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35章 汉武帝很想见神仙

作者:叶还生

说,汉武帝这个大佬,跑到泰山去拜拜天地,你猜怎么着?


老天爷还挺给面子,没哭鼻子也没发脾气。


可这事儿让那帮方士们嘚瑟得不行,一个劲地吹嘘蓬莱山的神仙多牛掰,好像点个外卖就能叫到神仙似的。


汉武帝一听,哎呦,我这小暴脾气,立马决定去海边找找那些神秘的神仙。


他想啊,说不定能碰到个神仙,给点小药丸,那我也能长生不老了啊。


可这事儿,他手下的大臣们可都捏了把汗。


你想啊,皇帝要出海,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万一出点啥事儿,他们可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啊,大臣们纷纷劝谏,可汉武帝这心气儿高得,啥都听不进去。


就在这时,咱们的大聪明东方朔站了出来,说:


“哎呦,皇上啊,您别急啊,跟神仙碰面这事儿,得看缘分,强求不来的。


您要有道行,神仙自然会找您;要是没道行,您就算跑到蓬莱山去,神仙也不一定搭理您。


您啊,就安心回宫躺着,说不定神仙哪天就主动送上门来了。”


汉武帝一听,觉得这话挺有道理,这才打消了出海的念头。


哎,说来也巧,这时候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得了重病,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人就没了。


这霍子侯啊,是霍去病的儿子,汉武帝一听这事儿,心里那个郁闷啊,别提了。


于是,他老人家就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一路北上,去了碣石、辽西,最后还到了九原,直到五月才回到甘泉。


这么一趟折腾下来,足有一万八千里,可真是跑断了腿啊!


再来说说桑弘羊这位老哥吧!


他以治粟都尉的身份还兼任大农令呢!


全国盐铁专营的事务都归他管!


这老兄可真是个经济高手啊!


他搞了个平准法,让各地官府都把当地的特产,当作贡赋交上来,然后学着商人的做法,进行买卖!


他还在京城设了个平准官,专门负责这些货物的转运和交易!


这样一来,那些大商人就没法哄抬价格了,物价也就稳定了下来!


汉武帝这次出巡,走到哪儿赏到哪儿,那丝绸、金钱就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撒!


这可都是大农令桑弘羊的功劳啊!


他调度有方供应充足!


他还出了个主意,让小吏可以通过捐粮来升官,犯罪的人也可以用捐粮来赎罪!


你别说这办法还真灵!


崤山以东的漕粮,一下子就多出了六百万担!


太仓、甘泉仓都装得满满的,边塞的粮食也绰绰有余!


各地的货物都流通起来了,丝绸就多出了五百万匹!


老百姓的税一点儿也没加,可国家的财物却越来越充裕!


汉武帝一高兴啊!


就赏了桑弘羊一个左庶长的爵位和二百斤黄金!


这可真是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啊!


哎呀,可是呢,也有烦心事,那时候老天爷就是不给力,稍微闹了点旱灾。


汉武帝心里那个急啊,火急火燎地让官员们去求雨。


可就在这时,卜式这哥们儿就跳了出来,嚷嚷道:


“喂,你们知道吗?朝廷的吃喝拉撒,全靠咱们老百姓的赋税养着呢!


现在那桑弘羊这哥们儿,居然让官吏们坐在店铺里卖货,追求利润。


我跟你说,要想求下雨来,得先把那桑弘羊给煮了才行!”


哈哈,这事儿说起来也挺玄的。


秋天的时候,井宿那边突然冒出个异星,像是天上开了个派对。


过了十几天,三台星旁边也跟着热闹起来,来了个不请自来的小星星。


懂星象的王朔就说了:“我就看见那土星自己冒出来,像个胖瓜瓜,吃顿饭的工夫就溜了。”


官员们一个个嘴甜得跟蜜似的,都说:“咱皇上开创了汉朝天子封禅的潮流,老天爷这不就用‘德星’来给皇上点赞了嘛!”


星星一冒出来,哎,齐王刘闳这边儿就有点惨了,一命呜呼,连个儿子都没留下,这封国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没了,真是有点悲催啊。


一转眼就到了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冬天。


十月里,汉武帝屁颠屁颠地跑到了雍地,去拜了五帝,然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回长安,去拜泰一神,还得给那“德星”磕几个响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春天一来,正月头上,公孙卿这哥们儿就急匆匆地跑来报告了:“皇上,我在东莱山看见神仙了,那神仙好像还说要见见天子呢!”


汉武帝一听,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立马就奔缑氏城去了,还顺便给公孙卿封了个中大夫。


在东莱蹲了几天,虽然神仙是没见着,但却发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


汉武帝这心里跟猫抓似的,又急急忙忙派了一大堆方士去找神仙、摘灵芝。


那时候正好旱灾,汉武帝想找个借口出去逛逛都不容易,最后只好去祭祀万里沙神庙。


等到夏天四月,才回到长安,半道上还顺便去祭祀了一下泰山,真是忙里偷闲啊。


之前啊,黄河在瓠子那儿决口了,结果二十多年都没人管。


这梁、楚一带的老百姓可遭了殃。


这一年,汉武帝就派了汲仁、郭昌这两位大臣,带着好几万人去堵那个决口。


汉武帝从泰山回长安的时候,还特地跑到黄河决口那儿看了看,把白马、玉璧都沉到河里去祭祀。


他还命令跟着他的那些大臣和官员,从将军开始,都得背柴火去堵口。


最后,终于把决口给堵上了。


汉武帝一高兴,就在原决口那儿盖了个宫殿,叫宣防宫。


又挖了两条渠,把黄河水引到北边的两条河里,恢复到了大禹治水时候的样子。


从此,梁、楚地区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生日子,再也不怕水灾了,这真是皇恩浩荡啊!


汉武帝这老大哥,终于溜达回他的老巢长安了。


一回家,这大佬就忙得不亦乐乎,直接召唤越族的巫师们,开始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大型祭祀活动。


又是拜神,又是祭鬼,还得拿鸡骨头来算吉凶。


这简直就是跳大神现场版啊!


公孙卿这哥们儿,嘴巴真是能吹,说神仙们都喜欢住高楼大厦。


汉武帝一听,立马在长安盖了蜚廉观、桂观,甘泉那边也搞了益寿观、延寿观,就是神仙的豪华别墅啊!


然后让公孙卿带着皇帝的符节,把一切都布置得妥妥帖帖,就等神仙们下凡来入住了。


哎呀,还特地建了个通天茎台,台下祭祀用的好东西摆得满满当当,甘泉宫前殿也翻了个新,其他宫室也都跟着扩建,真是砸钱不手软啊!


说起这燕国啊,以前牛逼哄哄的,把真番、朝鲜都收入囊中了,还派了官吏去管理,修了边防要塞。


可结果呢,秦朝一出手,燕国就歇菜了,这些地方就成了辽东郡的外围。


到了汉朝,皇帝们觉得这块地儿太远了,守起来费劲儿,就只修了修辽东的边塞,拿水当边界,还归燕国管。


可后来呢,燕王卢绾这哥们儿直接反水了,投奔了匈奴。


这时候,燕国人卫满就瞅准机会,聚了一帮小弟,打扮成蛮夷的样子,逃出了边塞,占了秦朝时候留下的空地,自封为王。


他慢慢就把真番、朝鲜的蛮夷部族,还有从燕国逃出来的人都收到自己手下了。


他的都城就建在了王险,这地儿名字就挺险的。


到了汉惠帝、汉高后那会儿,天下刚安定没多久,辽东太守就跟卫满做了个约定:


你卫满就当汉朝的外臣,保护汉朝边塞外面的蛮夷部族别来捣乱。


要是有部族首领想去长安见皇帝,你也不能拦着。


这卫满啊,就靠着兵威和钱财,把周围的弱小部族都给收拾了,真番、临屯都臣服于他,他的地盘儿也扩大了好几千里,简直就是个小霸王啊!


等到卫满的孙子卫右渠继位的时候,他们的朝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汉朝逃亡者。


可这卫右渠啊,从来都没去过长安朝拜皇帝,估计连皇帝长啥样都不知道。


辰国的国君想去汉朝上个书,见见皇帝,也因为朝鲜的阻拦而去不了,这朝鲜简直就是拦路虎啊!


这一年呢,汉朝就派了个使臣涉何去劝劝这卫右渠,可他呢,就是不听劝,还挺倔强。


涉何离开朝鲜,到了边界,在水河边,一怒之下就把护送他的朝鲜副王长给刺杀了。


然后,他立马渡过水河,跑进了汉朝的边塞,回去跟汉武帝说:“我杀了朝鲜的一个将领。”


汉武帝觉得他挺有种的,杀了就杀了呗,还没责怪他,反而让他当了辽东东部都尉。


可朝鲜那边儿就火了啊,直接派兵去打辽东,结果把涉何给干掉了,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六月的时候,甘泉宫的斋房里长出了九茎灵芝,这可是个大吉兆啊!


汉武帝一高兴,就大赦天下,真是皇恩浩荡啊!


汉武帝这阵子可是因为旱灾而头疼不已。


公孙卿这时候就跑来安慰他了:“黄帝那时候,封祀之后也出现了大旱,封土都干了三年呢。”


汉武帝一听,心里就舒坦多了,立马下诏书说:“天旱就天旱呗,可能是想让封土干干吧!”


这事儿啊,也就这么过去了,汉武帝这心态还是挺好的。


秋风起,汶水边明堂起。汉武帝这大佬,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声令下,明堂就在汶水畔崭露头角。


接着呢,汉武帝又搞了个大动作,他招募了天下的死罪犯人,这可不是让他们去送死,而是让他们当兵去!


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浩浩荡荡从齐国渡过渤海。


而左将军荀彘呢,也不甘示弱,从辽东挥师出发,目标就是朝鲜!


说起这朝鲜啊,之前汉武帝就派人去劝告他们归附,可是这滇王啊,就是不听。


为啥呢?他手里头有好几万部众,旁边还有劳深、靡莫这两个同姓国家撑腰,所以就不把汉朝放在眼里。


这两小国家还挺嚣张,多次去骚扰汉朝的使臣部下。


汉武帝一听这事,哪能忍啊!


直接派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带着巴、蜀的军队,一下子就灭掉了劳深、靡莫两国,大军直接压到了滇国的城下。


这滇王一看,哎呀妈呀,这还得了!赶紧举国投降,请求汉朝派官员来管理,还亲自跑到汉朝去朝拜。


于是,汉朝就在那儿设了个益州郡,还赐给滇王一个王印,让他继续管他的百姓。


这时候的汉朝可真是风头无两啊!


南越、东越两国都被灭掉了,西南夷的各部族也被剿平了。


一下子新增了十七个郡!


这些新设的郡呢,都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来治理,还不收税。


而那些南阳、汉中等旧郡呢,就得根据距离的远近,给新设各郡的官吏和兵卒提供吃的、用的、还有马车啥的。


可是啊,这些新设各郡也不老实,时不时就有小规模叛乱,杀死官吏。


汉朝就得从南方各郡调兵去镇压。


一年下来,得动用一万多人呢!


这费用可都得靠大农来出。


大农就得靠调剂各地的物资、还有盐铁专卖的收入来补充赋税的不足。


就这样,军队所过之处,地方官府都得供应军需,他们也只敢保证不缺乏物资,哪里还敢再提什么专有赋税的法令呢!


这一年啊,汉武帝还任命了一个叫杜周的御史中丞为廷尉。


这杜周啊,看起来挺宽厚的,但心里可是苛刻得很呐!


他处理事情,基本上就是学着张汤的样子来。


那时候啊,长安的监狱里犯人可是越来越多了,二千担的官被抓的,旧的还没走,新的就来了,总共有一百多人呢!


廷尉一年要处理的案件,也达到了一千多件。


一个大案子啊,能牵连到好几百人,小案子也有几十人;远的数千里外,近的几百里内,都得来对质。


就这样啊,廷尉和京中各官府,因为办理皇帝交下的案子而逮捕的人,竟然达到了六七万人!


再经过法官狱吏的牵连攀扯啊,最后竟然增加到了十多万人!


哎呀呀,这可真是天下大乱啊!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