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反对和亲的我被发配边疆 > 章节

云中国周边地形图

作者:梦回大唐春
大汉:反对和亲的我被发配边疆:云中国周边地形图图文

云中郡,天朝古代行政区,曾连续存在两个时期。首次为战国时期赵国、秦代、汉代。第二次为唐代,云中郡取代云州短暂的存在。


战国时期,属赵国的一部份,由赵武灵王置。秦代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境约是今日的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东汉时期,又重新设置了云中郡。


唐代天宝元年(742年)将云州改为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辖境同云州。乾元元年(758年)云中郡再改为云州。


战国赵地,《史记·赵世家》“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秦置云中郡,统阴山以南,今自山西之怀仁、左云、右玉以北、绥远绥远首各县、蒙古鄂尔多斯左乙、喀尔喀右翼、四子部落各旗,皆其地,汉分


秦云中郡之东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云中县,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亦即赵故城也,三国魏废。[1]


北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隋朝时,当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讳,改云内县,移置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西南。此地属马邑郡云内县之恒安镇。唐朝武德六年(623年),置北恒州,武德七年废。贞观十四年(640年),在此地复置定襄县。永淳元年(682年)废。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云州、云中县,云中县隶云州,后隶云中郡,唐置云州,后改曰云中郡,旋复为云州,宋曰云中府,辽改为大同府,即今山西大同县治,《清一统志》古云中,在阴山之南、黄河自西来折南流之处,即今归化城以西托克托城地,汉时云中郡治云中县,定襄郡治成乐县,两地东西相距止八十里,初不相混也,后汉始以成乐定襄等县属云中,及后魏初都盛乐,号云中,于是定襄有云中之名,至隋以云中置定襄郡大利县,而云中有定襄之名,然相去不远,犹近故地,自唐以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置云州云中郡及云中县,又于忻州置定襄郡定襄县,于是云中定襄之名,移于古雁门太原二郡,去故地始远,今谓大同为云中,又太原府有定襄县,皆唐以后所名云中郡也。


西汉时期,将云中郡划分为云中郡和定襄郡。云中郡治仍在云中城,管领有云中、咸阳、陶林、桢陵、犊和、沙陵、原阳、沙南、北舆、武泉、阳寿等十一个县,约分布在今大青山以南、东起至卓资县西境,西至包头市古城湾,沿大黑河流域南至清水河县喇嘛湾这一片地域内。其中已查明位置的有:沙陵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哈拉板申村东古城,桢陵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章盖营子村,阳寿县城址在今托克托县葡滩拐,北舆县城址在今呼和洽特市塔布陀罗海古城,阳原县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八拜村,武泉县城址在今卓资县三道营村、沙南县城址在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



本章为图片章节,如果无法显示请设置您的浏览器为可以显示图片。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汉:反对和亲的我被发配边疆》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