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37章 都想跟着大汉沾点光

作者:叶还生

汉武帝元封五年的冬天,也就是那个公元前的106年,咱们那位汉武帝大佬,一拍脑袋,决定来个自驾游,向南狂奔,一直逛到了盛唐的地盘。


他远远地看着九疑山,心里琢磨着,得拜拜那位古代的圣贤虞舜老爷子。


然后,他又爬上了县里的天柱山,站得高,尿得远,啊不,是看得远,那叫一个心旷神怡!


从寻阳出发,坐着豪华游轮在长江上飘荡,汉武帝一激动,亲手射了条蛟,还把它捞了上来,这身手,简直了!


那船队啊,一艘接一艘,跟串糖葫芦似的,连绵不绝,就像一条长龙在水面上翻腾!


船开到枞阳,汉武帝觉得水路走得差不多了,于是下令弃船上岸,带着大队人马一路向北,走到了琅邪郡。


他这一路可没闲着,一边走一边祭拜各路名山大川,比拜年要红包还勤快!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三月,汉武帝在回京的路上,顺道去了泰山。


他觉得那祭天神坛有点小气,就跟个寒酸的小饭馆似的,于是命人给它扩建了一番。


到了二十一日甲子这一天,他老人家还头一次在明堂里祭拜了上帝,把祖宗汉高祖刘邦也请了出来,一起分享这份荣耀。


诸侯王、列侯们也都纷纷赶来朝见,就像参加颁奖典礼一样,献上各郡、国的户籍和税赋记录。


四月里,汉武帝一高兴,就下令大赦天下,凡是他老人家巡游经过的县,今年的田租、赋税全都免了。


回到京城后,他又去了甘泉宫,祭拜了泰山,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会儿,传来一个消息,说长平侯卫青去世了。


汉武帝一听,心里那个难过啊,为了纪念这位功臣,他特地命人给卫青修了一座像匈奴国的庐山那么气派的坟墓,就是个豪华墓地!


驱逐了北方的匈奴,消灭了南方的越族政权,汉武帝觉得这开疆拓土的事儿做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把全国划分为了十三州,设了个刺史来管理,就像现在的行政区划一样。


他还觉得朝廷里的文武大臣快要用完了,便下诏求贤,说是非同寻常的事业,得等非同寻常的人才来完成,其实就是个人才招聘会!


元封六年的冬天,汉武帝又按捺不住出游的心,巡游到了回中地区。


春天一到,他就兴建了首山宫,给自己找了个新乐子。


三月里,他又跑到了河东地区,祭拜了后土神,还赦免了汾阴地区的囚犯,真是个大善人!


汉朝跟西南夷打好关系后,增设了五郡,想找条通往大夏国的路。


可惜啊,每年派出去的使者都被困在昆明,被杀被抢,简直就是冒险之旅。


汉武帝一怒之下,赦免了京师的死罪之徒,让他们去从军,派了个叫郭昌的将军去征讨昆明地区,一下子就斩杀了数十万人!


可惜啊,以后再派使者,还是过不了那地儿。


秋天的时候,大旱加上蝗灾,老百姓可遭了殃。


乌孙的使臣看到汉朝这么大,回国后跟他们国王一说,乌孙就更加重视跟汉朝的关系了。匈奴听说了这事儿,气得要命,想去攻打乌孙。


旁边的大宛、月氏等国也都听汉朝的,乌孙国王害怕啊,就派使臣来表示愿意娶汉朝公主,跟汉朝结为兄弟,简直就是政治联姻!


汉武帝跟大臣们一商量,觉得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乌孙王送了一千匹马,作为聘礼来迎接汉朝公主,真是个大手笔!


汉武帝就封了江都王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并嫁了过去,还给了好多陪嫁的东西,土豪一般!


乌孙王可高兴了,封她为右夫人,可惜匈奴也嫁了个女儿过去,成了左夫人,这汉朝公主就自个儿建了个宫室住下来,一年到头也跟乌孙王见不上几次面,象是被打入了冷宫!


公主心里那个苦啊,想家想得要命,汉武帝听说了,就每隔一年派人给她送点锦帐、绸缎啥的,安慰安慰她。


后来乌孙王觉得自己老了,想让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岑娶军须靡,公主不肯啊,写信给汉武帝诉苦,汉武帝回信说:


“你得遵从乌孙国的风俗,咱们得跟乌孙一起灭匈奴。”


最后,军须靡还是娶了汉朝公主,昆莫去世后,军须靡即位成了昆弥王。


哎呀,这曲折婉转的故事啊,比狗血剧还狗血!


再说,那汉朝的使者啊,真的是一溜烟儿向西翻越了葱岭,跑到了安息国去串门儿了。


这安息国也真是会来事儿,直接就给汉朝送来了大鸟蛋和那些会变戏法的黎轩人,这礼送的,一下子就送到大汉的心坎儿里去了。


不仅如此,那些小不点儿国家,像潜啊、大益啊、姑师啊,也都屁颠屁颠地,跟着派使者,来长安送土特产,拜见汉武帝大大。


汉武帝这心里头,乐开了花,嘴巴都合不拢了!


西域各国的使者啊,来来往往的,比过年赶集还热闹。


汉武帝每次去海边游玩,都带着这帮使者,像是一群跟屁虫,总想着跟紧了会得到点什么什么。


大汉也从来不小器,走到哪儿,赏到哪儿,一直炫耀咱们汉朝的土豪气质。


还搞大型娱乐活动,什么角抵啊、怪物表演啊,把老百姓都吸引过来了!


一高兴就摆酒席,那酒池肉林,真真就是吃货的天堂啊!


再带这些外国朋友参观仓库,让他们看看咱们汉朝多么富强,就是古代的“炫富”现场啊!


那时候啊,大宛这地儿盛产葡萄,能酿酒,简直是美酒佳肴的绝佳搭配啊!


还有天马喜欢吃的苜蓿,汉朝使者就顺手带了些葡萄和苜蓿种子回来。


汉武帝一看,哎呀妈呀,好东西啊!于是在行宫附近种了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这可是大汉版的“葡萄庄园”啊!


不过啊,西域各国离匈奴近,总是有点怕他们,对匈奴使者比对汉朝使者还要恭敬,唉呀呀,真是“欺软怕硬”的典型啊!


这一年呢,匈奴的乌维单于挂了,他儿子乌师庐接了班,因为年纪小,被叫做儿单于,就是“子承父业”啊!


这匈奴单于,越来越往西北方向挪窝,左边兵力都到了云中,右边兵力都到了酒泉、敦煌那一带,一直走在“扩张版图”路上!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的冬天,汉武帝又跑去泰山游玩!


十一月初一一大早,他就在明堂祭祀上帝,然后又跑到海边去寻找神仙,哎,结果啥也没找到,但他还是不死心,继续派人去找,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然后啊,柏梁台遭遇了火灾,把汉武帝急得团团转。


不过呢,他马上下令在甘泉宫重建一个新的宫殿,比原来的还要大,以镇住火灾,为的就是破财消灾!


这新宫殿就是建章宫啦,里面有千门万户,东边有高大的凤阙,西边有养虎园,建立了大汉珍稀动物园!


北边有太液池和神山胜景,南边还有各种建筑和雕像,哎呀,那可是一个富丽堂皇啊!


这时候呢,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就上奏说:“历法、纪年都乱了套了,咱们得改改。”


汉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啊,就让他们跟其他博士一起商量着办。


最后决定用夏胡历法来重新定规矩,一下子把历法就“拨乱反正”了!


于是啊,在夏天五月的时候呢,汉武帝就下诏让公孙卿他们制定汉朝的《太初历》啦!


从此啊,正月就成了一年的开始啦!而且呢还崇尚黄颜色“五”这个数字呢!


哎呀呀!这可真是咱们汉朝的一大进步!


就是“开创历法新纪元”啊!


话说那匈奴的儿单于啊,这家伙可是个杀戮狂魔,把国内百姓吓得心惊胆战,再加上天灾频频,牲畜一批批见阎王,这匈奴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内外都是问题啊!


就在这时,匈奴左大都尉偷偷派人给汉朝通风报信说:“我打算干掉单于,投奔汉朝怀抱,但汉朝太远了,你们要是能派兵接应,我立马就掀桌子动手。”


汉武帝一听,哎呦喂,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


于是就派公孙敖将军在塞外火速修了个受降城,驻兵等着接应,这速度,比外卖小哥还快!


一转眼就到了秋季八月,汉武帝突然心血来潮,跑去安定郡溜达去了,估计是想去看看那边的风景和美食。


这时候,汉朝派到西域去的使臣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报告说:“大宛那边儿有好马啊,藏在贰师城里,他们就是抠门儿不给咱们。”


汉武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派壮士车令等带着千斤黄金和金马去找大宛换马,这诚意可谓满满。


大宛国王跟群臣一商量,觉得汉朝离他们那么远,不可能派大军过来搞事情,所以就不给。


汉使气得破口大骂,一锤子砸破了金马走人,这脾气,也是没谁了。


大宛的贵族们一看,哎呦喂,这汉使也太嚣张了,于是就让人赶走了汉使,然后命东部的郁成王带兵去拦截,结果汉使被杀,财物被抢,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汉武帝得知这事儿后暴跳如雷,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等人就趁机说:“大宛军力就像纸老虎,只要派三千人马,用强弩射他们,就能全部俘获。”


汉武帝想起,以前赵破奴只用七百骑兵,就生擒了楼兰王,觉得姚定汉说得在理。


再加上,他这时候正想封宠姬李夫人家为侯,就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着六千附属国骑兵和几万品行恶劣的青年,浩浩荡荡地去征讨大宛国。


为了期望李广利能顺利取得好马,还特地称他为“贰师将军”,这名字,听着就霸气!


臣司马光又跳出来了,他说:


“汉武帝想封自己宠爱的姬妾李夫人的娘家为侯,所以才派李广利率兵去打大宛。


他的意思是,没有立下战功就不能封侯,这可是高祖皇帝的规矩,不能破。


但这事儿啊,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众的生死,如果随便把军事大权交给一个不辨贤愚的人,就想着拿点儿小功劳来当借口,封自己的宠姬家为侯,那还不如直接无功就封侯算了呢。


汉武帝在处理封国事务上还挺有见地的,但在任命将领这方面啊,可真是让人捏把汗。


所以说他能够完全遵守先帝的约定嘛,我看也有点儿悬。


这汉武帝啊,也是个复杂的人物,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


来来来,听我给你八卦一下那个中尉王温舒的事儿。


这货被指控搞奸诈贪利,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得灭族呀!


王温舒一听,估计心里瞬间崩溃,直接来了个“我先走了,你们继续”,一了百了,自己先了结了。


可这事儿还没完呢,他那俩弟弟和亲家们也跟着倒霉,因为其他罪名被纷纷灭族。


哎呦,那场面,光禄勋徐自为看了都直摇头:“妈呀,太惨了!古时候灭三族就够意思了,这王温舒一下子灭了五族!”


再来说说关东那边儿,也是一出好戏。


蝗虫成灾了!


这些疯狂的小东西像打了鸡血一样往西飞,一直飞到了敦煌,把那儿搞得一团糟。


估计敦煌的哥们儿都在骂娘呢!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汉武帝元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的春天。


正月戊申那天,牧丘侯石庆一脚去了西天,这世上又少了个老实人。


阿弥陀佛,愿他安息。


接着呢,闰正月丁丑那天,汉武帝大手一挥,任命了太仆公孙贺当丞相,还封他为葛绎侯。


那时候国家大事儿一堆,汉武帝对大臣们可是严得要命。


从公孙弘开始,丞相们就像被诅咒了一样,接连因为被指控有罪而倒霉。


石庆这哥们儿虽然一辈子小心翼翼,但也没少挨骂。


公孙贺就更别提了,被叫去拜授丞相的时候,他压根儿就不想接那印信,直接跪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可惜汉武帝可不吃他这套,转身就走。


公孙贺没辙了,只好硬着头皮接了印信。


出宫后还叹气说:“哎呀妈呀,这回我算是彻底完了!”


三月里,汉武帝突然心血来潮,跑到河东郡去祭祀后土神。


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求了个啥,估计是想让国家太平点儿吧。


到了夏天五月,又开始折腾了,登记征用官吏和百姓的马匹,补充军马。


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真是没完没了!


估计那时候的百姓都在想:“啥时候才能过上安稳日子啊?”


秋天又来了,蝗灾也跟着来了。


这些蝗虫们真是无处不在,闹腾个不停。


哎呀,这世道,真是一言难尽啊!


但愿下辈子别投胎到这样的时代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