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65 朕要去洛阳浪一圈

作者:叶还生

话说这高帝,一拍大腿,就从栎阳迁都长安啦!


这高帝啊,在栎阳待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想着迁都长安了呢?


据说啊,这是一段野史,这高帝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四周都是珍奇异兽,美女如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醒来之后,高帝就琢磨着,这梦是不是有啥寓意呀?


是不是老天爷在暗示他,该换个地方享享清福了?


于是啊,高帝就赶紧召集了一帮大臣来商量这事儿。


大臣们一听,都纷纷表示赞同:“陛下啊,您这梦可是大吉大利啊!


长安这地方,风水好,物产丰饶,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简直就是天下的中心啊!


咱们迁都长安,那可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的大好事儿啊!”


高帝一听这话,心里那个美啊!


他想了想,又问了句:“那咱们迁都长安,得花多少银子啊?”


大臣们一听,都愣住了,心说:“这陛下咋这么抠门儿呢?


迁都这么大的事儿,还惦记着银子?”


不过嘴上可不敢这么说,都赶紧拍马屁道:


“陛下啊,您放心!咱们迁都长安,不用花多少银子!


长安那地方有的是钱、有的是粮,咱们去了就是享福的!”


高帝一听这话,顿时就乐了:“哈哈哈!好!那咱们就迁都长安!朕要亲自去看看那人间仙境!”


于是啊,高帝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一路上啊,高帝可是兴奋得不得了,逢人就说:“朕要去长安享福啦!你们也跟着朕一起去吧!”


就这样啊,高帝顺利地迁都长安啦!


高帝心里想啊:“这回儿朕可真是做了个好梦啊!以后朕就在这儿享清福啦!”


其实呢,野史也只能当个笑话看。


迁都长安,可以更好地控制全国局势,加强中央集权!


定了都,刘邦大帝的心安了,但玩的心就动了。


他来一番惊心动魄的江山游。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起这个心思的。


话说在汉家王朝,刚刚稳住阵脚的时候,刘邦这位高祖皇帝,可谓是忙得团团转啊。


他不仅要治国理政,还得想法子管住那些皇族宗室,别让他们搞出啥幺蛾子。


于是呢,刘邦一拍脑袋,设立了个“宗正官”来管理这帮家伙,也算是给朝廷省点心。


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皇族大管家”,后来一直叫宗正府,就是我们看康熙王朝时十王爷在前门大街卖家俱还国库的钱,故意丢皇帝的脸,让康熙处罚给关押的地方,不过那时不叫宗正府,叫宗人府!


从秦始皇的秦朝那会儿开始,到皇太极的清朝结束,这宗正府就屹立不倒,成为了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其实呢,就是皇帝家的大内总管,记住是管家里人的,不是管国家的。


这宗正官,手底下管着一大帮小喽啰,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得时刻盯着皇族的名籍簿,搞清楚谁是谁家的孩子,谁跟皇帝是亲戚,谁又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每年还得给同姓诸侯王们排个家谱,简直比现在的户口本还复杂!


那时候的皇族亲贵们啊,要是犯了事儿,可不能直接拉出去砍了。


得先找宗正哭诉一番,宗正再去找皇帝求情,最后才能从轻发落。


要是哪个同姓王不小心犯了法,宗正也得掺和一脚,帮忙审理案件。


就像西汉时候那些衡山王、江都王之类的,一犯错皇帝就得派宗正去收拾烂摊子。


这宗正府的官员们啊,那可都是皇族出身,身份尊贵得很。


他们不仅享受着高薪待遇,还有丞相这个得力助手。


手底下的属官也是五花八门。


从魏晋那会儿开始啊,宗正这个官名就改头换面了,变成了宗人令或宗令。


但其实啊,换汤不换药,职权还是那些老套路。就这样一路沿袭下来,直到明清时期都还在用这个叫法。


不过啊说到宗正府这个名字嘛,其实是从唐朝才开始叫响的。


你看这宗正府,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衙门,但里头的弯弯绕绕可真不少啊!


各种皇帝家的嫡庶身份,血缘关系都得弄得一清二楚的,否则啊,那皇族内部可就得乱成一锅粥啦!


刘邦管住了这此要捣乱的皇家子弟后,又心痒痒了。


那可是炎炎夏日,四月份的好时光啊!


刘邦心血来潮,说:“朕要去洛阳浪一圈!”


哎呀,这皇帝老儿一出行,那简直就是,天崩地裂,鬼神哭嚎,为么。这玩艺他折腾人呀!


不过呢,高祖皇帝的洛阳之行,可不是那么顺利哦。


就在公元前199年的冬天,刘邦在东垣一带,跟韩王信的残余势力玩命呢。


途经赵国柏人城的时候,赵相贯高这货,居然想给高祖皇帝来个下马威,派人躲在厕所的夹墙里,准备给他来个惊喜。


高祖皇帝正打算在这城里歇歇脚呢,


突然之间心慌慌的,感觉不对劲儿啊。


他随口问了句:“这地儿叫啥来着?”


手下人赶紧回答:“这叫柏人。”


高祖一听,差点没跳起来:“啥?柏人?这不就是摆弄人的意思吗?”


哎呦喂,这可不吉利得很呐!有丢命的可能。


于是,高祖皇帝立马拎起包袱就走人,连夜溜之大吉了。


到了十二月,高祖皇帝总算是平安回到了长安城。


这趟出行啊,可真是把他给吓得够呛,差点就让人给超度了去。


转眼间春天来了啊,三月份的时候,高祖皇帝又闲不住了。


他心想:“洛阳那么好玩儿的地儿,我还没玩儿够呢!”


于是,又屁颠屁颠地跑去洛阳了。


这回,他可没给商人们好果子吃——直接下令:


“你们这帮商人,不准穿锦啊绣啊的,那些个华贵衣裳;


也不准你们,拿兵器啊,坐车,骑马啥的啊,不能招摇过市!”


哎呀,这可把那些商人给坑惨了。


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但是呢,谁让人家是高祖皇帝呢?


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了啊。


秋天来临了,九月份的好时节!


高祖皇帝又从洛阳回到了长安城啊!


这回,他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了


身边还跟着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这几位大佬!


他们都是高祖皇帝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子弟,而且跟着皇帝一起出行。


那排场可不是盖的,用轰轰烈烈,气势磅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玩也玩够了,牛也牛过了,排场也摆了不少了。


现在,来唠点新鲜的吧,那就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恩怨情仇!


说起那匈奴的冒顿单于啊,这货就像个窜天猴一样,


整天在汉朝的北边蹦跶,可把高帝给烦得哟,头都大了。


高帝就问刘敬:“这匈奴老来添堵,咋整啊?”


刘敬就是娄敬,前边讲的那个放羊的老头,穿的破破烂烂,去见刘邦的那个人。


刘敬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深沉地说:“现在天下才安定下来,咱们那些士兵啊,累得跟哈巴狗似的,哪还有力气去干架啊?


再说那冒顿单于也不是省油的灯,咱们不能用鸡蛋去碰石头啊。


不过嘛,我有个妙计,能让匈奴的子孙都给咱们汉朝当小弟,


就不知道陛下您愿不愿意干一票大的了。”


高帝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快说快说,啥妙计?”


刘敬嘿嘿一笑,挤眉弄眼地说:“陛下您啊,要是能把嫡女大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再送他点金银财宝啥的,他肯定得对您感恩戴德啊。


到时候公主生个儿子,不就是匈奴的太子了嘛。


咱们再趁机派些嘴炮去,给他们洗洗脑,讲讲咱们汉朝的礼节啥的,这样一来二去的,匈奴那帮子人,还不都得乖乖听咱们的话?”


高帝听了觉得靠谱啊,就点头说:“好主意!”


可回头一想啊,又有点舍不得了。


毕竟那大公主,可是他手心里的宝啊。


这时候吕后就哭着闹着说:“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你咋能那么狠心,把她扔到匈奴,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呢?”


高帝一听吕后这么说啊,也就没再提让大公主去匈奴的事儿了。


您看这高帝啊,虽然是个牛逼哄哄的皇帝啊,但也是个宠女儿的爹啊。


看来,这匈奴问题嘛啊,看来还得另想办法解决咯!


咱们汉朝的智囊团啊,可得再加把劲儿啊!


来来来,听咱这的网红司马光老爷子来给你唠唠嗑。


他说啊,那个建信侯刘敬啊,谈起冒顿这哥们,哎呦喂,一会儿说他残暴得跟那啥似的,仁义道德都摆不平;一会儿呢,又想把家里的公主小姐姐嫁给他,这操作简直了,是不是精分啊!


你说这骨肉亲情,长幼尊卑啥的,那堂堂的大汉朝,得讲究点不是。


刘敬想用这套去撩匈奴,那简直是对牛弹琴啊!


以前,那些皇帝大佬们对付那些少数民族,都是:你服我,我就用爱来感化你;你敢造反,我就用实力来碾压你。


可没听说过用嫁女儿这招的,这不是把公主往火坑里推嘛!


再说那冒顿啊,这货连自己亲爹都跟禽兽一样,给干掉了,你还指望他能对岳父大人好?


刘敬这计策啊,说实话,真心有点坑爹。


更别提那公主鲁元,已经成了赵王的王后了,你这要抢回来,那算哪门子事儿啊!


这不是明摆着拆人家赵王的台嘛,赵王内心独白肯定是:“我叉,这是什么操作!”


所以啊,司马光老爷子说,刘敬这计策啊,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想跟匈奴搞好关系,也得讲究个套路嘛!


不能这么任性乱来啊,得有个度,是不!


再说刘敬,他根本不管仁义那一套。


这哥们刚从匈奴晃悠回来,就一脸神秘地跟高帝爆料:


“老大啊,你知道吗?


匈奴那边儿,就河南白羊、楼烦王那疙瘩,离咱们长安城可近了,就七百里地儿!


人家轻骑兵啊,一天一宿,就能飙到咱关中来。


咱这关中啊,虽然地儿肥,但人少得跟啥似的,都让战乱给整得荒凉了。


想想当初啊,那些个诸侯起事儿,要是没有齐国的那姓田的、楚国的姓昭的、姓屈的、姓景的这些大家族撑腰,他们早就歇菜了!


现在你呢,虽然把都城定在关中,但实际上人口还没充实起来。


东边那些六国后裔的地盘儿,人口可都密集得很,一有个风吹草动,你觉得你能睡得安稳吗?”


刘敬这货,接着就给高帝出了个馊主意:


“老大,要不咱玩个大的?把东边那些六国后裔的大家族们,什么姓昭的、姓屈的、姓景的、姓怀的、姓田的这些人,全都给弄到关中这块儿来住。


咱们给他们分点好田好地好房子,让他们在这儿安居乐业。


这样呢,咱们不仅能防备匈奴,那边有啥动静不就一下子就知道了。


还能随时集结大军,去东边,收拾那些不老实的旧诸侯。


这不就是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好事儿吗?”


高帝一听这话,眼睛一亮:“哇靠!这主意不错啊!”


于是,就在十一月的时候,下令开始搞这个移民计划了。


那些个齐国、楚国的大家族们啊,一听这消息都傻眼了:“卧槽!这是要我们搬家啊?”


但没办法啊,皇帝的命令谁敢不从?


于是呢,这些大家族们,就带着家当和人口,浩浩荡荡地往关中迁徙了。


这一路上啊,那可真是热闹得不行!


有的家族为了抢好地儿还打起来了呢!


最后呢,总算是把这些大家族们都安顿好了。


高帝看着这一片繁忙的景象啊,心里那叫一个美啊:“哈哈哈!这下子,我的关中可算是充实起来了!”


而那些被迁徙来的大家族们呢,虽然心里憋屈得慌,但也得硬着头皮,在这儿过日子了。


从此以后啊,关中这块儿地儿可就热闹了!


不仅有本地的百姓,在这儿安居乐业,还有那些从东边迁徙来的大家族们,在这儿扎根儿。


这其实也算是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吧!


话说,就在那个十二月的某一天,咱们的高帝大哥心血来潮,决定再去洛阳城逛逛。


洛阳这地儿,那可是个繁华的大都市啊!


可谁曾想,这趟逛街竟然逛出了一场年度大戏!


赵国相国贯高这哥们儿,平日里就是个爱搞事儿的家伙。


这回儿他的小九九被仇家给揭发了,直接一纸举报信飞到了高帝手里。


高帝一看,卧槽!这还了得!


立马下令抓人,赵王和他的一帮小弟们统统不放过!


赵王手底下的赵午等人啊,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几个人瞬间吓尿了,纷纷表示要自杀谢罪。


可贯高这老头子却不干了,直接破口大骂:“谁让你们自杀的?赵王他老人家可是清白无辜的!你们这一自杀,岂不是让人家误以为赵王也有份儿?”


于是呢,这帮人就被关进了那胶封的木栏囚车,跟赵王一起被押往了长安。


这一路上啊,贯高这老头子可是嘴硬得很,对那些审讯的官员说:“这事儿就是我们自己干的,跟赵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那狱吏可不是吃素的,直接上手就是一顿暴打,鞭笞了几千下,又用刀子刺,直把贯高打得亲妈都认不出来。


可这老头子就是硬气,愣是没再说别的啥话。


这时候啊,吕后也听说了这事儿,她就跑来给赵王求情。


她说:“赵王张敖娶了公主,那可是咱们自家人啊!怎么会干这事儿呢?”


可高帝正在气头上呢,直接怒怼吕后:“要是张敖那小子夺了天下,难道还会缺女人不成,谁说非得你的女儿当老婆!”


吕后一看高帝这态度,知道这事儿没戏了,只好灰溜溜地退下了。


朝庭被这事儿闹得鸡飞狗跳!


是呀!你要将赵王的老婆送给匈奴,人家赵王心里能不生气吗?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