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同人小说 > 大秦:从易小川开始 > 章节

第五十六章:吾欲杀之而后快(一更)

作者:素素最美

说刘邦是‘彪’,十分残忍,这并非是易小川的虚言,这点,在后世历史中便可窥见一二。


比如,后来著名的彭城之战,刘邦军,与项羽军两军交战之际,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太公俘虏。


如史记载:


“东广武城有高坛,即项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项羽堆,亦呼为太公亭。”颜师古云:“俎者,所以荐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


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大意就是楚汉两军在广武山对峙时,汉军断绝了项羽的粮食,项羽窘迫无奈,就将刘邦父亲太公放在一个专门装盛牛羊等祭品的高大的祭器上作为人质要挟刘邦说:“如果你不答应我的条件与要求,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吃掉。”


刘邦不仅不急,反而嬉皮笑脸地说道:“当初起兵反秦时,咱们俩曾一起受命于楚怀王,并结拜为兄弟。照这么说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烹煮你父亲的话,请别忘了分一杯鲜汤给我喝喝。”


项羽怒,要杀刘太公。


项伯劝说:“天下大事还未能知道,而且为了天下的人都不顾身家,杀了刘邦的父亲也没用,只能增加祸患。”


项羽就听了项伯的,没杀刘太公。


一句“你烹煮你父亲的话,请别忘了分一杯鲜汤给我喝喝。”足以表明刘邦的残忍。


若如此还可以说刘邦迫于无奈,只能如此,那另一段历史记载便更让人心寒了。


如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的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


大意就是:刘邦因兵败不利,乘车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刘邦和吕后的一对子女,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收上车来。


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刘邦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车上。


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驾车奔驰。刘邦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是逃出了险境,把汉惠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


当时夏侯婴还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死则死耳,岂能抛儿弃女!”并三次将被刘邦推下车的孝惠和鲁元公主扶上马车。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后来霸道的吕后大权在握后虽对一干重臣进行了打压,但始终对夏侯婴极为照顾。或许是在感念夏侯婴救过她的孩子们吧。


如此,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刘邦生性残忍。


虽然后世,关于这两段历史对刘邦做出了诸多解释,比如说刘邦是为了保全孩子,让孩子找条活路,他只能将孩子狠心的踹下车。


之所以推孩子下车,也是因为后面的追兵紧跟,如果万一被敌人追上,那刘邦和孩子必是死路一条。假如让孩子下车,自己留在车上,并且引开敌人,那孩子就有了生的希望。


这样的解释,或许有人信,但易小川却是绝对不信的,易小川看来,刘邦当时心里大概想的是:“管他呢,只要老子能活命,哪怕洪水滔天呢!”


后世,不少人读过这一段,还多赞叹刘邦的“大人物胸怀”。


对此,易小川嗤之以鼻。


所以,看到面对众人嘲笑仍淡然自若,易小川不仅没有半点的欣赏,反而满是鄙夷,做人,脸皮厚到这种程度,委实让人惊讶。


诚然,刘邦能以一介小人物,走到汉朝皇帝让人佩服,但其人品,实在让人鄙夷。


想到梦境中,自己竟然贪念刘邦未来的虚名,跟此人结交为兄弟,还用手机录制视频,易小川就感觉好笑。


“此人,吾欲杀之而后快。”


易小川看着在众人中淡然自若,面部改色的刘邦,眼眸泛着一抹深沉的杀意。


…………………………


…………………………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秦:从易小川开始》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