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72 花神张嫣

作者:叶还生

公元前191年冬天,十月的风已经有些刺骨。


咱们的汉惠帝小伙子,这时候给自己找了个内人,姓张。


这张皇后啊,得说说她的背景,她可是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哦!


吕太后就是故意这样干的。她一直怕大权旁落,就想呀想呀,眼睛一亮,心想:“哎呀,不是搞个亲上加亲嘛!”


于是,张小姐就这样顺利地成了皇后。


外甥女就嫁给了亲舅舅。


说,时间过得飞快,张嫣当了皇后,一转眼春天就到了。


正月里,朝廷突然发了个大红包:只要你们民间有孝顺父母、和睦兄长、还有努力种地的,赋税劳役全免了!


老百姓们一听这消息,简直比过年还开心,纷纷表示要争做三好公民。


到了三月甲子那天,惠帝搞了个成年礼,还顺便大赦天下。


啥意思呢?


就是惠帝给自己戴了个成人帽,然后一拍脑袋说:“牢里的兄弟姐妹们,你们都自由了!”


囚犯们一听这话,也乐开了花。


惠帝这小伙子还挺有魄力的,他翻了翻法律条文,发现有些对大家伙儿不利的条款,大手一挥就给废了。


其中就包括那条,让读书人头疼的挟书律。


这下好了,读书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带本书就被抓去坐牢了。


这一年伏生,70岁了,他终于可以折了自己家的墙壁,把藏的尚书拿出来示人了,他开始出来讲书了。


惠帝还是个孝顺孩子,他觉得,每次去长乐宫见太后,都要清道警戒,让老百姓们受惊扰。


于是,他想了个绝妙的点子:在武库南面修条空中走廊!


这可把建筑师们给难倒了,但惠帝说:“只要能让我轻松见太后,又不打扰大家,你们就尽情发挥创意吧!”


可惜这事儿被奉常叔孙通知道了,他急忙跑来泼冷水:“陛下啊,那条路,可是祖宗们的专用道啊!您怎么能走在那儿呢?”


惠帝一听这话,吓得差点没从龙椅上摔下来,赶紧说:“快拆了快拆了!”


叔孙通一看惠帝这么听话,就趁机给他出了个主意:“陛下啊,您不如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原庙,以后就在那儿举行祖宗的祭祀仪式。这样既扩大了宗庙的规模,也显得您特别孝顺。”


惠帝一听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下令,让有关部门赶紧去办这事儿。


这事儿过后啊,老百姓们可就炸开锅了。


有的说,这个惠帝真是个好孩子啊;


有的说,这叔孙通嘴巴可真厉害;


还有的说,这皇帝跟太后之间的关系,也太复杂了吧……


反正啊,这事儿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了!


司马光老先生又出来飘了。


这老哥金句频出,有这么一句特别经典:“错误嘛,就像咱们每天得吃饭一样,躲都躲不掉;但是捏,只有那些真正的大佬,才懂得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说到古代那些牛逼哄哄的君主们,他们可是狡猾得很,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自己也会栽跟头。


他们怕的就是栽了跟头还不知道咋回事儿。


于是呢,他们就搞了个诽谤木和敢谏鼓,让老百姓来给他们提个醒儿。


他们可不怕老百姓知道他们的糗事,这才是真正的敞亮人儿!


就像那个仲虺夸商汤王:“你改错可是毫不含糊啊!”


还有那个傅说劝商王武丁:“别因为怕丢人,就硬撑着不改错。”


可见啊,做君王的人,并不是以不犯错为荣,而是以能改错为傲。


这才是咱们应该get的点啊!


可是呢,这里冒出个叔孙通,这哥们儿竟然跟汉惠帝说:“天子可是不会有错的!”


这是要笑死人的节奏啊!


他这不是在教汉惠帝怎么遮羞吗?这可是个大大的坑啊!


我说啊,这叔孙通真是个马屁精,但是拍马屁也得有个限度啊,不能这么乱来啊!


他这么一说,那汉惠帝要是真信了,那岂不是要上天?


所以啊,咱们做人啊,还是得实在点儿,错了就是错了,得勇于认错并改错才是硬道理啊!


后面这两年没什么大事,主要是着火和死人,咱们节奏快一点。


话说那长乐宫里头的鸿台,某天突然就火光四起,烟雾缭绕,跟火龙狂欢舞会似的。


宫女太监们吓得坏了,全都慌成一锅粥,忙着抢救金银财宝,可惜火势太大,抢救的速度,根本比不上烧的速度。


等到秋季七月,未央宫的藏冰室也中招了,这场火简直就是挑好地方烧啊,难道是冰室的冰激凌太好吃了,惹火了老天爷?


没过两天,织造室也跟着凑热闹,宫里的丝绸锦缎,眼看就要变成灰烬。


织造室的宫女们个个吓得花容失色,手忙脚乱地灭火,可那火势实在太猛,哪里是她们能搞得定的?


转眼到了辛亥五年的冬天,天空中雷声大作,仿佛有神仙在发脾气。


更神奇的是,那桃树、李树竟然在寒冬腊月开花了,枣树还结出了果子。


这是咋回事儿呢?


难道是老天爷在玩植物大战僵尸,把季节都给搞乱了?


第二年春天,正月里,汉惠帝这哥们儿又开始搞事情了,征发了长安周围六百里的男女民工,总共十四万五千人来修筑长安城。


这工程简直就是浩如烟海啊,民工们累得跟狗一样,花了三十天才勉强搞定。


那些民工们挥汗如雨,累得气喘吁吁的,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谁让咱们都是老百姓呢?


夏天一到,大旱就跟着来了,长江、黄河的水都少了许多,溪谷也都干涸了。


这可把那些靠水吃饭的百姓给坑惨了,他们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天空,祈求老天爷行行好,快点降雨吧!


秋天八月的时候,平阳侯曹参这老哥终于撑不住了,一命呜呼。


这位侯爷啊,一辈子战功赫赫,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的去世让汉惠帝悲痛欲绝啊,朝廷上下也是一片哀悼之声,大家都觉得失去了一个好领导。


十月份的时候,汉惠帝这老铁就给王陵和陈平发了官帽红包,王陵成了右丞相,陈平则成了左丞相。


这两位丞相啊,简直就是既能拿笔写段子治国,又能骑马打call干架的超级网红啊!


一上任就开始疯狂地刷存在感,整顿朝纲,处理政务,忙得像个永不停歇的小马达!


同一年呢,那个齐悼惠王刘肥也领了盒饭。


这位王爷啊,生前可是过着奢华的土豪生活呢,可惜啊,最后还是没能躲过命运的大砍刀。


他一走,整个齐国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大家都觉得失去了一位国民好王爷,这心里啊,就像被掏了个大窟窿似的!


转眼又到了夏天呢,那位留侯张良也跟着去了。


说起这位侯爷啊,他可是汉朝的“神级谋士”啊,给汉高祖出过一堆骚操作,立下过赫赫战功呢!


他这么一走,汉惠帝可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小助手”,你说这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吗?


不过呢,汉惠帝这老铁也没闲着,为了加强朝廷的武力值,他又给周勃封了个太尉的官儿。


这位太尉啊,那可是一员猛将啊,威震四方无人能敌!


有了他坐镇朝廷,汉惠帝这心里可就踏实多了!


所以啊,从那以后朝廷上下就一条心了,文武百官齐心协力,整个朝廷都呈现出一派,群魔乱舞的繁荣景象来啊!


这个时候能,吕太后开始执政了。


下面咱们来扒一扒这高皇后。


话说公元前187年冬天!


那时候,高太后吕雉可是个狠角色,在朝廷上直接扔了个大炸弹:想把几位吕家的亲戚捧成诸侯王!


她这一提,右丞相王陵的耳朵立马竖起来了,直接回怼:


“太后啊,您这是要逆天吗?


想当年高帝跟咱们大臣们可是杀白马饮血立过誓的,‘非刘姓称王,天下共击之!’您现在想把吕家的人扶上王位,那可是赤裸裸地打脸啊!”


吕太后一听,脸色瞬间黑如锅底。


她又试探性地问了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这俩货可是人精啊,立马表态:“太后说得极是!


高帝在世时确实封了刘家子弟为王,可现在您老人家垂帘听政,封几个吕家亲戚为王也是理所当然的嘛!”


吕太后一听,瞬间乐开了花。


朝议一结束,王陵就气呼呼地找陈平和周勃算账:


“你们俩怎么回事?当初跟高皇帝饮血盟誓的时候,你们俩不是也在场吗?


现在高帝才驾崩不久,太后一个女人就想翻天,你们就这么没原则地迎合她?


你们还有脸去见高帝吗?”


陈平和周勃一听,也不甘示弱地回怼:“王丞相啊,你这话可就说得不对了。


在朝廷上当面怼太后这事儿,我们俩确实是不如您老人家有魄力。


可要说到将来安定国家,保住刘氏江山这方面呢,您老人家可就差远了!”


王陵被他们俩这么一说,瞬间哑口无言。


后来啊,在十一月的时候,吕太后就明升暗降地,把王陵提拔为皇帝的太傅了。


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原来右丞相的大权呗。


王陵一看这形势不对劲啊,立马就装病请假回家了。


吕太后一看,王陵这么识趣啊,也就顺水推舟地,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这事儿啊就这么暂时告一段落了,但吕太后跟王陵、陈平、周勃这几个人的梁子,可算是结下了啊!


说起这吕太后啊,她可真是个了不得的角色,一手就能遮天,说风就是雨,比那天气预报还准呢!


她看左丞相陈平顺眼,就直接把他从“左”边扔到“右”边,提拔成了右丞相,这跳跃式的升职,可真是让人瞪眼儿了,估计陈平自己都得捏捏大腿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然后呢,她又把个辟阳侯审食其,给塞进了左丞相的位子,可这家伙其实就是个摆设,啥实权都没有,整天就在宫里晃荡,跟个宫廷闲人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审食其可是吕太后的心头好啊,那些公卿大臣们想要办点事儿,还得先巴结巴结他才行呢!


再说啊,这吕太后心眼儿可真小啊,比那针眼儿还小呢!


她还记得,当年赵尧给高祖出谋划策,保了赵王刘如意一命的事儿呢。


这事儿在她心里可是一直耿耿于怀,这回可算是找到机会了,直接就给赵尧扣上了一堆罪名,把他御史大夫的乌纱帽给摘了。


这赵尧可真是冤枉啊,比窦娥还冤呢!


这就是因果,种了因,记得要收果呀!


还有个人叫任敖,以前在上党郡做过郡守,还在沛县当过狱吏。


这人对吕太后可是有恩啊,所以吕太后就提拔他做了御史大夫。这任敖一下子,就从地方小官儿,变成了朝廷大员!


估计他晚上睡觉都得笑醒呢!


最后啊,这吕太后还得意洋洋地,追尊了她去世的老爹,临泗侯吕公为宣王,她哥哥周吕为令武侯,吕泽为悼武王。


她这么做啊,就是想给分封吕家的人为王开个头儿。


哎呀,这吕太后可真是敢想敢干啊,为了扶持吕家,啥手段都使得出来!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妈”啊!


这朝廷上下啊,都被吕太后搅得乌烟瘴气的,可大家呢,都是敢怒不敢言啊!


只能私下里偷偷议论议论,过过嘴瘾罢了。


这高皇后元年的朝廷大戏啊,才是真正的宫廷剧,精彩的很呢!


到了春季正月,宫里的太后突然发威,大手一挥说:“那啥三族罪,妖言令都给我废了!”


啥玩意儿?三族罪?妖言令?


一脸懵逼的你可别懵圈儿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犯错全家遭殃,一个是不让你说小话儿。


看来,咱们这太后可是心慈手软的主,见不得人遭罪啊!


转眼夏季四月,太后的宝贝女儿鲁元公主,竟然一命呜呼了!


太后哭得跟个泪人似的,差点没晕过去。


不过,这日子还得过啊,于是太后一咬牙,把公主的儿子张偃封为鲁元王,顺便还给公主定了个谥号,叫鲁元太后,这也算是给公主在天之灵一个交代了。


这鲁元公主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花仙子。


不过我们叫花神。


为什么呢?


在张嫣死之后,为张嫣净身的宫女却惊奇的发现,这张嫣竟然还是处子之身,消息一出,怜惜张嫣的人就拜张嫣为花神,还建了个庙,叫花神庙。


二十八日那天,太后又发话了,这次是要封几个号称孝惠帝之子的家伙为侯爷。


刘山成了襄城侯,刘朝成了轵侯,刘武成了壶关侯。


这一下子,宫里宫外都炸开了锅,都在猜测,太后这是要唱哪出啊?


原来啊,太后她老人家,心里有个小九九,就是想让吕氏,也尝尝当王的滋味。


可这刘氏宗室,也不是吃干饭的,得先给他们点甜头尝尝。


于是呢,太后就先把号称孝惠帝之子的刘强封为淮阳王,刘不疑封为恒山王。


这样一来,刘氏宗室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可太后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咋办呢?


她就派了个叫张释的宦官,去跟大臣们透透气。


这张释也是个机灵鬼儿,三言两语,就把太后的意思,给传达出去了。


大臣们一听,也都识趣地奏请太后,立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还把齐国的济南郡,给割出来另立为吕国。


这样一来啊,太后她老人家总算是眉开眼笑、心满意足了!


这一下啊,宫里宫外又炸开了锅。


都在议论,这太后她老人家的手段,真是高杆儿啊!


你说这太后她容易嘛?一把年纪了,还得为这江山社稷,操心费力。


不过话说回来啊,这太后她老人家,也确实是个有手腕儿的主儿。


不然的话啊,这刘氏江山早就换姓儿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