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02章 景帝驾崩,武帝上场

作者:叶还生

这皇帝老儿不得不有魄力了,不然老百姓要造反了。


在那个五月的季节,景帝老爷子突然脑洞大开,发了个大招——下了一道诏书!


这诏书上说啊,谁家要是钱财堆积如山,达到了惊人的四万大钱,那就可以摇身一变,走马上任去做官啦!


这消息一传出,那些富家子弟们简直乐开了花,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随时上演“官场现形记”。


可是呢,人算不如天算。


那年秋天,老天爷就像是跟这些准备当官的人,开了个玩笑似的,突然大旱降临,田地都裂开了大口子,老百姓们可真是遭了殃。


那些准备当官的人一看这架势,顿时就愁得跟个苦瓜似的,心想:


“哎呀妈呀,这官还没当上呢,就先遇上了大旱,这运气咋就这么背呢?”


转眼间啊,时间就来到了景帝后三年。


也就是公元前141年的那个冬天。


十月份的时候啊,天上突然出现了个奇观——太阳和月亮就像是被人咬了一口似的,都变得红彤彤的,持续了整整五天!


老百姓们吓得都不敢出门啦,纷纷议论说这是天狗食日,不祥之兆啊!


然而呢,这还没完呢!


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啊,天空中又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吓得人心惊胆战。


那日光啊,都变成了诡异的紫色;


五大行星也玩起了逆行,停留在了太微星座上;


月亮更是像从天廷中部穿过一样诡异。


老百姓们看了这些异象啊,都惊呼:“天哪!这是要塌方了吗?地要陷下去了吗?”


哈哈,结果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正月里,景帝老爷子又来搞事情啦!


这次他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下了一道诏书!


诏书上说啊:“亲们,听好了!


农业才是咱们的天字第一号大业啊!


那些黄金、珍珠、美玉啥的,别看闪闪发光,饿了不能啃,冷了不能穿;


拿它们当钱使,指不定哪天,就变成废纸一张了。


最近收成不好,咋回事儿呢?


估计是大伙儿都跑去干工商,这种耍小聪明的行当了,没人好好种地了呗!


所以啊,我得给那些郡国官员们下个死命令:给我大力发展农业,多种树,多造林!


让老百姓们有衣穿、有饭吃!


哪个官吏要是敢乱来,征发老百姓,去挖那些没用的,黄金珍珠美玉,我就按偷盗处理他!


所得的东西全部充公!


那些二千石以上的大官们,敢包庇纵容的话,也别想好过,一并治罪哈!”


这诏书一下来,那些官员们可就吓得瑟瑟发抖,再也不敢乱来了;


老百姓们也都乐呵呵地回家种地去了;


这天下啊,也就这么慢慢地太平了起来。


说到那年正月十七,皇太子一晃眼就成年了,举办了冠礼大典,那真叫一个少年英俊、风华绝代啊!


就在大家还在为这位小鲜肉太子,欢呼的时候,哎哟哟,不料正月二十七,景帝老爷子在未央宫啪嗒一声就驾崩了!


这可是炸开了锅啊,整个朝廷上下忙得团团转。


这时候,咱们的小鲜肉太子就顺利成章地接了大位,成了一个十六岁的小皇帝,嫩得就像刚出笼的包子似的。


那皇太后自然就升级为太皇太后啦,皇后娘娘也跟着升级成了皇太后。


然后呢,二月初六,大家风风光光地,把孝景皇帝安葬在阳陵,哭得稀里哗啦的。


转眼到了三月,新皇帝一想,咱家人得提携提携啊,于是大手一挥,把自己的亲舅舅,也就是皇太后的同母弟弟田蚡,封了个武安侯,田胜也跟着捞了个周阳侯。


这下好了,外戚的势力,像吹气球一样就膨胀起来了。


这时候,班固这位老书呆子,写汉书的时候,忍不住就开始点赞了:


孔子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啊,现在的民众,跟夏商周三代的圣君推行的王道、达到的大治天下的民众,那是一模一样的!


哈哈,这话可真是说到点儿上了!


你想想看啊,周朝末年秦朝那时候,政治乱得跟麻团一样,法令严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可奸邪盗寇还不是照样四处乱窜?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光靠严刑峻法,那肯定是治不了天下的!


等到汉朝一建立,皇帝们就开始吸取教训了。


他们把那些烦人的法令全都给废了,让老百姓能够喘口气,过上好日子。


特别是到了孝文帝和孝景皇帝,这两位哥们在位的时候,他们就像居家好男人一样,勤俭持家,稳稳当当地治理国家。


就这样啊,在五六十年之间,汉朝的社会风气,一下子就变得淳朴敦厚起来了,大家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哎呀呀,说到这天下大治的时代啊,周朝有那个成王和康王的“成康之治”,


而汉朝呢,就有文帝和景帝的这出“文景之治”,


这两个时代那可真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啊!


老百姓们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文化也繁荣得不得了。


咱们啊,可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好时光啊,不然的话,错过了可就哭都来不及了哟!


我们要忆苦思甜呀。


话说汉朝刚建立那会儿,哎呀妈呀,那可真是个烂摊子啊!


秦末的战乱,简直就像狂风扫落叶一样,把整个社会搞得财力殆尽,老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就说那天子吧,哈哈,堂堂一国之君,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来拉车都办不到,出门都得靠腿儿着,这哪儿像个皇帝样儿啊?


将相们呢?


有的也只能憋屈地,坐那慢吞吞的牛车,估计心里都在骂娘呢!


老百姓更别提了,家里连点儿余粮都没有,钱包比脸还干净!


高祖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后,看着那些商人一个个富得流油,心里那个不平衡啊!


心想:这哪儿行啊?得想法子整整他们!


于是就下命令:商人不许穿丝绸华服、不许坐车骑马,还得交更高的税!


这一下子可把商人们给整惨了,但也没辙儿啊,谁让人家是皇帝老子呢?


高祖这么做啊,一方面是为了羞辱商人,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老大;


另一方面呢,也是为了给朝廷搂点儿钱,毕竟那时候国库空虚得很啊!


后来孝惠帝和高后吕雉当家时,觉得天下好不容易,才太平了点儿,就别再折腾那些商人了。


于是就放松了对他们的限制,但商人的子孙,还是不能当官做吏。


朝廷那时候也算精明了点儿,开始根据官吏的俸禄和官府的开销,来向老百姓收税了。


而从天子到各路诸侯王的领地内呢?


哈哈!那山川秀美、园池佳景、市井繁华,所产生的税收,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了!


朝廷是一分钱都捞不着了!


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再说说那京师的供给问题吧!


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方便的物流运输啊!


靠的都是陆路、水路一点点往京师运东西。


崤山以东那些地方产的粮食,得运过来给各官府用吧?


可费劲巴拉地运来了,也不过每年数十万石而已!


那时候的日子,可真是过得紧巴巴的呀!


估计那时候的官员们,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话说那孝文帝和孝景帝,这俩货可真像是接力赛的兄弟啊!


一个接一个地治理国家,简直是操心得,头发都要掉光了。


他们的风格呢,就像那清淡的小菜,廉洁又勤俭,对百姓的体贴程度,简直比对自己亲妈还亲!


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咱们国家简直就是,风平浪静得可以养鱼了。


只要别碰到什么天灾人祸,老百姓们的小日子,简直比过年还红火,家家户户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攒点儿小私房钱。


那时候的城乡景象啊,粮仓都装得满满的,就像现在的网红直播间,货物堆积如山。


京城的国库里,那钱财多得数都数不清,就像现在的流量明星粉丝数一样,数到一半就放弃了。


粮仓里的粮食也是多到爆仓,有的粮食放得太久,烂掉了都没人来吃,简直就是浪费啊!


那时候的老百姓啊,可真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大街小巷里,马匹比现在的共享单车还普及,随处可见。


田野间呢,马儿们成群结队地奔跑着,就像是现在的跑车车队一样拉风。


那些骑着母马的人都被瞧不起,连参加个聚会都不好意思抬头。


就连看大门的保安大爷都吃得是白米饭、好肉,可见那时候的生活水平,简直高得吓人!


那些做官的人啊,简直就是稳如老狗的,坐在钓鱼台上,官职做得稳稳的,子孙后代都能跟着沾光。


有的人甚至把官名,都当成了自己的姓,可见他们对官职的看重程度,简直比对自己的命还重要。


所以啊,那时候的人们,都特别珍惜自己的生活,遵纪守法得,像是生怕踩到狗屎一样,小心翼翼。


行义为先,避免羞辱,这就是当时人们的座右铭,简直比现在的鸡汤文还要正能量!


不过啊,话又说回来,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可是亘古不变的。


就在这个时期呢,虽然国家富强,百姓富足得,像是泡在蜜罐里一样,甜滋滋的,但是呢,也有一些问题开始冒头了。


有些人,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就开始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了。


他们兼并土地,横行乡里,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就像现在的某些富二代一样,嚣张跋扈得,让人想揍他们一顿。


那些贵族、公卿大夫们呢,也是互相攀比,谁更奢侈,谁更能装逼。


他们的房屋、车辆、衣服,都是越修越华丽,越用越讲究,根本不管,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合不合适。


这种奢侈风气,简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了!


孝武帝时期呢,这种风气就更是变本加厉了!


他老人家对内穷奢极侈,大兴土木;


对外呢又攻打夷狄各族,开疆拓土,简直就是个战争狂人!


这样一来,国家的财富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往外流啊!


老百姓们的小日子呢,也开始过得紧巴巴的了,就像是被捏住了喉咙一样难受!


唉!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世道变化快啊!转眼间就从繁荣昌盛,走向了衰败落寞了!


话说啊,公元前140年,那可是个寒冷的冬天,十月的风都刺骨得能冻僵一头牛。


咱们那位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一拍大腿就下了道诏书,让大臣们赶紧搜罗那些能唠嗑,敢直言不讳的贤才。


他还亲自出题,想瞅瞅这些人才,对治理天下的“道”有啥高见。


嘿,你别说,这一下子就来了一百多个应考的,比赶大集还热闹呢!


其中啊,有个叫董仲舒的哥们儿,他可是个广川来的大才子。


一开口回答武帝的问题,那可是滔滔不绝,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似的。


他说啊,这“道”嘛,就是通往天下太平的康庄大道,那仁义礼乐这些呢,就是咱们走这路上,顺手拈来的小玩意儿,就像走路得迈腿,吃饭得动嘴皮子,一样自然。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