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地回声 > 章节

第121章:期盼

作者:六盘山上高峰

期盼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但我忘不了它。


如水的月光是从窗户流进来的,把我们低矮的小屋照得很亮。点不起煤油灯的苦日子,很多个夜晚是在黑暗中度过,入睡前这段时间,我们只能默默坐着。爹上很远的地方弄粮食去了,他和几个人偷偷去的,倘若被国家逮住,将是天大的事情,但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爹只能去冒这个险。爹走以后,娘和姐姐,还有我,每天晚上都这么黑坐着,为远方的爹祈祷。


今晚的月光,使我在黑暗中看到一点光明,但不争气的肚子,却闹起了别扭。七岁的我,把娘的胳膊拽了好几次,不言而喻,我向娘发出了饥饿的求救。但距发粮票的日子还有三天,我们只有四两粮票了。农村吃公共食堂那段日子,大家都靠粮票吃饭,成人每月十二斤,象我这样的孩童,只能领到六斤,吊命的生活可想而知,但据说这就是“共产主义”。等我长大后才知道,那是胡折腾。


四两粮票能打一盆稀粥,当然也能买一块“淀粉馍”。娘说:“不到万不得意,不能花四两粮票。”我想:快饿死了,该是万不得意的时候吧!娘却老不吭声。姐姐比我大四岁,有气无力地靠着墙,没精打采地用手抱着头。娘问姐姐:“饿吗?”姐姐点了点头,没说饿,也没说不饿。我想娘如果问我,我一定会说:“饿死了!”可娘没有问我,掏出那张比金元宝还贵重的四两粮票递给姐姐说:“去打一盆粥来!”听娘这么说,我立即高兴地跳下炕,因为,一盆粥尽管清得可以照见人影,但却能使我们度过这个难熬的夜晚。没等姐姐说出话来,我已从厨房拿来盆子,这是一只瓦盆,从盆边的光滑程度,就知道已经用了好些年。


姐姐从我手中接过盆,向门外走去,我牵了她一只手跟在后头,她没有拒绝,因为,这样一个夜晚,有我作伴,姐姐就不害怕。


我们走过沟壑纵横的雷石凹,就看见灯火辉煌的公共食堂了。说是灯火辉煌,其实只是在屋里挂了几盏马灯,马灯烧的是煤油,只有公共食堂才烧得起,这和点不起煤油的农家比较,已经很“奢侈”了。那时侯我就想:什么时候我们家能挂上马灯,那该有多么好?公共食堂在老爷庙里,老爷的神象被搬掉后,就成了全村人生命的驿站,从早到晚,这里都有人走动。炊事员是三班倒的,因为,即便是夜晚,地里还有干活的人。干夜活可以免费喝一碗稀粥,炊事员得给干活的做夜饭。然而很不公正的是,干夜活不要妇女和小孩,要不,我和姐姐、母亲干一晚活,起码能喝一晚粥呀!可是我们没有那个福分,只能用珍贵的四两粮票来买稀粥。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今夜买稀粥的人真多,他们与我们一样,恐怕都熬不过这个饥饿的夜晚!我和姐姐排在买稀粥的队列后面,我们前面排的是格过姐。格过姐比我大五六岁,有十二三了,她兴冲冲地从管理员手中接过粥盆,端着往家里跑,没防顾跌了一跤,粥盆掉在地上摔得粉碎,稀溜溜的米粥撒了一地。格过姐吓呆了,过了好长时间,才哭出声来。她爹闻讯赶来把她领走了,买粥的人群里便响起一片唏嘘声。这恐怕是格过姐一家人月底里最后的食物吧?可是……


格过姐马失前蹄,给我和姐姐一个沉重的启示。姐姐说:“我们不买粥了,买淀粉馍吧!”我同意姐姐的意见,姐姐便把四两粮票递上去,管理员给了我们一块淀粉馍。何为“淀粉馍”?就是把包谷芯在石碾上碾碎,放在大水缸浸泡,沉淀在水底的那些似面非面的东西,便是淀粉。淀粉捞出水后握成团,上笼蒸熟,就是食物。即便这个东西,大家也得用粮票购买。


姐姐捧着淀粉馍像只小鹿在前面奔跑,我像一只精灵,紧紧跟在后头。回到家,姐姐就把淀粉馍递给娘,让娘分配。娘想也没想,一掰两半,我一半,姐姐一半。我俩也没让娘,拿起来就吃;我吃得有滋有味时抬头看娘,娘却歪过身子,悄悄抹泪水。我正想把自己的淀粉馍拿给娘吃,姐姐却抢在前头了。娘把淀粉馍还给姐姐,笑着说:“娘不饿,你俩吃吧,等你爹把粮食换回来,我们就能吃上白馍馍啦!”娘说这话时脸上挂满惬意的笑,我和姐姐也都笑了。奇怪的是,听说能吃到白馍馍了,我的肚子也不怎么饿,就把没有吃完的半拉子淀粉馍硬塞进娘手中……


尽管吃上白馍馍是许多年以后的事,但娘说的那句话却给了我们很大的期盼,倘若不是这种期盼,我们是很难度过那个荒寒年代的。


事过境迁,我们再没吃过淀粉馍,但期盼却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我总是在困难中期盼成功,期盼胜利,期盼成了一笔用之不尽的财富……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地回声》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