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07 秦国的崛起

作者:叶还生

公元前350年,再说说秦国的卫鞅开始搞改革。


先修了咸阳宫,然后把都城迁到咸阳。


为了鼓励生育,少分军功,他下令禁止老百姓父子兄弟睡一个炕上,必须分家。


又把村落合并成县,一下子搞出来三十一个县(这可是中国最早的县哦)!


同时废除井田制,打破土地疆界,统一计量单位什么的都干了。


还改革赋税,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公元前341年,魏国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纠结啊,不知道早救好还是晚救好。


成侯邹忌说:“不救最好。”


田忌说:“不能不救啊,韩国亡了魏国也完了,还是早早出兵吧。”


孙膑就说了:“救是要救的,但现在不救。


我们不能听韩国的使唤,要有主动权。


等韩国撑不住了,再来求救,我们再出兵,


这样恩情就大了,关系也更亲密了,


而且魏国的军队也打累了,


我们一战而定,一举两得,名和利就都有了。”


齐威王一听,觉得孙膑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韩国使臣,但就是拖着不出兵。


韩国以为齐国会大力支持,就全力反抗,结果五次大败,只好又来求齐威王。


齐威王就派田忌、田婴、田盼当大将,孙膑当军师,又用了围魏救赵的老办法,直攻魏国都城。


庞涓有了上次的教训,只好退兵。


魏国集中全国兵力,让太子申去抵挡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赵国韩国的士兵,向来瞧不起我们齐国士兵,觉得我们不行。所以,我们要找机会,用我们的优点,打他们的缺点。”


他还引用《孙武兵法》说:“一百里孤军深入,会损失上将军;五十里孤军深入,最多只剩一半士兵。”


于是,孙膑就用了减灶增兵的计谋,第一天建十万个做饭的火灶,第二天减到五万,第三天只剩二万。


庞涓追了三天,发现齐国兵灶越来越少了,就笑了。


他觉得齐国兵胆子太小,已经逃跑一大半了,就亲自带着一小队骑兵,追击齐军。


结果,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让人在刮得干干净净的白树干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夜里看到树上的字,还没看完呢,就被齐国埋伏的弓箭手射死了。


他拔剑自尽死前叹息说:“孙膑这小子最终还是成名了!”


齐军俘虏了太子申,大获全胜!


公元前321年,田文这哥们儿,还是齐国靖郭君四十个儿子中的一个,还是小老婆生的呢!


可他风流倜傥,懂事又有智慧,就建议自己老爹散财养士,结果用散出去的钱,养了许多死士,也就是心腹中的心腹。


老爹看他有出息,就让他管家待客,果然受到了宾客的夸奖,高兴得想让他接替家业。


后来靖郭君死了,田文接班成了薛公,也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孟尝君!


孟尝君这人可有意思了。


到处搜罗人才,什么人都要,有游士,有罪犯,给他们成家立业,还帮助他们的亲戚。


于是,就有了几千人的门客,那时叫食客。


这些食客们,都认为孟尝君跟自己最好,他的美名也就传遍了天下。


有一次孟尝君去楚国访问,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可把他高兴坏了。


可他还没高兴多久呢。


登徒子这哥们儿就开始搞事情了。


对,这货就是那个千古以来,最好色的男人


登徒子不愿意把象牙床送回去,还跟公孙戌说,这玩意儿太珍贵了,出了问题,卖了老婆孩子都赔不起!你去和主人说说,说成了,我给你把宝剑。


公孙戌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去找孟尝君,劝他把象牙床退给楚王。


孟尝君一听,觉得公孙戌说得有理,就把象牙床退给了楚王。


公孙戌一看事儿办成了,高兴地就跑了,他要找登徒子要宝剑,结果被孟尝君揪回来,问,为什么那么高兴。


公孙戌只好把登徒子的话说了出来。


孟尝君一听下令说:“只要有人能弘扬我的仁义,指出我的过失,即使是收了点儿礼物,也没什么,请大家都来给我提意见吧!”


孟尝君可真是虚心接受批评的典范啊!


司马光说,孟尝君这人能虚心接受意见,只要你说得对,即使是被他利用了,也不生气,更别说真正的仁义之言了。


《诗经》里说得好:“采集蔓菁,采集土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


孟尝君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儿啊!


不过,叶还生说,有些人啊以仁义为天下,有些人呢以仁义卖天下,有些人以仁义得天下,有些人以仁义骗天下。咱们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就是真仁真义,否则全是假仁假义!所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我们全天下的平头百姓什么也不管,只管要好处,能给我们好处的就是真仁义!


这话说得没错儿吧!哈哈哈!


这个时候呢!一个大人物出来了,孔老三,就是孟子开讲啦!


他主要在说,君王要仁义,老百姓才能high翻天。


公元前336年,山东的大佬孔老三,就是孟子大大,主动跑去见了魏惠王。


魏惠王一看,这大佬来头不小啊,赶紧问:“老孟啊,你能给我带来啥好处不?”


孟子一听,就翻了个白眼:


“你丫一个国君,怎么满脑子都是好处啊?


有点出息行不行!


告诉你,有了仁义,好处自然就来啦!


你想啊,要是全国上下,从君王到大夫,再到老百姓,都想着好处,那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可你有了仁爱,身边的人就都会爱你,尊重你,忠义之士就会跟着你混啦!”


魏惠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其实啊,孟子一开始也迷糊着呢,他是问他的老师孔伋才明白了一点点。


他问孔伋:“老师啊,治理百姓到底啥最要紧啊?”


孔伋就告诉他:“让老百姓先得到好处呗!”


孟子又不懂了:“那为啥不说仁义,非要说好处呢?”


孔伋就解释:“傻孩子,人人有好处就是最大的仁义啊!


上边的人不仁,下边的人就会乱来;


上边的人不义,下边的人就会骗来骗去,争来抢去。


那才是最不利的局面啊!


《易经》都说了:‘利者义之和也。’


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好处,那才是真正的仁义之道啊!”


现在说说猛人加牛人,苏秦。


公元前333年,洛阳猛人苏秦,向秦王推销自己,结果秦王一脸嫌弃,觉得他就是个话痨。


苏秦憋屈的不行不行的,一转身就去找燕文公。


燕文公慌得一比,怕秦国随时来踹门,不敢要他。


苏秦说,大哥,你搞错了啊,你怕个远的秦国,却不怕个近的赵国?


这操作666啊!


燕国南边有赵国挡枪,秦国要打燕国得跑断腿,赵国要打燕国就是分分钟的事。


咱们跟赵国搞个军事基友,就稳如老狗了。


燕文公一听,瞬间懂了,立马甩给苏秦一大笔银子,让他坐着高头大马的车,去跟赵国拉勾勾。


苏秦见到赵肃侯,就开始忽悠了,说:


赵国在山东最牛了,秦国都不敢惹。


但是啊,秦国最怕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背后捅刀子。


赵国没有天险,秦国一打就通关了,韩国和魏国肯定秒怂。


到时候赵国就悲剧了。


苏秦又说:


六国联合起来,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几倍,一起上,秦国肯定哭都哭不出来。


可现在六国就像一盘散沙,互相坑,还拿秦国来吓唬对方。


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如果赵肃侯能牵头搞个六国联盟,在洹水换个人质,发个誓一起干秦国,谁不守规矩就群殴他!


这样秦国就再也不敢来捣乱了。


赵肃侯被苏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直接把他当贵宾,又给钱,又让他去游说其他国家。


这时候,秦国大将犀首,把四万多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魏将龙贾,还顺便抢了块地。


苏秦一看,这不行啊,我的联盟计划要黄了!


赶紧想办法,不能让秦国乱打架了。


他就想起一个人,这人谁呀!


张仪,苏秦派人悄悄地,不表明身份地,去找了张仪。


说起这张仪,也是个牛逼人物啊,跟苏秦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学了纵横之术。


可惜没人赏识他,流落在楚国。


苏秦觉得这货比自己还牛逼啊,就去羞辱激怒他。


然后又悄悄派人送钱资助他去秦国。


秦王一看张仪这么有才,就让他做了客卿。


苏秦又派人告诉张仪这都是他搞的鬼。


张仪一听,卧槽,这货真牛逼!我自认不如他啊。


那就答应帮他吧。


接着苏秦就开始了他的游说之旅啊。


先去找韩宣惠王说,你臣服秦国肯定得割地啊,割完地你就弱了啊,弱了就得继续割啊。


到时候地都没了,你还玩个毛线啊!而且你这么牛逼的国家,去臣服别人会被笑死的!


韩王一听有道理,就听了苏秦的话。


然后,苏秦又去找魏王说:


魏王,你的地虽然不大,但是位置好,人多,不比楚国差!


你这么多兵,这么多车,这么多马,却想投降秦国?


你脑子进水了啊!


赵王派我来跟你结盟,一起干秦国,你敢不敢!


魏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又跑去找齐王说:


齐王,你的国家四面都是山河要塞,兵强马壮的!


你生活这么富裕,这么幸福,玩斗鸡,赛狗,下棋,踢球,让人羡慕啊!


你干嘛要怕秦国?


秦国想打你都得跑断腿!你听我的就不用怕秦国了!


齐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苏秦的建议。


最后,苏秦去找楚威王说:


楚王,你的国家这么大,兵这么多,车这么多,马这么多,粮这么多,你称霸的资本都有了!


秦国最怕的就是你了!


你要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干秦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


我跟你说,结盟了,其他国家就会割地给你!


不结盟,就是你割地给秦国了!


你自己看着办吧!


楚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听从了苏秦的话。


于是,苏秦就成了六国联盟的秘书长,又是六国的国相。


他回到赵国时,车马队,长随,从人,多得好像天下的王侯,都没法跟他比。


真是牛逼哄哄的,一时风光无两啊!


这个时候,魏襄王在干什么呢!


这货真心不靠谱啊,说好的事情都能变卦!


话说,公元前319年,慎靓王就是周显王的儿子,姬定才登基两年呢。


魏惠王一命呜呼,魏襄王就捡了个大便宜,当了大王。


孟子听说了这事,特地跑去见了见他,然后一脸懵逼地说,这货哪有大王的风范啊,我都想膜拜他了!


他问孟子,怎么才能让天下消停,孟子就告诉他,得统一才行。


他又问,谁来统一?


孟子就翻了个白眼说,反正别乱砍人就行。


他又问,不砍人,那谁听我的啊?


孟子就无语了,只好耐心解释说,老百姓都渴望和平,别瞎折腾了。


结果他听了个稀里糊涂,孟子只好拿禾苗来比喻说,


天下大势就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越长越嗨,根本停不下来!


这货就是听不懂。


听不懂孟子的话,听懂谁的话了呢!


大忽悠张仪。因为张仪这时跑到魏国去了。


原因我们后面再说,先说公元前317年,张仪跑去跟魏襄王说:


魏国这么小,兵又这么少,还没个像样的天险可守,邻居又是一堆虎视眈眈的大国,你这不挨打才怪呢!


那些联合抗秦的盟约,都是闹着玩的,亲兄弟都能反目成仇,何况苏秦那货,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你要是还不跟秦国套近乎,秦国肯定来收拾你。


到时候赵国不帮你,你那些盟友都是浮云。


我可不想在这破地方待下去了,我要去秦国给你求和去。


于是,魏襄王这货就果断背弃了约定,派张仪去求和。


张仪一到秦国就混了个国相当当。


张仪在秦国就是个大忽悠啊!


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打得不可开交,秦国跑出来当裁判。


秦惠王眼馋蜀国的地盘,但又怕韩国趁机搞他,纠结得要命。


司马错说,要当好裁判就得出兵摆平。


张仪就不同意了,说打韩国才是王道。


秦惠王就好奇了,问他为啥。


张仪就开始忽悠了,说:


咱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直取王城控制周天子,到时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想当官的去朝廷混,想做生意的去市场逛。


周天子,就是朝廷和市场的金主爸爸啊!


你放着这么大的利益不要,去打蜀国争那点小钱,算啥大事业啊!


司马错听了就想吐槽说,张仪,你瞎扯啥呢!


司马错认为,要干大事业得先扩疆土,让老百姓富起来,大王还得树立德行,才能服众。


秦王一听,这才是正道啊!


司马错又说:


现在秦国地小人穷,还是先挑软柿子捏吧!


蜀国那么偏远,又是外族首领,跟夏桀商纣一样残暴无道,咱们去打他们,简直易如反掌啊!


抢了钱,还能分给百姓,用正义的名义当好裁判,让蜀国臣服,顺便宣扬一下德行,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秦惠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先打蜀国了。


结果十个月,就把蜀国给平了。


蜀王自降为侯,秦惠王就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


秦国吞了蜀国之后,更加强大了,吓得其他国家都不敢乱来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