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14章 刘据小朋友闪亮登场

作者:叶还生

公孙弘接着说,礼义这个玩意儿,说实话百姓们还是挺买账的。


咱们再用点儿奖惩手段,来辅佐推行礼义之道,那百姓们估计就得吓得瑟瑟发抖,不敢造次了。


这样一来啊,天下和谐美满指日可待,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喜笑颜开,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嘛!


听说呀,有这么一个奇妙的规律:


只要气味相投,那就能一起嗨;声音一个调儿,那就能一起唱。


您瞅瞅现在,咱们君主大人坐在龙椅上,举止言行都高大上,下面的百姓们见状,那也是一个劲儿的跟着效仿,大家心心相印,一团和气。


这和谐的气氛啊,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还能影响到形态,形态和谐了声音也跟着和谐,


最后啊,整个天地间都弥漫着和谐之气,


哇塞,那简直美翻了!


您再瞅瞅这种情景,阴阳自动平衡,风调雨顺恰到好处,甘露就像开了水龙头似的往下洒,五谷丰收到手软,六畜也兴旺得不得了。


稻谷长得跟绿色海洋似的,生机勃勃;那些红色的瑞草也跃跃欲试,茁壮成长。


山岭上不再是一片荒凉,湖泊里也不再是干巴巴的。


天呐,这不就是天地安和的极致境界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时参加对策考试的那群人可真不少,足足有一百多个。


太常去给武帝汇报考试成绩的时候,居然把公孙弘给排在了下游。


可武帝一看公孙弘的对策,立马就觉得这货有才啊,于是一挥手,就把他的成绩提到了榜首,还封他为博士,让他在金马门随时待命。


这公孙弘呀,可真是踩了狗屎运了,就这么一下子飞黄腾达了!


所以啊,咱们平时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行啊,说不定哪天就被领导相中了呢,嘿嘿!


话说啊,在遥远的齐国时代,有个老爷子叫辕固,这哥们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都九十多岁了还能蹦跶,居然被众人一致推举为贤良,给拉到了京城去露脸。


这一去不要紧,直接撞上了当红炸子鸡公孙弘。


公孙弘那时候可是风头无两,手眼通天,看到辕固这老骨头,眼睛就斜了,心里琢磨着:


“这货都能当贤良?我勒个去!”


辕固这老爷子也不是吃素的,一看公孙弘那鄙视的小眼神,立马就火了,直接开怼:


“公孙先生啊,咱们读书人得讲点儿节操啊,别为了拍皇帝马屁,就把儒学给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哈!”


这话跟炸弹似的,公孙弘听了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


不过话说回来,辕固这老爷子说得也没错,那时候确实有些儒生为了讨好皇帝,把儒学给弄得乌烟瘴气的。


这辕固老爷子虽然年纪一大把,但脾气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倔,又喜欢说实话,结果就惹恼了一大堆人。


那些嫉妒他、恨他的人,就趁机在背后放冷箭、捅刀子。


最后呢,辕固实在是受不了这种窝囊气了,一拍桌子:“老子不干了!”


就以年老为名,辞了官回老家去了。


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挺逗的,这辕固老爷子,一辈子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到老了,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这种精神啊,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话说啊,那时候巴、蜀等四郡可是闹得不可开交。


为了跟西南夷通个路,他们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开山劈岭,千里迢迢地转运粮草,简直比登天还难!


可是啊,折腾了好几年,那路依然还是不通,修路的兵士们呢,累得跟狗一样,饿得跟狼似的,再加上那儿的天气湿热得要命,死的人可多了,简直就像是在拍恐怖片儿!


西南夷那帮家伙也不是吃素的,时不时地就闹个反叛,咱们得调兵遣将去收拾他们,军费花得哗哗的,就像是在倒水一样,可就是没啥效果,简直让人头疼不已!


武帝啊,那时候可是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啊!


赶紧下诏让公孙弘去瞅瞅,那边儿到底啥情况。


公孙弘呢,也是个老实人,不撒谎,去了一趟回来,就实话实说:


“开通西南夷这事儿啊,真心没啥用,咱们还是别瞎折腾了。”


可武帝那时候,就像是钻进了牛角尖,怎么听都听不进去,就想着咋把西南夷,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公孙弘这人啊,聪明得跟个猴儿似的,他知道武帝的脾气,所以在朝廷上讨论问题的时候啊,他总是把事情的利弊摆得清清楚楚,让武帝自己去琢磨。


他可不敢跟武帝当面硬顶,那不就是找死吗?


就这样啊,武帝慢慢地看出公孙弘这人挺靠谱儿的,懂得多,又会说话,还能把儒家的那一套用在刀刃上,对他可是越来越喜欢了。


所以啊,公孙弘在一年之内就升官到了左内史,这速度啊,让人咋舌不已!


这是因为公孙弘可是太聪明了。


为什么呢!


他每次上奏给武帝,要是武帝有啥不同意的,他也不会跟武帝争辩。


他总是找汲黯一起,私下里求见武帝,先让汲黯把问题提出来,然后他公孙弘再补充补充,给武帝分析得头头是道。


武帝一听,诶,这不错,常常就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所以啊,公孙弘就越来越得武帝的欢心,越来越受重用了。


有一次啊,公孙弘和公卿们商量好了一个问题的处理办法,


可到了武帝面前呢,他却完全变了卦,跟原来的约定反着来,他就捡着武帝爱听的说。


汲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当场就在朝廷上批评公孙弘说:


“你们齐人啊,真是狡猾不老实,开始跟我们说得好好的,现在却全都反悔了,这不是不忠是什么!”


武帝听了,就问公孙弘怎么回事儿。公孙弘呢,也不慌不忙地谢罪说: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是忠心的;不了解我的人,可能就会觉得我不忠了。”


武帝一听,觉得他说得也挺有道理,就没再追究。


这武帝身边儿啊,总有那么些亲信喜欢说公孙弘的坏话,


可武帝呢,就是不听,反倒对公孙弘更加优待了。


你说这公孙弘啊,是不是个有本事的人呢?


话说那武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


那是一个瑟瑟发抖的冬天,朝廷突然对商人们的车辆伸出了魔爪,要收税啦!


这时,咱们的大司农郑当时,就像是脑洞大开一样,给武帝提了个绝妙的建议。


他说:“老板,您看这样如何?


咱们从渭水那儿挖个坑,啊不,挖条河道,一路直通黄河,那函谷关以东的粮食,就能像坐滑梯一样,顺着河道嗖嗖地运过来。


这路又直又好走,还能顺带给河道旁边的农田浇浇水,这不是一举两得,而是一举两得得得得!”


武帝一听,眼睛一亮,拍案叫绝:“这主意简直比捡到钱还开心啊!”


于是大手一挥,下诏调集了几万役卒,浩浩荡荡地开始挖河道。


这一挖啊,可不是挖个一两天,而是挖了整整三年!


终于,在大家挖得手软眼花的时候,河道终于给挖通了!


从那以后啊,运粮这事儿,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方便得不得了,河道旁边的农田也喝了个饱,绿油油的庄稼长得比人都高。


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郑当时的这个建议简直是神来之笔,妙极了啊!


这时呢这匈奴啊,又来了。


匈奴真是个没完没了的闹腾货!


瞅瞅他们,又双叒叕来上谷郡捣乱了,搞得官吏百姓们哭爹喊娘,人心都快要蹦出嗓子眼儿了。


武帝老大爷一听到这消息,那火蹭地就上来了,直接大手一挥,派了四位将军带领一群骑兵去给匈奴送温暖。


车骑将军卫青,这位哥们儿直接从上谷郡出发,一路杀得匈奴鬼哭狼嚎。


骑将军公孙敖也不甘寂寞,从代国出发一路杀过去,和卫青并肩作战。


轻车将军公孙贺则从云中郡杀出,也是个一路火花带闪电的主儿。


最后那骁骑将军李广,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带着一万骑兵就从雁门郡杀了过去。


这四位将军啊,说起来都是各有各的风头,各有各的拽。


可最后呢?卫青还算给力,直接杀到龙城去,斩首和俘获了七百多个匈奴人,小赚一笔。


公孙贺就比较悲催了,跑了一圈啥也没捞着,简直就是白忙活了。


公孙敖和李广那就更惨了,直接被匈奴锤得满头包,损失惨重啊!


特别是李广这老头儿,还被匈奴活捉了去,整得跟个拖网大虾似的,被两匹马拖着走。


不过呢,这老头儿也不是吃素的,直接装死骗过匈奴,然后突然蹦起来,抢了匹马和弓箭就跑路了!


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这事儿一传回朝廷啊,公孙敖和李广就被拉去审讯了。


哎呀妈呀,这可是要砍头的节奏啊!


不过呢最后他们还是花钱赎了罪,成了平民老百姓。


只有卫青这哥们儿走运,被赏了个关内侯的爵位,一下子就是人生赢家了!


这卫青,虽然出身是个小奴仆,但是他骑马射箭可是溜得一批,勇力爆表啊!


他对那些官吏士大夫,都客客气气的,对士兵们也是疼爱有加,所以啊大家都愿意跟着他混啊!


这哥们儿可是个当将军的好苗子啊!


每次带兵出征都能立下赫赫战功!


所以,天下人都佩服武帝老大爷的眼光独到啊!


这武帝可真是慧眼识英雄啊!


话说,炎炎夏日,晒得人都快成干了,天旱地裂,可这飞蝗却像是开派对一样疯狂来袭。


那漫天蝗虫,比乌云还密,飞过的庄稼地瞬间变成了光头强的地盘,老百姓哭天喊地,就差没唱凉凉了。


六月的时候,咱们那位武帝大佬,哪是个闲得住的人啊!一听说这灾情比狗血剧还糟心,立马就跳出了京城,直奔雍县而去。


皇上亲临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雍县的官吏们瞬间进入了战斗模式,忙得跟陀螺似的,生怕哪个环节掉链子,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


蝗灾来的快,去的也快,转眼间又秋风瑟瑟,寒意逼人。


匈奴那群捣蛋鬼看准时机,趁着咱们国内天灾人祸的档口,频频来搞事情。


特别是那渔阳郡,被匈奴骚扰得快要崩溃了,简直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啊!


武帝大佬一听这事儿,火速下令让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带着大军直奔渔阳郡,誓死守住这北方的大门。


就在元朔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28年的冬天。


十一月的时候,武帝大佬发话了:


“朕每天愁得头发都要掉光了,咱们这大好河山,总得有些靠谱的人来一起打拼吧!


小村子里头,总能扒拉出几个忠厚老实,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吧;


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可现在倒好,有些郡县居然一个贤人,都不给我推荐,你们这是要让我变成瞎子和聋子吗?


这明显是政令不通,教化不行啊!


那些有才有德的贤人君子们,就这样被埋没了,我心痛得跟被针扎了一样!


从今往后,谁要是能给我推荐贤人,我重重有赏;


谁敢把贤人藏着掖着,我绝不姑息!


这就是古时的治国之道,得好好琢磨下,怎么收拾那些不举荐人才的二千石官员!”


这诏书一发出去,那些官吏们可就热闹了,纷纷上奏折讨论这事儿。


最后商量出个结果:


以后谁要是不举荐孝子,那就是抗旨不遵,得按大不敬的罪名来办;谁要是不察举廉吏,那就是不称职,得立马卷铺盖走人!


武帝大佬一看这建议,立马就乐开了花,大手一挥就批准了。


从此以后啊,这举荐贤才的风气,就在各地慢慢兴起来了,大家都争着当伯乐,看谁能发掘出更多的千里马!


在寒冷的十二月,江都王刘非同学终于熬不住了,跟这个世界说了再见。


不过呢,在皇宫里可是喜事连连哦!


为什么呢?因为皇子刘据小朋友闪亮登场啦!


这娃可是卫夫人的宝贝疙瘩,一出生就自带光环。


转眼间,第二年的三月到了,甲子那天,武帝老爷子心情大好,直接把卫夫人扶正成了皇后。


哇塞,普天同庆啊!


大赦天下,这简直就是双喜临门!


可是啊,好景不长。


到了秋天,匈奴那群捣蛋鬼又来搞事情了。


这次他们可是下了血本,派了两万骑兵,来咱们汉境撒野。


可怜的辽西郡太守,还没反应过来就丢了小命。


匈奴人还顺便抓了两千多人,回去当壮丁,简直就是无恶不作啊!


他们不仅围困了韩安国将军的军营,让咱们的军队吃了个大亏,还顺便去渔阳郡和雁门郡逛了一圈,杀人放火抢东西,一样都没落下。


哎,这群匈奴人真是太猖狂了!


韩安国将军没办法,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往更远的东方撤退,去守北平。


可惜啊,没过几个月,这位老将军也因病去世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