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侠捕诗剑录 > 章节

第398章 旷野箫音

作者:天可汗在梦中6

那箫声不绝如缕,如诉如泣,在远方响着。


这箫声对夏十二有种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他向那箫声行去。


夏十二在这原野上已流浪了两天了,从与方丽珑分手出来,他不择方向,一路狂行,心中痛苦,若沸欲疯。不自觉中,他施出了绝顶轻功,凌空飞行,如一头大鸟,疾掠远方。直到走累了,才在一处树林里找了个树洞,昏昏睡去。


第二天,夏十二茫无目标地行走在这片原野上。远处有一座山在天边静静地立着,白云隐约,九月的风,若有若无地起伏在远处,身边的枫叶,一片,一片地静静中脱落树身,飘落向地面。在与地面相接触的一刹那,发出一声轻微的声音。夏十二的心里有着一声一声叹息,每一声叹息,引起一段当年与方丽珑相处的往事。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千里寻访的一片情意,便这样化为流水,成为生命的一片落叶,谢落。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那一缕隐约的箫声,在远方魅惑地响起。那箫声,仿佛在抚慰他受伤的心。使他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吸引他走过去。


一片数百棵柏树密围的林子,里面是一片白杨、松柏、桧、楷、桃、李交植而成的树园。箫声就从这树园深处缓缓飘出。


夏十二一步步地走近去,穿过无数棵树,最后看到那个吹箫的人,一身黑衣,执管低首吹着,这人背对太阳,面向一块汉白玉的墓碑,坐着吹箫,阳光下,这人科头不巾的后首,华发萧疏,是个已上年岁的儒士。


夏十二不敢惊扰吹箫人,悄然而立于一棵树后,听着箫声,直听得泪眼婆娑。


那是一支悲曲,悼亡之曲。夏十二感受得到,吹箫者对墓中长眠者那片难忘的深情。百年后,如果他还在,也能箫,而丽珑已逝,在无人可见的场合,他也愿这样用这低徊的箫声,倾吐他绵绵哀婉之思。


也不知何时,吹箫已止。但夏十二的心中,仿佛还有不尽的箫声在耳中,在心中徘徊不去,缠绵回荡。唉,丽珑,她,她竟这样拒绝我,过她的富贵生涯去了。一切的美好,都已落空。幸福,在憧憬中满蕴,又在现实中倾覆,粉碎,化为扎心的刺痛。痛何绵绵,痛何能绝?


夏十二心里念及于此,泪,不觉又无声地淌了下来。


夏十二等到从痛苦的麻木里清醒过来,陡然发觉天已暗下来了,时已入暮。入眼的汉白玉墓碑,在暮色里白得惨白,苍白,如美人失血的脸色。碑前供养的虞美人,在晚风里


摇曳,似在为远逝者招魂。


夏十二不由长长地叹一口气。


夏十二这口长长的气将叹完时,蓦地心里生了种感应,回过头来看向身后。


身后,一个黑衣人宽袍博带,相貌儒雅,态度沉静,静静地立在一棵李树下。


这人高髻突颅,下巴前兜,略带些胡相,鼻梁高挺,双目俊美深邃,显得身份高贵,但态度平易至极,让人产生一种孺慕之感。


这人,就是那个吹箫人,但从正面看,并不显得这样老态,与从背后看,简直视若二人。


那人见夏十二望着他,微微一笑,道:“年青人,再不从箫境里出来,天就黑了。”


夏十二欲言还休,叹了一口气。


那人也发一声轻喟,道:“伤心人别有怀抱。想不到我的箫曲,引发了你这么多的泪水。”


夏十二至此,才想起该怎样回话了:“敢问先生,适才奏的那支伤心的曲子,叫什么名字?”


那人道:“这是在下依汉武赋意自度的箫曲,依赋名,姑名之为《李夫人赋》。”


夏十二学问不高,不知这首赋是汉赋中的名篇,也是中国自立文字以来,继《诗经》中的《葛生》之后又一悼亡名篇。听后不以为意的哦了一声,但在心中记住了这首曲名、赋名。


那人因夏十二之问,触动情怀,轻吟道:


“美连娟以修嫮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


那人低声吟诵完,一顿叹道:“‘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魂之纷纷兮,哀徘徊以踌蹰。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浸淫惝怳,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幽明相隔,伊人已远,汉武此赋,写尽深情哀婉。他与李夫人之情,就像我与阿芷之情。”


夏十二听不懂那人所吟诵赋词与意思,但最后几句话是听懂了。他听“阿芷”两字时,眼睛正好落在墓碑所刻墓主名字上,恰是“阿芷”两字,那笔致正是国初禇遂良的风格,清雅纤修,让人想及长眠墓中人的生前形象,大概也是这般纤秀清丽的。


夏十二再不明白,也已明白,这吹箫人,吹箫是为了怀念这位已逝的夫人。


夏十二不想自己竟闯进别人的墓园,闯进别人情感的领地来了,不由有些发窘,喃喃道:“不知先生是怀念令正,小可,小可太也冒失、莽撞了。”


吹箫人说:“这须也怪不得你。你是被箫声吸引过来的。”吹箫人说至此,一顿,道:“她已走了十三年了。”说完这句,他又一声轻叹,“逝者已矣,生者长哀。她在九泉之下,能知我这心意么?想当年,我雄心壮志,潜回经营大业,不想连累她过度,竟令她早逝!唉,王图霸业何足道,我此时只想,她能复生,我便平平庸庸过此生,也足够快乐了。只是,此时想起,一切都晚了!迟了!”


吹箫人说到这里,又一叹,道:“她一走,这几年我意志消沉,难以自振。但若长此以往,我又如何对得起为家族大业耗尽心血的夫人?我这是最后一次来这吹箫怀念她了。自明日起,对她最好的怀念,便是重振雄心,为大业宏图,竭精极虑,尽奋才智!若已尽心尽力而事不偕,此关乎天矣,非战之罪!”


吹箫人说到后来,语音中不由有了金属之音,若兵戈发出铿锵之音。其气息雄远,慑服人心,令夏十二在侧,不由为之生栗栗不安之意。


夏十二至此,才发觉,这吹箫人,应是一个武学气功的大高手。


夏十二屏息静气,恭声问道:“在下夏恒,表字长生,自扬州府来。敢请教先生台甫?”


吹箫人闻言,看了夏十二一眼,指着身后李树说:“这棵树,便是老夫之姓。至于名字,你……就叫我‘客’吧。我在这里,不过是个迁移而来的外来客!”


夏十二看着李树,道:“原来先生是国姓。在下失敬了。”


夏十二这样说,心里对吹箫人只告诉姓,而让人叫他为“李客”感到不太顺理成章。但想到江湖之大,异人处事,不以常度,有骆宾王、朱成碧成例在前,便也默认了。


李客大笑一声,道:“什么国姓不国姓?江山易主,士族受抑,便山东世家豪族,也都成寻常百姓家了。”李客说至此,望向夏十二:“相逢即是缘。天将入黑,小兄弟如不弃,便上老夫家一宿如何?”


夏十二踌蹰四望,问道:“我茫无方向而行,不想遇到先生。这是什么地方?”


李客说:“这是绵州昌明县境内。你曾见过远处那山否?”见夏十二点头,李客道,“那便是大匡山。这儿东去,便可到梓潼、剑阁了。”


听李客这一说,夏十二不由啊地发出一声惊讶。原来他在这段时间内,竟从成都府跑到绵州来了!


夏十二忽想起,那李十二李白与月圆姑娘,便住在绵州陇西院一带。


他乡念故知。虽说夏十二与李白并无深交,但在心里面,他与李白已交往已久。再说,不管这么说,他也算是救李白命的有功者!如果陇西院相去不远,又何必再麻烦这个素昧平生的李客呢?


夏十二想到这里,向李客问道:“不知,这儿距绵州陇西院有多远?”


李客闻言,眉一沉,双目炯炯,望向夏十二:“你知道陇西院?都对陇西院知道些什么?”


夏十二见李客神情严肃,似是对此颇为认真,不敢虚说,当下老实承认道:“小可对陇西院可说是一无所知。但小可有一个相识,该是住在陇西院一带。”


李客看着夏十二,神情略有缓和,说:“老夫对这一带还算熟悉,且说来听听,说不定还是老夫认识的。若是顺路,我还可送你去。”


夏十二心里默了一默,望向李客:“这人说来,颇有名声,便中蜀中闻名的诗剑两妙的白衣剑侠,李十二。”


夏十二这一说出,心里极为紧张,紧紧盯着李客反映,因为他隐约听说李十二李白是出身“天下第一房”的。近来为了应付大事回到陇西院去的。也不知究竟是怎样的大事?这李客武功奇高,显非常人,不知于李十二李白,是敌是友?若这李客要对李十二李白不利,说不得,就在这里,与这李客作番生死之斗了!


李客听夏十二这一说,脸上骤放笑容,如阴天峡谷陡投阳光,阴霾尽扫,朗声笑道:“如此,若老夫猜得不错,你就是另一个十二郎,夏十二了!”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侠捕诗剑录》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