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上奏朱元璋定都燕京 > 章节

第51章 朱棣的建议:设立两榜,分榜取仕(求花花,求票票)

作者:大明朱棣

朱元璋坐在位子上看着朱棣,笑着哦了一声道:“燕王殿下,那就说说你的所见所闻吧。”


于是朱棣开口了,“父皇一直在京城,没有去北方看看。”


“儿臣一路渡河北上路过山东,所过之处荒草遍野,十室九空。”


“一个村庄里,都是穷苦的农户,能读书的人特别少。”


“等到了州城之地,那里的百姓又受元人的压迫和影响特别重。”


“北方士子对经书教义的理解,和南方士子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区域性的,越往北越严重,燕云十六州之地更是与山东之地不同。”


燕云十六州之地,都丢了几百年了,一开始被金人女真管理,后来又被蒙古人弄过去了。


汉人都是低人一等的,所受的待遇不行,贫穷人家想要读书,压根不可能。


偶尔有一些读过书的,三观还要被金人和蒙古人更改了。


“父皇想要在大明立国之初,举行科举考试,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这次科举考试的时间点错了,不应该是现在,而是应该推迟个两三年。”


一旁听着朱棣说话的马皇后此时走了过来,搬了一张椅子反正朱棣的面前,“老四,你坐下来跟父皇慢慢说。”


“你刚刚说应该推迟两三年考试,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棣坐下后,看着马皇后解释道:“我们应该用两三年的时间,制定一个科举考试的标准出来。”


“然后颁发下去,让大明境内的考生,全部按照咱们划定的标准来进行学习读书和考试。”


“而且我们大明应该注重百姓的文化教育,在各地开设学堂,让幼儿从小就如学堂读书习字。”


朱元璋听后有些犹豫,“这个恐怕不行吧,全国建设学堂,那得花多少钱啊。”


朱棣摇摇头,“父皇,建设学堂,咱们可以不花钱的。”


“咱们可以发动民力啊,只要家长出力建造学堂,孩子们就能免费入学堂上学。”


“学堂的老师可以由咱们朝廷统一派发,就从咱们国子监的派发出去。”


“他们本就是大明的人才,而且将来回出仕途,只要他们去地方教学三年,回京后经过考察,就给直接安排官位。”


“父皇不是一向秉承官员们要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吗?”


“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们,派到大明各地,不仅能用他们的知识,教育当地的孩子。”


“还能了解当地的情况,儿臣这边甚至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那就是,可以让在地方教学三年的国子监学生担任当地的县官。”


朱元璋已经被朱棣的话给惊住了,朱棣的这个建议实在是太棒了。


朱元璋原本还发愁,国子监那帮大明未来的官员们,怎么安置他们。


若是按照朱棣的所说的去做,那彻底就不用担心了。


“老四,你这个想法非常的好,但是咱还是有一件事情不了解。”


“按照你的做法,这天下读书人,不久之后就会变多了。”


“书生们多了,就容易闹事,你看现在的这些北方士子不就现成的例子吗?”


朱棣看着朱元璋笑了起来,“父皇,北方士子之所以闹事,是因为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如果大家都在圈定好的范围内,进行科举考试,他们就不会闹事了。”


“至于父皇担心那些学子们,咱们更是从他们还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知书懂礼,忠君爱国。”


朱元璋此刻心中激荡不已,朱棣说的话,完全可行。


“老四啊,关于你说的这个全国统一办学堂的事情,咱们日后有时间,再去慢慢的讨论。”


“眼下最要紧的是平息这帮北方士子们的怒火。”


“你不是说你早就有应对之策了吗,赶紧说出来帮父皇解忧啊。”


朱元璋这个老农民是第一次当皇帝,他的思想很狭隘。


他厉害之处在于下手狠,对于威胁自己皇位和统治的,那是直接杀人。


将有危险的人物直接给解决了,这样就不存在危险了。


眼下有个足智多谋的儿子,朱元璋可开心了,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比刘伯温那货强多了。


刘伯温光是一个劲的反对科举考试,但是又不说出个所以然来。


哪像自己儿子,跟自己详细的说这么清楚。


朱棣看着满脸都是期待之色的朱元璋,缓缓开口道:“这事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咱们进行南北分榜。”


“也就是南方士子设立一个榜,北方士子设立一个榜,分别取仕。”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明:开局上奏朱元璋定都燕京》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