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地回声 > 章节

第116章:苜蓿

作者:六盘山上高峰

苜蓿


从市场买回苜蓿,择捡、洗净、剁碎,搁盆子里,拌上麦面,揉成疙瘩状,放笼屉蒸熟,谓之麦饭。关中人口顺,叫“鸡脑块”、“疙瘩肉”。无论怎么叫,这种食品在大鱼、大肉吃腻了的今天,都是一种上佳的滋补品。


苜蓿分紫苜蓿,南苜蓿,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苜蓿是上好的绿肥、青饲料;南苜蓿能作蔬菜、当食物。唐时的教育官清苦,曾写过“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的诗句,可见,唐朝时,人们已有食用苜蓿的习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苜蓿是农家的必备食品,一个生产队如果有一片苜蓿,就避免了饿死之虞。而那时候农家的小孩,大都是吃着苜蓿,完成学业的。在不少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的学者中,至今对苜蓿有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缘。


有人曾呼出“素食者万岁”的口号,尽管偏颇,但也有他的道理。素者皆取自于植物,而植物才是人类真正的母亲,母亲的乳汁蕴含着丰富的养分,蕴含着难以取代的亲情。正由于这种无法取代的亲情,才是人类丰衣足食,敷衍生息。而人类在丰衣足食之后,玩弄起小聪明来了,频频向动物下手。其实,人类本身就是动物,同类相食的恶果必然是灾害横起,瘟疫遍野。当人们津津乐道地品尝野生动物的美味时,报应来了,防不胜防的“非典”,将世界搅了个底儿朝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野生动物的报复又甚嚣尘上——呜呼!哀哉!


相形之下,素食者却安然无恙。其实,从营养学的角度讲,素食主义者,才是健康长寿者。大鱼大肉的背后,是一批一批的大肚皮、大屁股。动物园的营养师为了使猎豹保持流线式的体形,只给它们定时吃牛肉。牛是吃草长大的,牛肉蕴含素养的成分;猎豹尽管是食肉动物,但身体内部同样需要“素”。如果给猎豹吃猪肉,它就会变成狗熊那样的粗壮,从而也只能养尊处优了。


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生活困难时,人们很少吃肉,以野菜、杂粮为主要食物,却很少患怪病。至于癌症、心血管等疾病,都是吃大鱼大肉以后的事情……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待研究,但过量的食肉,对身体没有益处,似乎已是大家的共识。于是,苜蓿重登餐桌,就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了。


史载:苜蓿原产于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十八载带回中原。汉武帝在他的行宫别馆旁边专门开垦一块土地种植苜蓿。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种植苜蓿的方法以及食用作了详细记载:“在初春菜少时,苜蓿可作生菜吃;做成汤,味道也很香;长大的苜蓿可以用来喂马,马很爱吃。苜蓿的生命力旺盛,只需操劳一次把它种下,以后就可以长期坐享其成。城市近郊的土地,最适宜种植苜蓿。”


苜蓿还是一剂良药。《本草纲目》载:“苜蓿安中利人,可久食。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利大小肠。干食益人。苜蓿根可治热毒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捣汁煎饮,治沙石淋痛。”


苜蓿还是上好的植被植物,于荒山野岭广种,不仅可以绿化环境,更可以避免水土流失。《西京杂记》中这样说:“苜蓿又叫‘怀风’,也有人叫‘光风’。因为,有风吹入苜蓿丛中,引起苜蓿枝叶摇动,太阳照在苜蓿花上,花就放出光彩……”苜蓿成活率很高,只要种植下去,供给适当的水分,主根就可以长到小树一般粗,而且须根四网八达,繁殖不息。试想,如果用苜蓿绿化山坡,山坡的土质就不会遭雨水冲刮。一到盛夏,开洪的苜蓿花,会招引来众多的昆虫。空中有蝴蝶飞舞,地上有蚂蚱嘶鸣……这时候,你如果身临其境,一定会有一种曲径通幽之感。思想也会升化到另一种境界:去浮躁之气而添沉静,去庸俗之气而添文雅;去名利之想而添淡泊;去忧愁之虑而添旷达……如果再能端一碗苜蓿疙瘩,浇上蒜水汁子,边嚼边咽——啊呀!那简直就是一个神仙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地回声》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