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023 纸上谈兵的赵括

作者:叶还生

公元前262年,那时的楚国,就像个累了的拳击手,在角落里喘着粗气。


为了喘口气,不得不把州陵这块“金牌”献给了秦国。


秦国那帮子人,武安君白起可是个大忙人,一挥手就进攻韩国,野王那地方,瞬间就成了他的战利品。


这可把上党郡搞得像个孤岛,四面楚歌啊!


上党郡守冯亭跟当地的大佬们一合计,说:


“哎哟喂,去都城新郑的路被封了,秦国那帮子人又跟打了鸡血一样逼近,韩国是指望不上了。


咱们投奔赵国去吧!


赵国接了咱们,秦国肯定不爽,肯定去打赵国。


到时候赵国为了活命,肯定跟韩国联手,这样韩赵联盟,就能跟秦国干一架了!”


于是冯亭就派了个跑腿的去跟赵国说:


“我们韩国是守不住上党了,本来想送给秦国算了。


但上党这帮子官员百姓都心向赵国,不愿意做秦国的小弟。


我们现在有十七个大邑,愿意像送外卖一样献给赵王您!”


赵王一听这事儿,眼睛一亮,就去问平阳君赵豹的意见。


赵豹说:“哎哟大王啊,您没听说过吗?免费的午餐往往都有毒。”


赵王说:“人家仰慕我,怎么能说是免费的呢?”


赵豹回答说:“秦国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搞到韩国的土地,把上党给隔断了。


他们本来以为可以轻松拿下上党,结果韩国人却想把这块‘热土豆’扔给赵国。


这摆明了,就是想让赵国跟秦国互怼啊。


秦国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赵国却坐享其成,这种事儿就算是强大如赵国也不能干啊,更何况赵国现在还不够硬呢。


这难道不是免费的午餐吗?咱们可不能上当啊!”


但赵王这个人呢,耳朵有点软。


他又去问了平原君赵胜的意见。


赵胜可不像赵豹那么墨迹,直接劝赵王:“接啊!干嘛不接!”


于是赵王就派赵胜去接收上党了,还封了原上党太守为华阳君,给了他三个万户大邑做封地;县令们也都封了侯,各得了三个千户城镇做封地。


上党的官员百姓也都跟着沾光,晋爵三级。


冯亭这个人呢,倒是个有骨气的,直接泪奔说:


“我实在不忍心出卖君主的土地,还去享用它啊!”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了个叫王的左庶长去收拾上党,结果一挥手就把上党给拿下了。


上党的百姓们瞬间成了流浪者,只好逃往赵国。


赵国这边呢,就派了名将廉颇去长平守大门,接应那些逃难来的百姓。


王这个人呢,也是个战斗狂,一看赵国派了廉颇来迎战,直接挥兵攻打赵国。


赵军这边虽然奋力抵抗,但还是打了几仗都没打赢,不仅损失了一员副将和四名都尉,士气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赵王这时候可就“方了“,赶紧跟楼昌、虞卿商量对策。


楼昌这个人呢,直接建议赵王:“求和吧!”


但虞卿这个人眼睛贼亮,直接反对说:“现在求和?别傻了!


秦国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大破赵军了,我们去求和也没用,他们不会同意的。


我们不如用贵重珍宝去勾搭楚国和魏国,让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


楚国魏国一旦上钩,秦国就会分心,他们就会疑心各国,又重新结成了抗秦阵线,那时候我们再求和,才有可能成功。”


可惜啊,赵王这个人呢,就是个没主见的,听了楼昌的话,没听虞卿的意见,还是派了郑朱去秦国求和。


秦国这边呢,倒是很给面子,接待了郑朱。


赵王一看秦国接待了郑朱,就以为求和有望了,高兴地跟虞卿说:“你看!有戏!”


虞卿却叹了口气说:“大王啊,您肯定见不到和谈成功,赵军就被击破了。


为什么呢?


因为各国都派使者,赴秦国祝贺胜利。


郑朱是赵国地位很高的人,秦王和应侯肯定会把郑朱来求和的事,向各国炫耀。


各国看到赵国求和了,就不会再出兵援救赵国了。


秦国知道赵国孤立无援了,就愈发不肯讲和了。”


果然不久之后,秦国就大肆宣扬郑朱来使的事,却迟迟不与赵国进行和谈。


这可把赵国给坑惨了,求和不成又失去了外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军一步步逼近长平,最终导致了那场惨不忍睹的长平之战。


唉!真是应了一句话:“求和不成,反受其害啊!”


话说那赵国军队,在老将军廉颇的带领下,跟秦军干了好几架,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赵王一看这战绩,心里那个气啊,觉得廉颇这老头子肯定是怂了,不敢再打了。


可谁知道呢,这其实是廉颇老将军的妙计,他就想耗耗秦军的锐气。


可惜啊,赵王脑子没转过弯来,一个劲儿地骂廉颇。


这时候,秦国的应侯范睢,就开始搞事儿了,派人偷偷溜进赵国。


范睢派的人散播谣言:“哎呀,秦国最怕的,就是那个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当大将啦!


廉颇那老头子,好对付得很,都快投降了!”


赵王一听这话,立马就信了,决定让赵括去替换廉颇。


这消息一传出来,蔺相如就急了,赶紧去劝赵王:


“大王啊,赵括这小子虽然有点名气,但您可不能因此就重用他啊!


这就像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一样不靠谱啊!


他只知道死读他老爸的兵书,实战经验,毛都没有啊!”


可惜啊,赵王这时候已经像被鬼迷了心窍一样,啥也听不进去。


说到这赵括啊,从小就学兵法,觉得自己牛逼哄哄的。


他老爸赵奢跟他讨论兵法,也拿他没办法。


但他老妈就不这么认为了,问赵奢为啥不夸夸儿子。


赵奢叹了口气说:“打仗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括这小子谈起兵法来轻松得很,好像事儿都不是事儿。


要是赵国不用他为将还好,真要用了他,那赵军可就遭殃了。”


等到赵括要出发去打仗的时候,他老妈赶紧上书给赵王,说赵括这小子不靠谱,不能用。


赵王就纳闷了:“为啥啊?”


赵括的老妈就解释说:“想当年我侍候赵括他爸的时候,他爸当大将,对将士们那是一个好啊!


可赵括呢?


刚当上大将,就牛逼得不行,坐在高堂上接受拜见,连头都不低一下。


大王你赏给他的金银绸缎,他全拿回家藏起来,就知道买地买房。


你说他像他爸吗?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啊!


大王啊,求你别派他去打仗了!”


可惜啊,赵王就是不听劝,还说:“老太太你就别操心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老妈没办法,只好求情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岔子,求大王别连累我治罪。”


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秦王一听说赵括这货当了大将,高兴得不得了,立马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去当上将军。


白起一到军中,就下命令:“谁敢泄露我的身份,直接宰了!”


赵括到了赵军后,把廉颇那一套全给废了,自己另起炉灶。


白起一看机会来了,假装战败逃跑,实际上暗地里布置了两支奇兵,等着赵括上钩。


赵括一看秦军败逃,立马乘胜追击。


结果呢?


秦军坚守不出,赵括攻了个寂寞。


这时候,秦军的两支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赵军被包饺子了,粮食也运不进来。


白起一看时机成熟,就派精锐轻军去袭击赵军。


赵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筑起营垒等死。


秦王听说赵军没粮食了,高兴得不得了,亲自跑到河内去征兵征粮。


与此同时呢,齐国和楚国也派兵来救赵国。


可惜啊,赵军饿得连刀都举不起来了,向齐国求援也被拒绝。


周子就劝齐王说:“赵国要是亡了,你们齐国和楚国也危险啊!


这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一样重要啊!”


可惜啊,齐王就是不听。


到了九月里呢,赵军已经断粮46天了,饿得士兵们互相残杀,吃人肉。


赵括没办法,只好下令全力进攻秦军营垒,想要突围出去。


结果呢?


连续五次都没能成功,最后还被秦兵给射死了。


赵军一看主将都死了,全军崩溃,40万士兵全部投降。


白起看着投降的赵军士兵,冷冷一笑说:“这些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能留。”


于是,下令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了240个年纪小的,回到赵国去报信。


这一战啊,赵国一共死了45万人,震惊了整个战国时期。


同年十月,武安君白起将秦军分为三支,分别去攻打赵国的其他地方。


韩国和魏国一看赵国快完了,赶紧派苏代带着重金去游说应侯范睢,让他劝秦王罢兵。


范睢一想也是啊,赵国一亡,白起那功劳可就大了去了,自己岂不是要排在他后面?


再说,秦国把赵国灭了,其他诸侯国肯定也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于是,范睢就向秦王建议割地求和。


秦王听了范睢的话,觉得有道理,就同意割取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池后,跟赵国讲和。


正月里,秦赵两国停战罢兵,白起从此跟范睢结下了梁子。


这场长平之战,最终以赵国的惨败告终,也成了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且说那赵王,正打算拍板让赵郝去秦国,准备把六个县拱手相让签个和约。


这时,虞卿跳了出来,对赵王说:


“大王啊,秦国这次打赵国,您觉得它是打累了撤兵呢,还是没劲儿了呢,或者是看您太帅了,就不好意思再打了呢?”


赵王琢磨了下,说:“秦国为了灭赵国,可是使出了洪荒之力,现在撤退肯定是累趴了。”


虞卿嘴角一扬,又说:“秦国用尽全力都搞不定赵国。


现在累了撤兵,您却要把它打不下来的地盘双手奉上,这不是明摆着帮秦国坑自己吗?


等明年秦国缓过劲儿来,您咋应对啊?”


赵王听了这话,心里开始犯嘀咕。


正巧楼缓从外面溜达进来,赵王就跟他商量这事儿。


楼缓说:“虞卿那货,只知道表面,不知道内里。


秦赵打架,其他国家都等着看热闹,准备捡漏。


现在赵国要是割地给秦国,既能哄秦国开心,又能让其他国家猜疑秦赵有基情,不敢乱动。


不然的话,其他国家看赵国软了,肯定一拥而上瓜分它。


赵国都要完蛋了,还谈个毛线对付秦国啊!”


虞卿一听这事儿,立马又跑去找赵王,急吼吼地说:


“楼缓那计策,坑得不能再坑!


这样只会让天下更加猜疑赵国,哪能安抚秦国的贪心呢?


他咋不提,这样做是暴露了赵国的怂样呢?


依我看,不如拿这六个城去贿赂齐国。


齐国跟秦国有仇,肯定会出兵帮忙。


这样一来,大王您虽然割地给齐国。


但可以从打秦国中找补回来,还能向世界展示赵国的霸气和实力。”


赵王听了频频点头:“这话靠谱!”


于是就派虞卿出使齐国,商量联手对付秦国的大招。


虞卿还没回来呢,秦国果然已经派使者来赵国了,一脸和善地表示要议和。


楼缓看情况不妙,只好灰溜溜地跑路。


赵王乐得合不拢嘴,赏了虞卿一座城市表示感谢。


再说那秦国一开始打赵国的时候,魏王也召集了一群大臣商量对策。


大部分人都觉得,秦国打赵国,对魏国有好处,唯独孔斌表示不服:“秦国自从孝公以来,就一路打胜仗,现在又重用猛将白起,哪会那么容易累?


要是挂了,下一个遭殃的就是魏国了。”


可惜魏王没听他的。


这孔斌啊,是孔子的第六代传人,博学多才还特懂大道理。


当初魏王听说他的贤名后,就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去请他当相国。


可孔斌说:“要是大王能采纳我的建议,好好治国,让我吃素喝凉水,我都乐意;


要是只让我享福,不管事儿,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使者再三恳求,他才勉为其难地去了魏国上任。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