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心思,梁山上下众所周知。
他本人原来是朝廷的一个刀笔小吏,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满脑子都是忠义孝道的思想。曾经他的理想就是能为君王服务,赢取功名,封王拜候。
上了梁山之后,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替天行道,表示解民于倒悬。
这一举动非但没有影响他的领导力,反而巩固了他的实力。
比如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等等,他们原本就是大宋官员,并不想落草为寇。
宋江常对他们说上梁山是为了权时避难,日后专等朝廷招安,今后大家一起保境安民。这些话博得了这批强人的拥护,进一步加强了宋江的权力根基。
虽说也有李逵,
赵佶非常了解宋江这一特点,这样的人才不用,简直是浪费。所以果断派出张叔夜进行招安。
围绕是否接受招安,梁山好汉分成了两拨人马,投降派和反对派。
投降派自然是以宋江为首,李逵虽然口上反对,但是他是宋江的铁杆粉丝,只要宋江一声令下,就是死他也会跟上。
卢俊义是大土豪出身,自然是愿意招安,他手下燕青等并无二话。
吴用,花荣,戴宗一群人都是宋江的老铁,坚决支持招安。
马军五虎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都是朝廷旧将,能够重新为皇帝效命,他们的心里不知道有多渴望。
还有公孙胜,柴进等人持观望态度,没有明显的倾向。
反对派有鲁智深,武松,刘唐,阮氏三兄弟等人,不过数量比较少,和投降派相比,总体实力差了许多。
可以说宋江的心愿符合梁山上多数好汉的拥护,顺乎民意。
经过宋江不懈的劝说和解释,梁山好汉终于统一了思想,一团和气。
接受招安!
张叔夜手捧圣旨,来到忠义堂,宋江等人急忙迎出。
“宋江接旨!”
宋江,卢俊义立即拜倒,后面上百名好汉齐齐下跪,听读诏文。
简而言之,诏书中表达的有两点,一是免去宋江等人的罪恶,二是鼓励他们为国家出力,光宗耀祖。
宋江顿时两行热泪,口中高呼万岁,谢主隆恩。
一朝洗白,鹏程万里,前途无限,众好汉黑转白,大好的前程等着,心中个个喜悦不已。
宋江立即令人端出二百两黄金作为酬谢,送给张叔夜。
张叔夜一口拒绝,竟然没有接受。
“如今圣上明察秋毫,眼睛容不得沙子,不但诛杀朝堂奸臣,而且整顿朝纲,严肃法纪。吾观当世皇帝陛下,气魄非同小可,雄才大略,必将龙啸乾坤,震惊宇宙,尔等正是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
“小人宋江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愿意为振兴大宋奉献微薄之力。”
赵佶在御书房早已得到童贯的密报,宋江一伙正式接受招安,枢密院已经派人对他们进行整编和改造。
“很好,任命宋江为宣抚使,五日之后先伐田虎,再灭王庆,最后荡平方腊。”赵佶安排好了镇压叛乱的事情,将精力转移到变法改革上面。
平息内乱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要社稷稳定,国家强盛,还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内阁首辅蔡卞将新的施政措施已经呈送上来,赵佶看过之后,反复斟酌了许久,召开内阁会议。
“蔡卞,你的奏折朕已经仔细看过。你所列举的诸多变法措施,比如募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等,都是王安石时期实行的措施,你改动极少,只是重新拿过来再用,创新不足啊!”赵佶摇头道。
蔡卞见皇上不满,连忙道:“陛下,微臣固然才疏学浅,但是王丞相的变法主张每条都是深思熟虑,良处颇多,只是没有很好的执行,所以臣以为,只需将这些法令贯彻下去,长久以往,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蔡卞是王安石变法坚定的拥护者,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全盘接收,没有变通。但是刘安世是保守派代表,对变法内容一向不屑,当即进行反驳。
“陛下,臣以为蔡大人的话不妥。这些措施之所以屡次被禁止,正因为危害巨大。比如青苗法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但实际实施中各地官员为了政绩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甚至加重了农民负担,在干旱水涝天灾之时,收成不好,很容易激起民变。”
“至于保甲法,募役法等,皆为恶法。保甲法的实行导致了许多保丁自残,甚至逃跑,占山为匪,造成匪患。募役法使得官民上下怨声载道,多有不满。”
刘安世是直爽人,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将变法的缺点一一指出。
赵佶听了微微点头,这些都是事实,正是王安石变法产生了诸多弊端,无法解决,才最终变法失败。
但是不变法就是等死,变法势在必行,关键是怎么变。
赵佶心中早有打算。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