵叛乱。


哇塞,整个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


楚国的两位老实人大臣,张尚和赵夷吾,一看楚王刘戊这架势,心想:“这货莫不是得了失心疯了?”


于是赶紧上前苦口婆心地劝。


可刘戊这哥们,脑子像是被门夹了一样,一挥手就把张尚和赵夷吾给砍了。


这可真是让心疼啊!


赵国的两位大臣,建德和王悍,也想去劝劝赵王刘遂:“大哥,别闹了,行不?”


可刘遂这哥们更是个狠角色,直接把他们俩给烤了。


艾玛,自作孽,真是不可活啊!


齐王这哥们,一开始也是跟着瞎起哄,可后来一想:“不对劲啊,这要是玩大了,我可咋整?”


于是赶紧反悔,违背盟约,依靠城池死守。


济北王的城墙,本来就是个破烂货,还没来得及修呢,结果他的郎中令就给他来了个劫持。


哈哈,这下好了,想造反也没戏了!


胶西王和胶东王这俩兄弟,那可是真齐心啊!


联手川王、济南王,四国联军就去攻打齐国了。


那齐国都城临淄被围得是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赵王刘遂一看这架势,也不甘示弱啊!


把军队调到西部边境,准备和吴、楚等国来个大会师。


可这哥们还觉得不够刺激呢,又派人去勾结北方的匈奴:“嘿,兄弟们,一起干一票大的!”


这可真是要捅破天了节奏啊!


吴王刘濞这边也不含糊啊!


把全国的兵力都征发了,连自己的小儿子都送上了战场。


他还特地下了个命令:


“我今年六十二了,亲自上阵当统帅;


我小儿子才十四岁,也得跟我一起上战场拼杀。


所有年龄跟我一样的老头老太太们,


还有跟我小儿子一样大的小屁孩们,


统统都得给我上战场!”


这一征兵啊,吴国硬是挤出了二十多万大军。


那场面,比起欧洲的那引起个古代战争,可算是不小了。


吴王还不满足啊,又派人去联络南方的闽、东越:“喂,兄弟们,有好玩的啦!一起来凑热闹呗!”


闽和东越一看:“哎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于是也纷纷发兵响应。吴王带着大军在广陵起兵,一路杀过淮河,跟楚国的军队汇合在一起。


那气势啊,就是要张开大嘴要吞天!


他们还四处发信给诸侯们告状说:


“晁错这货欺压百姓、独揽大权、罪大恶极!我们一起联手干掉他吧!”


哎呀呀,这一下子就搞得整个天下都乌烟瘴气的了!


最后啊,吴、楚两国的大军联手攻打梁国。


哎呀呀,那梁国可真是倒霉透顶了!


吴楚联军一路杀过去,攻破了棘壁,杀了数万人,还乘胜追击,兵锋所指之处无人能挡啊!


梁孝王派出去的军队呢?


根本就不是吴楚联军的对手啊!


一个接一个被打得落花流水,四处溃逃。


最后梁王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带着一群残兵败将,退回都城睢阳死守了。


这场叛乱啊,闹得整个天下都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了喂!


话说那汉文帝,临终时拉着太子的手,就像拉着一根救命稻草,推心置腹地说:


“儿啊,要是国家出了啥幺蛾子、闹起了乌龙,记得找周亚夫这哥们儿,他靠谱!


军队大旗就得他扛,他要是撂挑子,你就直接找他算账!”


太子听了狂点头,心里默默打着小算盘:“这老爹,真是临死都不忘给我找事儿干!”


果不其然,七国叛乱的八卦比微信传播得还快,一下子就传到了朝廷。


景帝一听,立马就想起了老爹的嘱托,火急火燎地把中尉周亚夫提为太尉,让他领着那三十六路豪杰和他们的兵马,浩浩荡荡去迎战吴、楚的叛军。


这场面,简直比拍《封神榜》还热闹!


同时呢,景帝也没忘了雨露均沾,派了曲周侯郦寄去收拾赵国那帮捣蛋鬼,将军栾布去搞定齐国的刺儿头。


他还觉得不够热闹,又把窦婴这老将给召回来,封他个大将军的名头,让他带着大军驻守在荥阳,时刻盯着齐国和赵国的风吹草动。


这景帝,直接当上了灭七国之乱的大导演,一直在安排戏码!


说到这叛乱啊,就不得不提提那位晁错了。


这哥们儿当初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改了三十条法令,把那些诸侯王给惹毛了。


大家纷纷表示:“你这是在搞事情啊!我们可不是吃素的!”


晁错的爹一听这消息,立马从颍川赶来京师,见到儿子就是一顿劈头盖脸:


你小子咋回事啊?


皇上刚上任,你就在这儿瞎折腾,削弱诸侯、挑拨离间,你让舆论怎么看你?


你这是在作死啊!你是不是嫌命长?”


晁错听了,却是一脸“我是英雄”的表情说:


“爹啊,我这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刘氏的江山啊!


不这么搞,那皇帝老儿还有什么威风可言?


宗庙又怎能安稳?”


他爹一听这话,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你这样做,刘氏是安稳了,可我们晁家就要倒霉了!我可不想跟你一起作死!我还没活够呢!”


说完这话,他爹一咬牙、一跺脚,直接服毒自杀了。


临死前还留下一句遗言:“老子我是不想看到大祸临头啊!你自求多福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


没过多久,那吴、楚等七国,就真的以“诛晁错”为名一起举兵叛乱了。


这还真是应了他爹的话啊!


晁错这回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惹出了大乱子。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晁错也算是条汉子了哈,为了天下和江山社稷,连自己的小命和家族的安危,都不顾了。


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咱们也得给他点个赞!


就是不知道,他最后能不能领个盒饭,加个鸡腿啥的。


这汉朝的天下,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七国之乱十分牛气,景帝这回可算是遇到大麻烦了哈!


不过呢,好在有周亚夫这员大将坐镇,指挥若定!


咱们就搬好小板凳坐,等看好戏吧。


说不定还能看到个把个彩蛋呢!


话说,这景帝跟晁错俩哥们儿,一商量咋出兵去平叛,那晁错就直接给景帝出了个馊主意:


“皇上哟,您身强力壮的,亲自带兵出征秀一把,我嘛,就留在长安帮您看看家。”


哎呦喂,这晁错可真会享受生活,想让皇上出去冲锋陷阵,自己倒好,在家躺椅上一躺,悠哉游哉。


晁错这哥们儿脑子一转,又出新招了:


“咱们把那徐县、僮县附近的地儿,就是吴国还没抢到手的那些,直接送给他们算了,这样他们说不定就退兵了。”


天哪噜,这晁错也太阔绰了吧!把国家的土地当自家后院儿,随手一挥就送人了!


晁错都对,就是毁在一个人身上。


这个人是谁呢!袁盎!


晁错跟吴相袁盎啊,那是冤家路窄,见面就得躲猫猫。


晁错坐哪,袁盎立马闪人;袁盎刚一露头,晁错也跑得比兔子还快。


哈哈,你说这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愣是没说过一句话!


后来呢,晁错混了个御史大夫当当,立马就抖起来了,派人去查袁盎收受吴王贿赂的事儿,想把袁盎往死里整。


可惜啊,景帝是个心软的主儿,大手一挥就把袁盎赦免了,降为平民了事。


吴、楚叛乱这一闹腾,晁错可就来劲了,跟御史丞、侍御史说:


“袁盎那厮收了吴王那么多银子,铁定知道吴王的阴谋诡计。咱们得赶紧收拾他,让他把肚子里那点儿墨水全吐出来!”


御史丞、侍御史一听,心说:“哎呦妈呀,这晁错也太狠毒了吧!”就劝他:“现在叛军都兵临城下了,你审袁盎有啥用?再说了,人家袁盎也不一定知情啊!”


晁错听了这话,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


可这事儿呢,不知道怎么的就走漏了风声,传到了袁盎的耳朵里。


袁盎一听,吓得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心说:“这晁错是要我的命啊!”


于是,他连夜就去找窦婴求助了,把吴王叛乱的内幕,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他还求窦婴帮忙引见景帝,想当面洗白自己。


这袁盎啊,也算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事儿得赶紧摆平,不然自己的小命可就悬在半空了。


所以啊,他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火速找窦婴求援去了。


这袁盎能不能躲过这一场生死劫呢!


话说这窦婴老兄啊,听了袁盎的话,一下子就急得像热锅上的小蚂蚁了,一路小跑儿就扎进了宫里,给大蚂蚁景帝爆料说,袁盎有大事儿要谈。


景帝一听,哟,这不袁大顾问吗,有啥新鲜的啊?来呗,让他进来聊聊。


这袁盎啊,心里其实是慌得一匹,但脸上还得装作稳如老狗。


进了宫一瞅,我的妈呀,景帝跟晁错这俩人,正忙得团团转,像是在捣鼓啥军粮大事儿。


景帝一抬头见是他,就随口问了句:“袁兄啊,现在这吴、楚两地的叛军闹腾得咋样了?”


袁盎一听,心想机会来了啊,赶紧表现一波。


于是一拍胸脯说:“皇上啊,这事儿您甭担心,小菜一碟儿!”


景帝一听就愣了,心说这货今天吃错药了吧,口气这么大?


于是问:“你咋知道是小菜一碟儿?


那吴王不是挺牛的吗,又是造钱又是熬盐的,还拉了一帮子所谓的豪杰,


现在他连白头发都熬出来了,才敢造反,没两把刷子他敢这么玩吗?”


袁盎嘿嘿一笑,说:“皇上您说得没错,吴王那货确实是个土豪。


可您说他那帮子豪杰,恕我直言啊,都是些街溜子,无业游民,还有私自印钞票的违法分子。


这些人聚在一起能干出啥名堂啊?


顶多就是互相吹吹牛,搞搞破坏罢了。”


晁错在旁边听了,虽然心里不爽,但也不得不承认袁盎这话说得在理儿。


于是就搭了句腔儿:“袁兄分析得有道理。”


景帝听了袁盎这番话心里稍微舒坦了点儿,可又一想还是不踏实啊,就问:“那你说咱们该咋办才好啊?”


袁盎神秘一笑说:“皇上啊,这事儿得咱俩悄悄咪咪地商量才行,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景帝一听,心说,这袁盎今天咋这么神秘兮兮的呢?


挥挥手让其他人都退下了。


可这时候晁错还在场上啊,袁盎就有点儿不自在了。


他瞅了瞅晁错说:“晁兄啊,您能不能也回避一下?这事儿真的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啊。”


晁错一听就乐了,心说,这袁盎今天咋回事儿,这么神秘?不过看他一脸严肃的样子,也不像是在开玩笑,于是就识趣地退出了。


接下来啊,袁盎就把他的锦囊妙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景帝。


至于到底是什么妙计嘛嘿嘿……保密!咱们下回再聊吧!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