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19章 武帝没办法,只好去泡澡了

作者:叶还生

不过这事儿也传到了武帝的耳朵里,武帝就好奇了,心想:“这公孙弘到底在搞什么鬼?”


于是就把他叫来问个明白。


公孙弘倒也爽快,直接承认了:


“汲黯说得对,我这么做确实有点装。


我身为三公,享受着朝廷的厚禄,却故意用布做被子,摆出一副清廉的样子,这确实是有点沽名钓誉。


汲黯他是个直肠子,敢于说实话,陛下您能听到这些真话,多亏了有他在啊!”


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解释,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他想啊:“这公孙弘连自己的短处,都敢承认,可见他是个实诚人。再说了,他这么做虽然有点装,但也说明他有自知之明,懂得谦逊之道。”


所以呢,从那以后,武帝对公孙弘就更加看重了。


这事儿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啊,还是得实诚点儿好!


别老想着装,不然哪天被揭穿了可就尴尬了!哈哈!


话说啊,这到了三月里,武帝大佬直接给全民放了个大假,大赦天下,让百姓们爽得不要不要的。


得,老百姓高兴了,就开始吃大瓜,这瓜从哪儿啃起呢?


就从夏天吧!


四月初七的那天,武帝又搞了个骚操作。


他把匈奴的太子於单给捧成了涉安侯。


可惜啊,这於单小哥哥命途多舛,才风光了几个月,就直接领盒饭了。


就在这时候,匈奴那边有投降过来的小伙伴爆了个大料。


说那个月氏国啊,原本就住在敦煌和祁连山的豪宅里,那可是个土豪国家啊。


可惜呢,后来被匈奴的冒顿单于给抄家了。


老上单于更是个狠角色,直接把月氏国王的头骨,做成了装逼神器,当了酒杯了。


月氏国的小弟们吓得四处逃窜,心里那个恨啊,可就是没人敢去撩匈奴的虎须。


武帝听了这事儿,心里就开始打小九九了。


他想啊,要是咱们能跟月氏国搭个档,那不就能一起干翻匈奴了嘛。于是呢,他就发了个英雄帖,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猛人。


这时候啊,有个汉中的小哥哥叫张骞的,他以郎官的身份就接了这个活儿。


这张骞啊,胆儿肥得流油,直接从陇西郡出发,一路就往匈奴的老巢闯了。


结果呢,毫无悬念,他被匈奴单于给逮住了,被关了十多年的小黑屋。


不过啊,这张骞也不是吃干饭的。


他趁着月黑风高,直接来了个越狱,一路就往月氏国所在的西方狂奔。


他跑了数十天啊,终于跑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的人啊,早就听说东边有个土豪国家叫中国,想搭个关系捞点好处,可惜一直没能实现。


他们见到张骞啊,眼睛都亮了,立马就给他配了个导游和翻译,把他送到了康居国,再转送到大月氏国。


这张骞啊,可真是个牛逼哄哄的人物啊。


他这一路上啊,不知道闯了多少鬼门关,可最后还是把任务给完成了。


这可真让人竖大拇指啊!


咱们继续侃啊,那张骞童鞋终于摸到了大月氏国。


原来大月氏的太子,现在可是国王一枚,他们干翻大夏国之后,就霸占了大夏国的肥田沃土,定居下来。


那地儿,简直就是土豪的天堂,外敌?


连个鬼影儿都没有!


所以大月氏国王,早就把向匈奴复仇的小本本,给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张骞在那儿混了一年多,脑袋都想破了,也没搞懂月氏人到底咋想的,于是决定打包走人。


他琢磨着沿南山走,蹭过羌人的地盘回汉朝。


可谁想到,又被匈奴人给逮了个正着,关了一年多,简直比坐牢还惨!


正巧那时候伊雅斜把於单给踹了,匈奴国内乱得又菜市场一样了。


张骞趁机和堂邑氏的奴隶甘父,一起脚底抹油溜了回来。


回到汉朝后,武帝直接给张骞封了个太中大夫,甘父也跟着沾光成了奉使君。


想想当初,张骞带着一百多号小弟出发,离开汉朝整整十三年,最后就他们俩活蹦乱跳地回来了。


这运气,简直比中彩票还难呐!


现在咱们再来聊聊,那个嚣张得不行的匈奴吧!


几万骑兵啊,跟打了鸡血似的,直接就越过边界,奔着代郡就去了。


代郡太守恭呢,估计当时正在喝茶呢,听到这个消息,茶杯都吓掉了,结果最后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被匈奴顺走了一千多人。


这消息一传到朝廷,整个大汉朝都炸开了锅!


然后啊,就在六月初二的那天,皇太后突然驾崩,全国上下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武帝更是伤心得跟个孩子似的,朝政都顾不上了,估计当时连饭都吃不下。


到了秋季呢,朝廷开始琢磨着,调整对西夷地区的政策。


把那些繁琐的建置都给废了,就设了个南夷、夜郎两县和一个都尉来管理。


后来呢,还让犍为郡自己看着办,搞好地方建设。


这样一来啊,朝廷就能腾出手来,专心去修筑朔方郡的郡城,加强边防力量啦!


可是啊,那匈奴就是不死心,又跑来雁门郡捣乱,又杀又抢的,搞走了一千多人。


这一下子,就把朝廷的注意力,又给拉回到了北边。


武帝气得直咬牙,发誓一定要给匈奴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大汉朝可不是好惹的!


这一年,咱们的中大夫张汤荣升廷尉啦!


这哥们,哎呦,狡猾得跟只成了精的狐狸似的。


那脑瓜子转得,比电风扇还快,专门擅长搞点小聪明,玩点手腕。


要说他驾驭人心的功夫,简直比炖汤还熟练,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那时候,咱们皇上武帝可是个儒学迷,张汤一看这机会,眼睛都绿了,立马就装作董仲舒、公孙弘的铁杆粉丝,成天就是大师666、膜拜大神的。


他还找了个叫宽的千乘人给他当助手,专门负责用古代的法令和经义,解决那些让人头疼的案子。


这张汤审案子,那可真是个人才。


他就像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皇上想重罚谁,他就把案子往那些执法严苛的监史手里一送;


皇上想放谁一马,他就把案子交给那些好说话的监史去处理。


就这么一来二去,他总能让皇上心满意足。


你说这家伙,狡不狡猾?


张汤这人啊,还特别念旧。


对于那些老朋友的子弟,他照顾得比对自己亲儿子还周到。


生怕他们受了一点委屈,就差没把他们供起来了。


而且啊,他还特别会做人情,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炎炎,他都会去那些位高权重的公卿大臣家里,串串门,拜拜码头。


这份毅力,简直比送外卖的还拼!


这哥们,能说会道,会做人,难怪他能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如鱼得水啦!


而且张汤还被传说成,那个公正得不得了的酷吏。


这是怎么说的呢?


大红人张汤,执法那个狠啊,简直比阎罗王还阎罗王。


心里那个嫉妒的小火苗啊,噗噗地冒,断案子嘛,嘿,一言难尽,总之就是不太公平。


但你猜怎么着?


就这样一哥们,居然赢得了好名声,天理何在啊这是!


这时候,咱们另一位主角汲黯闪亮登场!


这汲黯啊,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一看张汤那做派就不顺眼。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去找武帝老板,告张汤的状:


“武帝老板啊,你看那张汤,身为大官却不懂得尊重先帝,也不会安抚百姓。


就会乱改你祖宗留下的法律,这样下去,他家恐怕要断后了!”


汲黯内心独白是,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武帝老板,你可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啊!


汲黯跟张汤那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张汤呢,就会钻牛角尖,抠字眼儿,大小事情都跟你斤斤计较,典型的法律小能手。


汲黯则是坚守原则,可就是嘴上说不过张汤。


终于有一次,汲黯实在是忍不住了,大骂道:


“次奥!大家都说刀笔吏当不了大官,果然没说错!要是天下都按照你的套路来,那不得吓得人人自危,侧目而视吗?!”


汲黯内心真实想法是,气死了爹了,下次再也不跟这货辩论了!)


张汤虽然嘴皮子厉害,但也没能让汲黯闭上嘴。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吵个不休。


武帝老板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心想:“这张汤到底靠谱不靠谱啊?”


武帝怎么想的呢:这两人吵架真好看,下次得给他们加个场子!


但转念一想:“哎,张汤虽然有缺点,但办事效率还是杠杠的。”


于是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不过啊,这事儿还没完呢!


汲黯和张汤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以后还得继续吵,继续闹!咱们就坐等看好戏吧!


这两人的恩怨情仇啊!


武帝一看搞不清这两货,就跑去泡温泉了。


记得啊,那是在武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25年的一个冬天。


咱们的武帝大佬,估计是工作太累了,决定去甘泉放松一下,泡个温泉SPA,享受一下皇帝的悠闲生活。


可是呢,夏天的时候,匈奴这群草原网红,就不安分了。


直接带着三万粉丝,骑兵来砸场子,一路杀到代郡、定襄郡和上郡,又是放火又是抢劫,把当地的老百姓吓得不要不要的。


哎,那个年头,想安安稳稳地泡个澡都难啊!


转眼间,时间快进到元朔五年的冬天。


这时候,武帝老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炒了薛泽的鱿鱼,让公孙弘这个小伙子来当丞相,还顺手给他封了个平津侯。


从公孙弘开始,丞相也能当网红封侯了,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


这公孙弘啊,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他看到武帝老板正在疯狂打call,想要建功立业,就想着帮忙拉拉人气。


于是呢,他把相府的东门一开,挂了个招聘英才的牌子,欢迎各路牛人进来唠嗑,一起聊聊国家大事。


每次上朝的时候,他都会把精心准备的段子讲出来,武帝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还经常让身边的文学小鲜肉,和公孙弘PK一下,看看谁的梗更有趣。


有一次啊,公孙弘脑洞大开,上奏说:“现在十个强盗拉满弓,就能吓得一群官吏尿裤子。咱们是不是应该下个命令,禁止老百姓带弓箭呢?这样治安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武帝一听,觉得这个梗有点意思,就准备让朝臣们一起乐乐。


可是呢,侍中吾丘寿王,这个老实人听不下去了。


他一脸认真地反驳说:


“我听说古代人发明五种兵器,可不是为了打架斗殴的,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


秦朝统一天下后,把兵器都销毁了,结果老百姓就开始用锄头、镰刀干架了,犯罪率飙升,盗贼满天飞,最后秦朝还不是因为治安问题才垮了台。


所以啊,那些圣明的君主们,对待百姓可是有一套的哦!


他们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防范和禁令,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得很,那些都是靠不住的。


《礼记》这部神书上就有说啊,男孩子一出生,家里人就得拿起桑木弓、蓬草箭,嗖嗖嗖地向天地四方狂射一通!


这是啥意思呢?嘿嘿,


就是说啊,男孩子的责任就是要闯荡江湖,干出一番大事业!


那个大射之礼啊,从天子到咱们小老百姓都得来一套,这可是夏商周三代的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规矩哦!


我听说啊,那些圣明的君主们,都是用射礼来教化百姓的,可没听说过禁止百姓携带弓箭的。


你说禁止弓箭是为了啥呢?


哎呀,不就是为了防止那些盗贼用弓箭,来杀人放火嘛!


但是啊,杀人放火可是要掉脑袋的哟,可这些坏蛋们还是照干不误,说明他们根本就不怕死!


所以啊,我担心的是,坏人拿着弓箭去干坏事,地方官吏们却只能干瞪眼;


而咱们平民百姓呢,想拿弓箭来自卫,却又会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这不是明摆着让坏人嚣张跋扈,剥夺咱们老百姓的自救手段吗?


我觉得这样做可是大大的不妥啊!”


公孙弘这个老兄啊,把这份奏章递上去之后,汉武帝就拿着这份奏章来拷问他。


公孙弘啊,被问得一脸懵逼,嘴巴张得老大,就是蹦不出一个字来。


这不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