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科幻网游 > 全球灾变:无限升级避难所 > 章节

世界十大灾害(资料)

作者:灌汤包子

黑色风暴


简介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大风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


这种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是构成黑风暴的物质基础。


黑风暴


沙暴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见度可维持在千米以上,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8级以上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的翻腾风墙。暴风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散到数千公里甚至1万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的结合就是沙尘暴,黑风暴是特大的强沙尘暴。


反思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应的反应。继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的教训,历史两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区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开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北美和前苏联的黑风暴灾难的发生,向世人揭示:要想避免大自然的报复,人类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就是说,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还要自觉地做好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否则将会自食恶果。


大雪崩


1970年的大雪崩


1970年秘鲁大雪崩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拥有一望无垠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峰,山体坡度较大,峭壁陡峻。山上长年积雪,“白色死神”常常降临于此。1970年5月3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雪崩,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造成两万居民死亡,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


秘鲁大雪崩


1970年5月31日20时30分。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


此时,在寒冷的地区,不少人都已沉睡于梦乡之中。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紧接着,又从远处传来了天崩地裂般的响声。震耳欲聋,把人们从酣梦中惊醒。那些正在夜读、娱乐和工作着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呆了。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房屋便东倒西歪、吱吱作响地坍塌下来。


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地震灾祸已经降临。


那些还未及逃离屋子的人们,都被压在倒塌下来的乱砖碎石之中。有的已被砸死、砸晕,有的在大声地呼救、哭泣。已经跑到室外的人们,此时也都站立不稳。他们自顾不及,根本无法去抢救被压在坍塌物之下的亲朋好友。外面,寒风凛冽,漆黑一片,谁也看不到谁,只听到隆隆的崩塌声。


忽然,又一阵惊雷似的响声由远至近,从瓦斯卡兰山峰方向传来。一会儿,山崩地裂,雪花飞扬,狂风扑面而来。


原来,由地震诱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巨大雪崩爆发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松、震碎,地震波又将山上的冰雪击得粉碎。瞬时,冰雪和碎石犹如巨大的瀑布,紧贴着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几乎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容加依城,人们惊魂未定,又被随之而到的冰雪巨龙席卷,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又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在瓦斯卡兰山峰下,是一片冰川粒雪盆。这里,聚积了厚厚的冰雪。此时,在山峰上落下的冰雪和碎石的猛烈冲击下,打碎了粒雪盆内的厚厚冰雪。在巨大的气浪作用下,盆内的冰雪粉尘腾空而起,好像下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雪。顿时,雪花纷飞,漫天四溅,蘑菇似的雪云升达数百米之高,大有遮天蔽日之势。


剧烈的震动,使山顶上的冰雪和岩石连续不断地崩塌。每崩塌一次,就升起一次蘑菇状的雪云。粒雪盆里,第一次崩塌下来的冰雪,堆积还没有稳定,雪粒还没有全部落下,又被再次崩塌下来的冰雪击得粉尘四起。


由峰顶纷纷塌落下来的冰雪碎石,在粒雪盆里汇成了非常庞大的冰雪体。盆内的冰雪愈积愈多,愈积愈厚,开始以极大的速度溢出粒雪盆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冰雪流。这股强大的冰雪流,像脱了缰的野马,带着强大的气浪,喷着白色的烟雾,呼啸而下……


对于多数人来说,雪崩只是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或许,你还为它的场面之壮观而感叹不已。然而,眼下的雪崩,对秘鲁人来说,更多的却是无尽的悲哀和痛楚。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它勾起了人们对一次雪崩的回忆。


1960年的大雪崩


1960年1月10日,也在瓦斯卡兰山峰,发生了一次大雪崩。由于春季降临,大地回暖,气温上升,使积雪开始融化。融水沿着裂隙下渗,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减弱了冰雪与山体间的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山峰上的积雪与山坡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引起了大规模的雪崩。那次雪崩虽规模没有这一次大,但也是相当的惊人。冰雪巨流以每小时140公里的速度运行,雪崩总量达500万立方米。毁坏了山下的6个村庄。


由于受到那次雪崩的影响,冰雪流所过之处的地面已十分光滑,灌丛森林植被已失去了当年那样的阻挡能力,因而使这次大雪崩更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


此时,从粒雪盆呼啸而出的强大冰雪流,以极高的速度急驰而下,犹如一条非常巨大的冰雪巨龙,顺着雪崩的故道,以每小时300—400公里的速度,疯狂地向山下冲去。


在强大气浪即“雪崩风”的震动和冲击下,沿途的积雪纷纷落下,跟随着呼啸而去,汇成的冰雪巨龙越来越大。轰隆隆之声,夹杂着噼呖啪啦的断裂声,传遍了空旷山林。冰雪飞龙所到之处,岩石被击得粉碎,树木不是被连根拔除,就是被拦腰折断,房屋被冲得支离破碎。


被冰雪巨流扫荡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到处都是倾倒的树枝,断了头的树根,匍匐着的灌木,被剥去植被的光秃秃的山坡,破碎的房屋……


在冰雪巨龙之前,形成的强大气浪,是由冰雪体高速运动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所造成的。这种由冰雪巨流形成的气浪,冲击力非常之大,能将途中的石块腾空卷起。有一块重达3000公斤的大石块,竟被抛到了600米之外的地方。它的破坏力远比冰雪体本身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正是这种强大的雪崩气浪,不仅成了冰雪体一路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而且还殃及了沿途两边较大范围内的森林植被,使冰雪巨龙没能到达的地方也遭到了严重的祸害,大片大片的森林、果园、田地和房屋被毁。


这条冰雪巨流在故道里高速行进着,速度之快,令人十分震惊。或许是高速运动之故,它改变了原有的前进方式,形成了罕见的跳跃式雪崩:一股高速行进中的冰雪流,带着强大的气浪,翻越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一个山脊,向着沟谷肆无忌惮地横扫而去。所经之处,森林植被全部被毁坏,使另一个山谷也遭到冰雪流的严重破坏。


当冰雪巨龙沿着故道冲到冰舌的末端时,崩塌而来的雪量已达到了3000万立方米,其中携带着数以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屑,形成高达近百米的龙头,继续呼啸着向山下河谷、城镇冲去。一路所过,河流被截,道路被堵,城镇摧毁,农田被淹……


在瓦斯卡兰山下,有一座容加依城,当雪崩刚刚发生之时,容加依城正在遭到地震厄运的袭击,人们正在忙着抢救自己的亲人,有的准备逃离危险之地以躲避灾祸。这时,带着强大冲击力的气浪迎面袭来,把人们全部推到在地。顷刻,巨大的冰雪巨龙呼啸而至,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体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形成的强大的空气压力,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当时有人记录了十分悲惨的景况:“有的张着大嘴,瞪着双目而死;有的抱着头,蜷缩身子而亡。少数没有被冰雪吞噬的,也个个呼吸困难,张大了嘴拼命地喘息着……”


容加依城所有的建筑物,已被地震震得东倒西歪,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壁。随着冰雪巨龙的飞速到来,强大的气浪先将废墟上的一些轻便物品、门窗残木、床板木架等掀得一干二净。房屋柱梁被掀到了河谷之中,屋门窗框被掀到了山岩之上,残剩的房顶被抛到了远处,剩下的残壁断墙被随之而至的冰雪巨龙碾身而过,压倒在地。


冰雪巨龙扫荡了容加依城后,最后停滞在附近的一条河谷之中。巨大的冰雪体堵住了一条河流,使河水蓄积,形成了一座“临时水库”。经过一段时间,由冰雪体形成的临时冰雪坝开始融化,导致了冰雪坝的垮塌。“临时水库”蓄积的大量河水,汹涌而下,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灾,使容加依城附近的农田被淹。


这场大雪崩所形成的冰雪巨流横扫了14.5公里的路程,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将瓦斯卡兰山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有2万居民死亡,城外大部分农田、村庄毁于一旦。


俗话说:“祸不单行。”地震不仅诱发了大雪崩,还触发了大规模的泥石流。


地震发生之后,山峰上的碎石、土体和冰雪碎块急驰而下,高速滑动中的冰雪碎石和土体形成了泥石流,从山上席卷而下。一路上,大量的森林、植物、荆棘、灌丛被毁坏殆尽。然后,泥石流又向秘鲁中部的阳盖镇和潘拉赫城冲去,大批房屋、建筑物、人畜被掩埋。城镇将近2/3被摧毁,死亡人数达到2万。


地震、雪崩、泥石流,给秘鲁人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灾后统计,在地震中死亡人数1.2万人,由地震引发的雪崩中死亡人数2万多人,由地震引发的泥石流中死亡人数约2万人,合计死亡人数达5.2万人之多,造成的经济损失竟达5亿零7百万美元。


特大水灾


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在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水灾的发生,加剧了人民的贫困程度,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这样巨大的损耗却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大自然原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但通过有力的预防措施可使其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1987年9月,孟加拉国灌溉、水利发展和防洪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在事后说道,“如果我们和印度、尼泊尔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这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话,我们本来可以减轻7月和8月份在这里发生的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的。”他的这番话若早能做到,数以千万的人民就不会无家可归。


水灾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饥饿,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各种疾病在受灾区流行,约有80万人染上痢疾,近百人丧生。这无疑又使孟加拉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


如何摆脱水灾带来的沉重灾难,如何使这个南亚穷国的危机有所缓和,已成为孟加拉国政府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印度鼠疫


1994年9月18日,是印度象神节的最后一天。古吉拉邦工业城市苏拉特街头上热闹非凡。数以千计的男人在大街上载歌载舞,欢庆着自己传统的节日。人们沉浸在幸福、祥和的欢乐之中……可谁知道,此时一种致命的瘟疫却已悄然降临到他们中间。第二天,苏拉特市刚落成不久的医院,接收到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他们的症状是:高烧不退、咳嗽、打喷嚏、吐血和昏厥。此后,又有一批病人被送进医院。9月20日第一名患者在医院中死去;接着,又有不少病人相继死亡。从这些死者的外部观察:他们个个全身发黑,凸着一双睁大的眼睛,痛苦之状令人惨不忍睹。起初,医生不知道病人患的是可怕的鼠疫病。这也难怪他们,因为自1966年印度最后一次鼠疫大流行以来,这种瘟疫几乎绝迹,不少医生从未碰到过这种疾病。


印度鼠疫大流行


这时,有人怀疑是被坏人在饮用水源中投毒所致,市政当局下令切断自来水供应,勘察水源状况。后来,听有人说,马哈什特拉附近的拉杜尔流行鼠疫。医生立即化验血样,结果表明这些病人患的就是这种疾病,这才意识到一场灾难已经降临。苏拉特市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医疗设备十分落后,医务力量严重不足,治病的药物少得可怜,而医治鼠疫所需的四环素、磺胺等药品更是奇缺。到10月4日,已有1000多人被送进医院治疗和检查,其中50人染病身亡。此时,苏拉特市犹如面临着一场残酷的战争,处于十分紧急的状态之中……鼠疫流行的消息不胫而走。没过多久,传遍了整个苏拉特市。


一时间,争购药品的人流蜂拥而至,药品商店门口排起了长长队伍。这种可怕的疾病,使苏拉特市的居民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日夜惊恐不安。为了躲避这场灾祸,他们扶老携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交通工具,匆忙地逃离这座被瘟疫侵淫的城市。火车站、汽车站周围,每天都拥挤着成千上万的逃难者。市警察局长惊呼:“即使有数千警察也无法阻挡逃向四面八方的车流和人流。”没几天时间,仅有200万人口的苏拉特市,竟有30万人惊恐万状,仓皇出逃……留在城里的市民,也是个个惶惶不安。商店、市场和影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关门停业,不少工厂关门停工,学校关门停课,家长不许儿童外出。白天,外出的人们都戴着口罩,没有口罩的,用手帕、围巾等捂住口鼻,以为这样就能够躲避灾祸;晚间,人们不敢外出,街上空无一人,死一样的寂静。这时的苏拉特市,像一座可怕的鬼城似的。


30万苏拉特市民逃向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时也将鼠疫病菌和恐惧心理带到了全国各地。不到两周的时间,这种可怕的瘟疫已蔓延到印度的7个邦和新德里行政区:苏拉特所在的古吉拉邦是鼠疫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被传染和死亡的人数最多。与苏拉特邻近的孟买市,是难民逃亡的第一个目标,该市所在的马哈拉什特拉邦被传染的人竟有2105人。首都新德里,有770人被送进医院治疗、检查,36人确诊患上了鼠疫,4人不治而亡。此外,拉贾斯坦邦、北方邦、中央邦和西孟加拉邦的患者也在增多。鼠疫的魔爪还触及到了边远的查谟邦和克什米尔邦。据官方统计,两周之内,全国到医院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多达4780人,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死人的消息。新德里等地,传染病医院已人满为患,当局不得不在普通医院辟出临时隔离病房。无论传染病医院,还是临时隔离病房,医疗条件都十分糟糕。一间昏暗的病房里,挤着几十个病人,病房门窗洞开,蚊蝇飞舞,传播鼠疫的媒体——老鼠,在地上、窗台上、房顶上打闹嬉戏——这哪里是治病的地方!许多病人因忍受不了这种恶劣条件而逃出病房。威盛部门只好组织一支特别警察小队,到处追查这些病人,以防止他们传播病菌。


鼠疫的突然降临,对毫无准备的印度当局来说,犹如晴天霹雳。病人实在太多,医院招架不住,纷纷告急。药物供不应求,不少药房已拿不出治病的药品。极度惊恐的市民,抢购疫苗和抗菌霉素,少数地方即使有药也很快被抢购一空。于是,印度威盛部门不得不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请求支援,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更为可怕的是,人们因害怕鼠疫而产生的惊慌失措和歇斯底里。出逃的30万苏拉特市民,本以为逃出这座被恶魔控制的城市便可以安全无恙。不料,他们所到之处,都不受欢迎。无奈之下,只得返回老家。这种大规模的逃离,将惊恐与鼠疫一起传染到印度各地。许多城市,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陷入惶惶不安的混乱中……


鼠疫的流行,引起人们的极度恐慌。这种恐惧犹如大火一样,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中止了同印度的各项往来。这对印度来说,经济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据有关方面统计,用于治疗和预防鼠疫方面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亿美元。


原因


人们不禁要问,销声匿迹多年的鼠疫为何再度在印度广为流行呢?专家们一致认为鼠疫的爆发是极为肮脏的环境所致。据说,苏拉特市是印度最脏的城市,贫民窟、集市、街头巷尾,垃圾成堆,臭味熏天。鼠疫流行期间,每天清出的垃圾多达1400吨。遍地的垃圾成为老鼠繁衍滋生的温床。


湖底毒气


帕梅塔高原,是个美丽而令人陶醉的地方。


1986年8月21日晚,人们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不少人还没等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喀麦隆湖底毒气


这晚,位于非洲喀麦隆西北部,距首都雅温得400公里的帕梅塔高原上的一个火山湖———尼奥斯火山湖,突然从湖底喷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它犹如泛滥的洪水,沿着山的北坡倾泻而下,向处于低谷地带的几个村庄袭去……


次日清晨,喀麦隆高原美丽的山坡上,水晶蓝色的尼奥斯河突然变得一片血红,好像一只溃烂而愤怒的红眼睛。草丛里到处躺着死去的牲畜和野兽。尼奥斯湖畔的村落里,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无损,但是街上却没有一个人走动。走进屋里探个究竟,令人震惊的一幕映入眼帘,那里都是死人。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死者中有男人、女人、儿童,甚至还有婴儿。


从幸存者的口里,人们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伴随着昨晚飞响的,还有一股幽灵般的圆柱形蒸气从湖中喷出,整个湖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掀起的波浪袭击湖岸,直冲天空,高达80多米,然后又像一柱云烟注入下面的山谷。这时,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使人窒息的恶臭将这朵烟云推向四邻的小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灾祸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丧生。全村650名居民中,仅有6人幸存。


这一喷毒事件,立即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尼奥斯火山湖,也因此更闻名于世。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迅速地派出了紧急救援队,并派出专家对尼奥斯湖喷发毒气的成分进行实测,杀人凶手究竟是谁?专家们努力地寻找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终于查明了尼奥斯湖中所喷出的有毒气体成分。专家们一致认为,喷出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而恶臭则来自硫化氢。人们在向自然界征服和索取的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湖底毒气这种自然造成的突发性灾难,让人类尝到了苦果。


(由于多年的沉积,湖底挤满了二氧化碳,这些气体杀人)


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伦敦的交通几乎瘫痪,在烟雾弥漫的第4天,一辆双层巴士只能借助于雾灯缓慢地在市区行驶。


1952年,伦敦的警察使用燃烧着的火炬,以便在烟雾中能看清别人,并能被人看到。


雾都劫难


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净化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开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大烟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气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灾难正悄悄地来临。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


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4000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


今天,烟雾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像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内,烟雾一直悬浮在空中。使用无铅汽油和安装机车排气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受这种污染而损害健康的危险。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神秘灾难


1971年10月21日,一架满载着冻牛肉的运输机“超星座号”,从一艘正在海面工作的探测船上空飞过。船员们眼看它飞了一分钟左右,突然,飞机好像被海水吸住似的一头坠进海里。以后,船员们什么也未看见,既没有发现油迹,也没有找到尸体和飞机残骸。唯一能证实飞机失踪的,只是海面上漂浮的一大块带血的牛肉。


百慕大三角区


“超星座号”飞机的失踪,只是这片神秘海域许许多多起失踪事件之一。据统计,自1840年至1945年间,这片海域上空就有100余架飞机失踪;而这里消失的船只则更多。


这片被世人称作“海上墓地”的地方,就是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百慕大三角区。


“超星座号”的失踪,与难以计数的其他失踪事件一样,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没有线索。任何船只、飞机和人员,只要是在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的,就甭想再找到幸存者和任何残骸,所谓神秘就在这里。


所有试图对百慕大三角地区失踪事件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人都遇到了无法摆脱的矛盾。于是就有人提出“超自然”理论,试图揭开这世纪之谜。更有一部分研究者,把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灾难与外星人和飞碟联系起来进行推断。他们的论点是:这里存在一个外星人的海底飞碟基地。因为多年来人们曾在这里观察到数不清的不明飞行物现象。这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正是被飞碟的乘员掠走的。在波恩举行的一次科学会议上,著名太空学家雅佛烈`史杜鲁宾博士透露了他们用太空时代的科技配合古代记录进行研究的情况。他认为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生的飞机和船只失踪之真相已经大白,是一个400年前的陨石在做怪。


以上所举的种种解释,都很难说清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灾难的根源。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信心百倍,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那横行于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和上空的“魔鬼”,终归要被揪出来示众的。


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天空出现了强烈的白光,气温瞬间灼热烤人,爆炸中心区草木烧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严重灼伤,还有人被巨大的声响震聋了耳朵。不仅附近居民惊恐万状,而且还涉及到其它国家。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一片黑暗;欧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夜空中看到了白昼般的闪光;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也感觉到大地在抖动……


通古斯大爆炸(模拟图)


具体的发生的时间:早上7:17分,位置:北纬60度53分09秒、东经101度53分40秒,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属俄罗斯联邦埃文基自治区)。破坏力:据后来估计,相当于1500-2000万吨TNT炸药,并且让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倒下。


大约当地时间早上7:15分左右,在贝加尔湖西北方的当地人观察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若。数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并且观察到了蕈状云的现象。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所记录,其所造成的气压不稳定甚至被当时英国刚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在美国,史密松天文物理台和威而逊山天文台观察到大气的透明度有降低的现象至少数个月。


如果这个物体撞击地球再迟几小时,那么这个爆炸应该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区,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当时俄国的沙皇统治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力对此组织调查。人们笼统地把这次爆炸称为“通古斯大爆炸”。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于1921年派物理学家库利克率领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他们宣称,爆炸是一次巨大的陨星造成的。但他们却始终没有找到陨星坠落的深坑,也没有找到陨石。只发现了几十个平底浅坑。因此,“陨星说”只是当时的一种推测,缺乏证据,库利克又两次率队前往通古斯考察,并进行了空中勘测,发现爆炸所造成的破坏面积达20000多平方公里。同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如爆炸中心的树木并未全部倒下,只是树叶被烧焦;爆炸地区的树木生长速度加快;其年轮宽度由0.4—2毫米增加到5毫米以上;爆炸地区的驯鹿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枣癞皮病等等。不久二战爆发,库利克投笔从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苏联对通古斯大爆炸的考察,也被迫中止了。二战以后,前苏联物理学家卡萨耶夫访问日本。


1945年12月,他到达广岛,四个月前美国在这里投下了原子弹。看着广岛的废墟,卡萨耶夫顿然想起了通古斯,两者显然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


爆炸中心受破坏,树木直立而没有倒下。


爆炸中人畜死亡,是核辐射烧伤造成的。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相同,只是通古斯的要大得多。


特别是在通古斯拍到的那些枯树林立、枝干烧焦的照片,看上去与广岛上的情形十分相似。因此,卡萨耶夫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一艘外星人驾驶的核动力宇宙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发生故障而引起的一场核爆炸。


此论一出,立即在前苏联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不乏其人。索罗托夫等人进一步推测该飞船来到这一地区是为了往贝加尔湖取得淡水。还有人指出,通古斯地区驯鹿所得的癞皮病与美国1945年在新墨西哥进行核测验后当地牛群因受到辐射引起的皮肤病十分近似,而通古斯地区树木生长加快,植物和昆虫出现遗传性变异等情况,也与美国在太平洋岛屿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况相同。


五、六十年代,前院多次派出考察队前往通古斯地区考察,认为是核爆炸的人和坚持“陨星说”的人都声称考察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于没有找到中心陨星坑的情况,有人认为坠落的是一颗彗星,因此只能产生尘爆,而无法造成中心陨星坑。


1973年,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新见解,他们认为爆炸是宇宙黑洞造成的。某个小型黑洞运行在冰岛和纽芬兰之间的太平洋上空时,引发了这场爆炸。但是关于黑洞的性质、特点,人们所知甚少。“小型黑洞”是否存在尚是疑问。因此,这种见解也还缺少足够的证据。直到今天,通古斯大爆炸之谜仍未解开。


大海啸


据说,在智利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上帝创造着世界,当他造完了世界后,手中还剩下最后一块宝贵的泥巴,舍不得丢弃,便随手将这块泥巴从南到北抹在南美洲的西部,于是形成了南北长4270公里、东西宽90——435公里,地形窄长的智利。或许,就因为它是“最后一块泥巴”的缘故,这里的地壳总不那么宁静。


智利大海啸


但是,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


1960年5月,厄运又笼罩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从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实属少有。大地震一直持续,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10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地震刚刚发生时,震动还比较轻微,大地只是轻轻地颤动着。但这种颤动与以往地震不同的是,它连续不断地发生着。接着,震级一次高于一次,震动也一次比一次剧烈。然后,大地越来越剧烈地抖动起来,犹如轻舟在风浪中摇荡一般。仓皇之中,人们东倒西歪,摇摇晃晃地跑出了室外,躲到了自以为是安全之处。


这时,虽然也有一些不太结实的房屋、建筑物不时地被震塌、震裂、震歪,偶然也有慌不择路的人群被倒塌物压死和砸伤,但一些比较牢固的房屋和建筑物还都安然无恙。由于地震开始来势并不那么凶猛,人们还有时间躲避,因而伤亡人数不多。


然而,连续2天持续不断地震荡,使人们产生了不以为然的麻痹情绪。由于地震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破坏程度不大,人们不像开始那样惧怕地震,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了,甚至有人搬进了已被震裂的房屋中居住。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心有余悸的。他们害怕还有更大的地震发生,纷纷逃出家园,来到广场、码头和海边的“安全地带”。


不出有些人所料,5月22日下午19点11分,忽然地声大作,震耳欲聋。地震波像数千辆坦克车队隆隆驶来,又如数百架飞机掠空而过,呼啸着从蒙特港的海底传来。不久,大地便剧烈地颤动起来。一会儿,陆地突然出现了裂缝;一会儿,部分陆地又突然隆起,好像一个巨人正在翻身一样。瞬间,海洋在激烈地翻滚,峡谷在惨厉地呼啸,波涛在汹涌地狂吼,海岸岩石在崩裂,碎石堆满了海滩……


这次地震,是世界上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9.5级,烈度为11度,影响范围在800公里长的椭圆内。大震过后,接踵引发了大海啸。海啸波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横扫了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尔卡瓦诺、奇廉等城市摧毁殆尽,造成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全球灾变:无限升级避难所》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