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上奏朱元璋定都燕京 > 章节

第47章 刘大人刚正不阿,人尽皆知啊(求票票,求花花)

作者:大明朱棣

刘伯温是一个聪明,只要朱棣这么一说,他立马就想到了,这次科举考试可能引发的问题。


将会导致刚刚立国的大明会面临分裂的场景。


蒙古人将天下人分为了四等,一等人是蒙古人,蒙古族是元朝蒙古的国族。


蒙古族人在元朝统治下,享有各种特权,是最高等的人。


二等人为色目人,所谓色目究竟眼睛颜色各异的人,大多是西域的人。


元朝的版图太大了,那些西域人都被蒙古人征服了。


西域人的地位要比蒙古人低一等。


三等人就是汉人,这个所谓的汉人是指北方汉人。


丢失的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还有被蒙古打败的金国契丹、女真,都是第三等人。


四等人为南人,指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大体是指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


第三等的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都是汉人,却被蒙古划分了两个等级。


朱元璋反抗元朝蒙古人的统治,就是为了恢复汉人的地位。


北方的汉土这边刚刚被徐达收复回来,刚并入大明的版图。


这还没完全巩固下来呢,一场科举考试将导致南北两地的重大差异。


势必会引发出一场强烈的冲突,这次的科举考试,怕是要以失败告终了。


刘伯温看着朱棣询问道:“燕王殿下,竟然有如此独到的看法,可曾跟圣上提过?”


朱棣冲着刘伯温摇摇头,“没有。”


刘伯温有些不解,“燕王殿下既然有如此清晰的看法,为什么不跟圣上说呢?”


朱棣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给出了回答,“这是言官御史的事情,不是我燕王的事情。”


朱棣再次开启了忽悠模式,他今天来找刘伯温,就是要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他。


然后忽悠刘伯温在上朝的时候,跟朱元璋上奏这事。


因为这次的科举势在必行,对于朱元璋而言,已经吹出去的牛逼,不可能收回来的。


到时候刘伯温的反对,势必会遭到一些大臣们的反对。


尤其是会受到李善长的反对,李善长和刘伯温向来不对付的。


为了争夺一个大明第一谋臣的名头,两人明里暗里没少争斗。


朱元璋对这事是睁一只眼密闭一只眼,让他们斗吧。


你们互相争斗了,我老朱才能安心的当皇帝。


朱棣相信,这一次科举考试是否举行,朱元璋肯定会偏袒李善长的。


因为李善长的女儿即将成为太子妃,老朱要和李善长共同促成这件大好事,一切都是为了朱标啊。


朱标需要这次的科举来拉拢士子人气,让天下知道他的贤名。


朱棣虽然是燕王,但是对于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是不能轻易撼动的。


既然不到正面硬刚的时候,那我就曲线坑你。


其实最初的时候,朱棣跟朱元璋说过,不太支持这次的科举考试。


但是人家老朱说了,太子说的都是对的,太子说的都要支持。


既然你老朱那么偏袒太子,那我朱四郎就闷不出声,反正到时候出了问题,也是你们的事情。


“燕王殿下,不肯跟圣上说的话,那你也可以跟太子说,或者其他大人说,为什么偏偏要找刘某。”


对于刘伯温的问题,朱棣笑着回话道:“因为别人就算听了我的见解,也不会跟圣上说的。”


“因为他们都是一群逢迎圣上的人,而您刘御史不一样,您的刚正不阿,可是人尽皆知的。”


[叮,宿主成功忽悠刘伯温反对科举考试,获得积分+3000点。]


朱棣听到了系统的提示后,就知道自己的忽悠成功了。


到时候刘伯温肯定会跟朱元璋上奏反对科举的。


“既然燕王殿下这么信任我,刘伯温身为大明臣子,自然为大明计。”


朱棣看着刘伯温问道:“刘御史,你要知道,你这次的反对意见,很可能让圣上不开心。”


“触了圣上的眉头,你这个官怕是不好当了。”


刘伯温丝毫不在意,“只要我刘伯温一天是大明的御史中丞,有不利于大明的事情,我就要反对。”


“哪怕圣上要撤我的职,我也不在乎,大不了我不了就此隐退。”


朱棣赶紧说道:“刘大人,此事万万不可。”


“如果圣上要处罚你的话,我会找到圣上,就说是我跟你说的。”


刘伯温对于朱棣的好感大增,燕王殿下是个好王爷啊。


朱棣此行的目的已经圆满完成了,于是就跟刘伯温提出了告辞。


刘伯温亲自将朱棣送出了府邸,在分别之时,刘伯温还不忘告诉朱棣放心,他一定会跟圣上说,反对这次的科举。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明:开局上奏朱元璋定都燕京》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