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13章 公孙弘的大忽悠术

作者:叶还生

当年啊,武帝老爷子听说南夷跟汉朝打得火热,心里那叫一个痒啊!


于是呢,他就把目光投向了西边的邛人和他们的小伙伴。


这邛人酋长们一听说这事儿,简直比捡到宝还高兴!


他们心里合计着:“哎呦,汉朝这么牛,咱们也去蹭蹭热度,说不定能捞点好处呢!”


于是啊,这些酋长们立马表示要归顺汉朝,还给朝廷发消息说:


“喂,汉朝的老大哥们,咱们这儿也想加入你们,快来个官吏管管我们吧!”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武帝老爷子耳朵里。


他立马就乐了,赶紧找来司马相如问计。


司马相如一看这机会来了,眼珠子滴溜一转,说:


“武帝大大,您可是有所不知啊!


这邛人啊,他们那块地儿离咱们蜀郡可近了,而且路况还好。


您想想啊,秦朝时候他们就是咱们的小弟了,虽然现在咱们汉朝牛气了,但他们那块地儿还是个宝啊!


咱们要是把那块地儿收回来,那简直比南夷那帮子还要威风!”


武帝老爷子一听这话,眼睛立马亮得跟灯泡似的!


他一拍大腿,说:“好嘞!就这么办了!”


于是啊,司马相如就被任命为中郎将,带着皇帝的符节和一帮小弟们,浩浩荡荡地杀向西夷。


这西夷的酋长们一看汉朝这架势,简直惊呆了!


他们心想:“哎呦喂,这汉朝也太豪了吧!看来咱们抱大腿是抱对了!”


于是啊,他们纷纷表示要归顺汉朝,做小弟。


就这样,原来的边关废了,新设立的边关一个比一个远,西边直接干到了沫水、若水,南边呢,则以柯江为界。


零关道,也给开通了,孙水上还架了座桥,直接把邛都和这一大片地区,都连在了一起。


汉朝在这儿设了个都尉和十多个县,全都归蜀郡管。


武帝老爷子一看,这事儿办得这么顺利,简直乐得合不拢嘴!


他觉得自己的江山,又扩大了不少,这汉朝的威名也更加远扬了。


而那些邛人的酋长们呢?他们早就笑成了一朵花!


这抱大腿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话说那汉武帝啊,搞定了南方以后,就威震得四方跟小猫咪似的,他就开始想北方的事了。


他大手一挥,下了一道诏书,要把整整一万名精壮的士卒抓来,去修那雁门郡的关隘。


你想啊,雁门郡可是咱们大汉朝的北大门,关隘不牢靠的话,那匈奴贼子岂不是得乐翻天?


这事儿啊,可开不得玩笑!


结果呢,转眼秋七月就到了,突然间狂风大作,直刮得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


这风啊,它似乎在说:“嘿嘿,大事儿要来啦!”


果然啊,就在这关键时刻,皇宫里爆出了大瓜。


原来是那女巫师楚服等人,她们居然教唆陈皇后搞祭神祈祷,用些妇人诅咒的招数,想要干掉那些和陈皇后抢镜头的女人。


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后宫版的宫斗戏,可偏偏就被捅了出来。


汉武帝一听这事儿,气得鼻子都歪了,立马就指派了御史张汤去查办此案。


这张汤啊,他查得那叫一个彻底,结果牵连出来的人,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有三百多人被咔嚓了。


那楚服呢,也没逃脱惩罚,直接在街市上被斩了首,头颅还高高挂起来示众。


哎呀,杀人的场面让人看了都心惊胆颤。


紧接着啊,乙巳日这一天,汉武帝又下了一道旨意,给陈皇后送去了一份大礼。


这大礼上写啥啊?


简而言之,就是收回了皇后的印玺,废去了她的尊号,把她打入了长门宫。


哎呀,这陈皇后啊,原本也是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啊,哪里受得了这种打击?


她的母亲窦太主更是吓得腿都软了,赶紧向汉武帝磕头如捣蒜地请罪。


可汉武帝呢?


他倒是淡定得很,摆出一副【我很讲道理】的样子说:


“皇后的行为太不靠谱了,我不得不把她废掉。


你们应该相信道义,放宽心怀,不要轻信闲言碎语,而产生疑虑和恐惧。


皇后虽然被废了,但待遇还是不错的嘛,住在长门宫和住在上宫其实也没啥区别。”


这话一说出来啊,那窦太主和陈皇后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从此以后啊,那陈皇后就在长门宫里过上了【悠闲】的生活。


而汉武帝呢?


他继续治理他的天下大业去了。这后宫争宠的事儿啊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过啊,咱们都知道这皇宫里头的争斗,哪有完的时候呢?


只不过是换了一批人,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罢了!


嘿嘿~


那汉武帝啊也是个性情中人,懂得享受生活。


有一回啊,他心血来潮,直接就跑到了窦太主家里去蹭酒席。


窦太主呢,也是个妙人,一看武帝来了,赶紧把自己宠得不得了的,珠宝商人董偃,给叫了出来,给武帝来了个特别介绍。


武帝一见董偃,诶哟,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土豪嘛!


虽然董偃看起来就像个普通商人,但武帝就是喜欢他那一身土豪气,直接赏赐给他衣服和冠帽,还特地不称呼他的名字,直接叫他【主人翁】,让他陪着自己吃喝玩乐。


从此啊,董偃这名字就火遍了整个天下,成了大汉的珠宝超级网红!


董偃这人啊,也是挺会来事儿的。


他经常陪着武帝在北宫玩耍,骑马、斗鸡、踢球,赛狗、赛马,啥都来一点。


他把武帝哄得那可叫一个开心啊,武帝就差没把他当亲兄弟了。


每次,在宣室里摆酒席,款待窦太主的时候,武帝都要特地派个谒者去,引导董偃入内,可见他对董偃的重视。


然而呢,这个世界上啊,总有人是看不惯这些事情的。


其中最看不惯的人就是中郎东方朔,他就特别不爽董偃。


有一天啊,他持着戟立在殿下,一副【我要搞事情】的样子。


他放下戟,走近武帝就说:“董偃这人啊,犯有三项死罪,怎么能让他随便进进出出呢!”


武帝一听这话,愣了一下,心里想:“这东方朔是不是吃错药了?”


于是就问他:“你说的是啥呢?”


东方朔也不含糊,直接就开始数落董偃的罪状了:


“董偃他以平民的身份,私自玩弄皇帝的马匹,这是第一罪;


他把皇帝的御苑弄得一团糟,随意践踏草地,这是第二罪;


他一个商人,居然敢跟皇帝斗鸡,踢球赛狗,赛马,行为极其不检点,严重损害了皇帝的威严,这是第三罪!


这三项死罪难道还不够吗?”


武帝听了东方朔的话,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于是,从此以后啊,董偃就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嚣张跋扈了。


这事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啊还是得有分寸,知进退才行。


不然哪天惹恼了大佬,那可就真的完蛋了!


话说那东方朔啊,有时真是个嘴炮达人,一张嘴就把董偃的丰功伟绩,给抖搂出来了。


他调侃道:“这董偃啊,明明是个臣子,却跟公主玩起了私奔,这可是头等大罪啊!


你想想,这男女关系乱得跟麻花似的,风化都快被他败光了!


再说咱们皇上,那可是个勤奋好学的楷模,


可这董偃呢,不劝皇上好好读书,反而带他玩起了斗狗赛马,啥刺激来啥,


这不是把皇上往沟里带吗?


这货简直就是国家的蛀虫,皇上的绊脚石!”


武帝听了东方朔的吐槽,憋了半天,才挤出一句:“我今天酒席都备好了,以后再改吧。”


可东方朔哪会轻易放过他,继续补刀:


“宣室那地方,可是先帝办公的圣地,不是阿猫阿狗都能进的。


要是让这种乱搞的风气传出去,那还得了!


你看那齐桓公,就是信了竖貂和易牙这俩小人的话,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鲁国的庆父一死,鲁国立马就安稳了。


这道理,皇上您不会不懂吧?”


武帝被东方朔说得一愣一愣的,连连点头:“你说得没错!你说得没错!”


于是,赶紧下令让董偃停职检查,重新在北宫摆酒席。


这次董偃可是从东司马门进的宫,可见他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


而且啊,武帝还大方地赏了东方朔三十斤黄金!


从此以后啊,董偃的宠爱就一天不如一天了,那些公主贵人们也都收敛了许多。


我们不说东方先生了,说一说武帝的小伙伴吧。


先说张汤。


武帝这哥们儿,他一眼就相中了张汤这小伙子,直接给他封了个太中大夫的大官儿。


为啥呢?因为这张汤啊,可是个法律小能手,懂得多,玩得转!


这不,他和赵禹俩人一合计,就开始疯狂制定法律条令,搞了满满一大车,比双十一的购物车还要满!


这些条令啊,密密麻麻的,跟咱们楼下的蜘蛛网有一拼,一不小心就得中招!


这俩哥们儿,不仅对官吏们,管得严严实实的,还发明了个【见知法】。


这“见知法”啊,可有意思了,就是说,你同事或者下属要是犯罪了,你要是不举报,那你也得跟着挨板子!


哎呦喂,这可把那些官吏们给吓得够呛,纷纷开启互相伤害模式,你监视我,我侦察你,生怕自己啥时候被人给告发了。


从那以后啊,汉朝的法律就变得跟麻辣火锅一样,又麻又辣!


老百姓们一提起这法律啊,都得瑟瑟发抖,生怕自己啥时候犯了法,被抓去蹲大牢。


而那些官吏们呢,也是活得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啥时候给人整倒了。


这事儿说起来啊,也是挺逗的。


你想想看啊,张汤和赵禹这俩人,制定的法律条令,虽然严苛了点儿,但也确实让汉朝的治安,变得好多了。


那些犯罪分子啊,一听到这俩人的名字,都得吓得哆嗦!


所以啊,这武帝对他们也是挺满意的。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法律还是得有个度才行啊!


太严苛了容易让人反感,搞不好还得闹出乱子呢!


就像咱们吃火锅一样,太辣了,也得涮点清汤缓缓不是?


到了八月份,田里的庄稼可被螟虫给整惨了,哎呦喂,那虫子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劲儿地祸祸庄稼啊!


一有了灾难,国家就不好治理了。


咱们那位武帝爷啊,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治国得靠人才啊。


于是呢,他就下旨征召那些既懂时务,又会玩儿古圣王治国把戏的官吏百姓,叫他们麻溜儿地到朝廷报道。


武帝爷还特别吩咐了,这些被征召的人才啊,得跟那些进京汇报地方情况的【上计吏】,搭个伴儿一起走。


这一路上啊,各县都得把他们当大爷似的供着,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这其中啊,有个哥们儿叫公孙弘,这公孙弘一肚子坏水儿,哦不对,一肚子墨水儿,脑子也转得快。


考试的时候啊,他就说了这么一番话,咱们听听啊:


“我听说啊,在上古尧舜那会儿啊,虽然没啥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


但老百姓们啊,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相互勉励去做好事;


那时候啊,刑罚也不重,但老百姓们就是不敢乱来。


这是为啥呢?


那是因为啊,当时的君主,给臣民们树立了正直的榜样,


对待百姓,也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可是啊,到了后来,那些朝代末年的时候啊,虽然官爵尊贵,赏赐丰厚得跟啥似的,但老百姓们却得不到啥实质性的鼓励;


刑罚严酷得要命,却也止不住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那又是为啥呢?


那是因为啊,当时的君主自己就是个歪瓜裂枣,对待百姓也是满嘴跑火车。”


“所以啊,我看明白了,光是靠丰厚的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这俩玩意儿啊,还是不够劲儿去鼓励人们做好事、禁止人们做坏事的;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啊,还是得靠讲信用才行!”


公孙弘这番话啊,说得是既在情又在理儿,可见他确实是个明白人儿。


咱们武帝爷听了这番话啊,估计心里也是暗暗点头称赞:“这货儿可以啊!”


公孙弘这货又接着说:


“话说回来啊,咱们得认清一个真相,那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按照每个人的天赋才华,分配工作,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把事儿办得风生水起。


别再沉迷于那些假大空的废话了,得脚踏实地,才能洞悉生活的奥秘。


再聊聊咱们日常生活哈,别鼓捣那些没啥用处的奇葩玩意儿,省点儿钱和资源,让老百姓口袋里的票子更厚实些。


到了农忙时节,就别瞎折腾劳役了,让农民伯伯们全力以赴去耕田种地,这样才能过上小康生活啊!


朝廷里的那套也差不多,有品德的人咱们得好好珍惜他们,那些缺德带冒烟儿的,就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这样一来,朝廷瞬间高大上,威严满满啊!


有功的臣子们,咱们得慷慨点儿,提拔提拔他们;


那些无功受禄的,就让他们体验体验人生的起起落落吧。


这样,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啥时候该冲刺,啥时候该刹车。


惩罚罪犯这事儿呢,得讲究个公正公开公平,根据罪行来定夺,这样才能真正震慑住,那些潜在的小动作。


奖赏呢,得精准投放给,那些真才实学和贡献满满的人,这样才能激励大家纷纷效仿,共同进步啊!


这八大原则,就是咱们治理国家的葵花宝典!


天下的老百姓呢,咱们得好好哄着他们安心过日子,别整天勾心斗角,互撕互怼的。


事儿办得公道正派,老百姓自然就没怨气。


让他们受受教育,懂得点儿礼义廉耻,那就不容易,一言不合就动手了。


君主用点儿心去疼爱百姓,百姓自然也就会拿君主当自家人了。


这不就是治理天下的终极大法嘛!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