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侠捕诗剑录 > 章节

第6章 两个捕吏

作者:天可汗在梦中6

少年捕快李十二果然在前面的驿站见到了老黄头。


驿站中,李十二郎与伴当捕吏老黄是两个最没地位的官衙公人。


两人只不过是一座县衙中的捕吏。


李十二是个才十七八、还没满二十岁的少年捕快,伴当老黄则是一个五六十岁之间的积年老吏。


李十二身不满五尺,算不上伟岸之人,若不是穿了衙门皂役做公的衣衫,换上一身白衣如雪的衣衫,那人们见了都要称一声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少爷公子的。


李十二的剑眉很挺,一双哆如饿虎的细长的眼睛,很深很亮:深如深渊清潭,深不见底,亮如星曜,直射过来,若有实质。这双眼睛确然适合做公,罪犯若在这双眼睛注视下,有种被看穿一切的虚怯。罪犯若在这双眼睛久视之下,一定无不心理崩溃加以招供的。但李十二这双眼睛,在同僚眼里,便觉得有些孤傲:他的眼睛,他的人,他的精气神,虽在你面前随随便便站着,但他仿佛不是置身在人间,而是漫步于云天之上,是一个睥睨人间的神仙,仿佛在他一挥之间,可令一切都烟消云散。


于是,在上司眼里,李十二这双眼睛,就有些孤直犯上了。


于是,便有了这次李十二与老黄的追捕逃犯的隔道跨府的远行。


两人的行程是由蜀中出蜀,东行北上,目的地遥指东都洛阳,目标人物则是罪犯、前县官段简。罪犯的犯罪事由,便是于其任上逼害死了朝廷官员陈伯玉。


事发长安二年,那年是壬寅年,正是李十二出生的次年。距今已十六七年了。


陈伯玉是谁呢?竟遭县官迫害死?而且竟还有着显然不低的官身,被称为朝廷官员?


原来这陈伯玉,伯玉是他的字,说起他的名子昂,提及陈子昂,凡读过一些书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诗人陈子昂,乃大唐一代诗祖。


陈子昂写过四句诗,空前绝后,写尽了一代绝世人物的情怀——


前不见古人,


后来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四句诗被少年李十二读到,拍案叫绝:嗨,真是天下独步的英雄之诗!


这四句诗后来就成了李十二到射洪县衙当衙役的原因,因为他与陈子昂虽然同是剑南道隶属下的人士,但陈子昂是梓州射洪县人,而他李十二是绵州彰明县人。李十二通过家中势力人脉关系,花了钱辗转入了射洪县衙门当衙役,便是冲着要为陈子昂报仇雪恨而来的。


陈子昂,是有官身的,他是朝廷的右拾遗与待诏,生前深受天后武则天器重。陈子昂有着官衔官身,但在回家守制居家时,因为家中巨大的财富遭眼红和在官场上得罪大权在握的武三思辈,被武氏走狗、射洪县令段简迫害而死。


陈子昂被害死已经十九年,但李十二自知道这件事起,一直记着这件事。等李十二拜师剑术学就,又拜赵太宾为师三年出师,文武两成、将至丁年可以出道之时,李十二便来到了射洪县衙当了捕役捕吏。他来后,又翻起县中积案卷宗,引朝廷法典六典,要求追捕前县令段简归案,让之服罪伏法。


新任的射洪县令也佩服陈子昂为人,为陈子昂之死而扼腕叹息的。但苦于没有得力之人可用,也没人适合出头来为陈子昂报仇翻案,以致让陈子昂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他上任之初,曾得到陈子昂生前知交、官侠、曾任通泉县令的宰相郭元振的吩咐,让他若有为陈子昂报仇的机会,务必为伯玉公伸冤雪恨。因为郭元振所任通泉县令的通泉县,就是现在的射洪县。但郭公郭元振说这话时,还在宰相任上,后来因骊山讲武被皇帝以军容不整借故治罪,相位自然就没有了,先是流放新州,后于赴饶州司马途中郁郁而终。因此这件事便不曾妄动。今见有青年公人勇于出头,要为陈拾遗之死报仇雪恨,追捕段简,便乘机加以支持。为怕才入此道的李十二不谙此行实务,昧于同各地官场打交道的规矩与手段,便遣了老吏役老黄带了李十二一道公干。


于是便有了两人出蜀中剑南道,远奔洛阳之行。


李十二对这个老黄,自是不熟的。他才到射洪县衙几个月时间,只是熟悉了县衙内外与做事做公的各项规矩。此前他是在自己的彰明县衙募应衙役,作了个雏鸟捕快,那也不过是为了好辗转到射洪县作公所要的必要资历身份而已。李十二两地衙门任职的时间加起来才一年多,算是基本上熟悉了一座县衙的运作诸般细节。


按这李十二的性子,原是不耐这般庶务的,但为了为陈伯玉公报仇雪恨,他就都接受了下来,至少明面上点卯应役时间内,守着一个衙役的本职职份。一旦目的达到,李十二拿着公文与公人身份的腰牌捕令上路,那就是龙归大海,虎入森林,只觉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心志适意,如鸟在天空翱翔,小鱼儿在江河里自由摆尾一般,美得都快胁下生风,背上生翼,快要飞起来了。


因此,当他在驿站上读书倦时睡着时,嘴角还挂着一缕笑意,显得十分可爱。


和李十二的一身轻松、心满意足入睡不同,捕役老黄则是心事重重。


因为在小小的射洪县蛰伏,匿名藏姓当一个衙役捕头,只不过是老黄明面上的身份,他暗中的身份、来历十分惊人:他的条陈奏折,可以上达天听。


因为他本就是当今开元皇帝李隆基的亲信心腹之一,曾在大内作为内侍卫。他的本名皇甫摘星,外号“无影鬼捕”,由于武功高,对皇帝绝对忠诚,使得他成为当年在暗地里为李隆基执行任务的有力人手之一。


想开元皇帝李隆基一路上走过来,也是经历了刀光剑影、血海尸山,风云激荡、生死俄顷的。


皇甫摘星早在当今皇帝李隆基当年还在潞州别驾任上时便跟从的,算是“从龙之人”。


在潞州时,当时有黄龙白日升天。


作为轻功盖世的武林高手,在李隆基命令之下,他曾在地上施展绝顶轻功追赶黄龙升天一气追了百里路程,但最后吃龙尾一扫的龙卷风拂中,从高山上坠落,跛一足。若不是后来得遇药王菩萨妙应真人孙十常妙手治疗,他就是个残疾之辈。


从天后时代,到中宗时代,到睿宗称帝,皇甫摘星跟随李隆基一路上走来也实不容易。先诛韦后,后诛太平公主一党。诛韦后时,皇甫摘星随李仙凫率右万骑攻打白兽门。诛太平公主一党之役,当年李隆基所率三百骑中,就有与王毛仲、高力士一起出战的他:皇甫摘星。


待李隆基稳定了帝位,因为“玄铁宝匮”之事,他被李隆基作为暗子,派往蜀中,监视剑南道。


因为剑南道,是李唐江山宗室陇西李氏的关键祖地之一。


李氏宗室帝族祖先李虎李龙迁死后,归葬龙州牛心山。


当年,南朝梁末,镇守四川的梁朝武陵王萧纪命令氐族豪强李龙迁在牛心山筑城。李龙迁后身故,就归葬在牛心山侧,并修有庙宇。


这个李龙迁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


陇西成纪人李虎其人,字威猛,别名叫龙迁,妻子梁氏,为南北朝时期将领、名臣,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封爵陇西郡公。北周时期国感念李虎当年功绩追封唐国公。唐国公后为李昞所继,传给八岁的李渊。李渊称帝后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其迁葬地为永康陵。可以说,若不是西魏北周追封这个李龙迁李威猛李虎为唐国公,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朝了。当年李渊称唐国公,就是承西魏北周祖爵而来。


当地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李龙迁修建了一座祠堂,称当地人称之为“李古人庙”。追根刨地说来,龙州牛心山这个李龙迁当年归葬地,才是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威猛李虎真正的祖坟坟墓。


当年天后武则天称帝建大周之后,为了彻底破坏李家龙脉风水,居然派人到龙州牛心山,将牛心山当年埋葬李龙迁的地方开凿了一道大沟,意在破坏李家祖坟的风水龙脉。据说在凿山的时候,凿出的水变成了赤色腥秽的液体,武则天听闻后这才安心。但世事终究人力比不得天心,李唐宗室终究还是得了人心,天后绝代雄主,最后还是被迫还江山给了李唐。


而武氏与李氏两族势力明争暗斗,自天后称帝后一直未停止过。


为了天下安稳,先有天后这一出破坏龙脉之事,后又因为“玄铁宝匮”事由,才有皇帝李隆基派皇甫摘星潜伏蜀中之举。


而让皇甫摘星警惕的是,这个李十二,他出自绵州陇西院一支。


陇西院,是龙州李龙迁一族的家庙所在。名字所得,便是因当年李威猛李虎得封陇西郡公。


而让皇甫摘星潜伏剑南道的另一原因的“玄铁宝匮”,与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弑太子李建成夺大唐江山有关。是李世民当年为了收服太子东宫在朝野的势力,与太子当年部属魏征等所签的秘约所藏之“宝匮”,里边秘约,涉及到江山之争。


而当年大唐太子李建成,被唐高祖李渊所封的爵号,与当年李龙迁所得一样,也都是陇西郡公。


据那李十二自承家世来历,他来自陇西院李氏,是否就是涉及到“玄铁宝匮”秘辛的当年息王(隐太子)李建成一脉后人,堪值可疑!


当皇甫摘量把这一切通过他的特殊渠道飞鸽传书上达天听之后,得到的谕示,是“静观其后”。


这,也是促成李十二这次出蜀远赴东都洛阳的背后另一个因素。


当然这一切,那个嘴角在梦中上翘露出微笑的李十二,是不知道的。


李十二所知的,就是这个老黄,马脸,刀眉,鹰目,花白胡须凌乱,确有一个大红的酒糟鼻子。这个酒糟大鼻子使得这个显得精悍与威棱的老头变得不那么凶巴巴了,甚至在呲着黄板牙说笑话时,觉得有三分可亲可爱来。


如果李十二是一只官场里无害的小白兔,那捕头老黄,就是一只打扮成人畜无害的羊相的“狼外公”。


老黄之所以不是狼外婆,因为老黄不用怀疑其性别,百分百是雄性的,属公。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侠捕诗剑录》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