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侠捕诗剑录 > 章节

第198章 四杰之首

作者:天可汗在梦中6

皇甫摘星行若无事地笑笑:“在下是谁家的看门狗都没事,反正现在在下在大内作事,为皇上与高公公所遣办事,官为从六品,比某些性格偏急、不堪大任之辈,只配作什么临海丞之类七八九品绿豆芝麻官的人来得强!”


寂然闻言,全身一震,脸上泛起一阵红潮怒色,怒视皇甫摘星:“你……!”


这时一人朗声笑道:“骆老前辈,这皇甫鬼捕正是要吊你的火来,好让你自行承认身份,你又何必当真?”


随说话声,一个人施施然而出,来到了皇甫摘星与寂然老僧之间。


皇甫摘星见来人,嘿地一笑:“李公子,你倒真来得及时。”


来人书生打扮,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正是与皇甫摘星在洛阳千金博庄朝过面的那个精鉴书画的李公子。


李公子向皇甫摘星看了一眼后,却是向寂然恭恭敬敬行礼,拜揖道:“山东任城李园李家不肖子弟李挺,见过骆老前辈。”


寂然冷泠道:“什么骆老前辈驼老后辈的,骆驼穿不过针眼。”


李挺淡淡一笑,向寂然漫吟道:


“解鞅欲言归,执袂怆多违。


北梁俱握手,南浦共沾衣。


别情伤去盖,离念惜徂辉。


知音何所托,木落雁南飞。”


寂然闻吟,注视李挺良久,然后点头道:“不错,这是老衲给献珍的题句。你果然是献珍的子弟。”


李挺以敬慕的眼神看着寂然:“想老前辈当年从军西戎,宦游蜀中,身为侍御史,忧国忧民,数上疏言事,风骨鲠直。因忤权贵,遭到栽诬,谪迁临海。武后临朝,李唐崩溃。李敬业举义兵相抗,老前辈以一篇檄文风行天下,令不可一世的女主震惊于深宫。人生轰烈、叱咤风云若此,夫复何憾?!四杰威名,将名传千代矣。若夫庸官俗吏、无才小人,嫉妒文华,妄自轻薄为文,诚为可哂、可叹!”


寂然闻言,看着天上云舒云卷,默然良久,末了化为悠然一叹,道:“前尘旧事,恍若隔世。旧雨新知,良足承爱。献珍有子若此,亦足以欣慰了。不过,老衲虽在,骆宾王已矣。江河行地,日月经天,老衲于中,受惠无穷。青灯黄卷,红鱼清磬,晨钟暮鼓,寂然身名,此中亦自得其安乐。正可谓其乐也欣欣,其愉也休休。”


原来,这寂然大师正是当年李敬业兵败后遁入空门的一代文豪骆宾王。骆宾王落发为僧易容变貌,借僧人身份往来江淮、钱塘一带。他本是骛州义乌人,被谪浙江临海,虽遁入空门,还是难却故园之思,常由扬州狼山一带渡江南下,勾留浙江。当年武后与武周权贵搜捕骆宾王甚急,任城李园园长李员外对骆宾王容留经年,并出资捐助这狼山慈航院,才使骆宾王落发为僧于此。故虽往来江浙,游踪不定,终使人无所窥其所终。


李挺刚才所吟诗作,乃是骆宾王书以赠李宝的诗句,出自骆宾王名诗《畴昔篇》。


皇甫摘星一直忍而不发,至此才发话道:“骆先生,你们故旧相认,可喜可贺啊。今上一直念你大才,既已重现江湖,不若与我上长安吧。帝京风物胜昔,想先生重游,一定会感慨无穷。”


骆宾王淡然一笑,道:“老衲老矣,就终老于此,哪儿也不去了。一月前老衲托人捎话任城,很高兴故人之子能应约来此,与老衲最后聚上一聚。”


骆宾王说到这里,望向李挺:“你所约的人来了吗?”


李挺正要作答,却听一人长歌道: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阁道岧峣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这人才咏至此,却听另一条宏亮如雷的嗓门接着唱道: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两人所唱和之歌,也都为骆宾王之诗。出自骆宾王另一诗篇《军中行路难》。


众人闻声,向两个方向的来人看去,先歌唱之人乘小舟从江止游沿江而下。小舟双人双桨,斗笠蓑衣,舟行如飞而来。船头立着一个身材高逸清挺的青衣文士,脸型略长,鼻直口方,剑眉浓烈,斜掠入鬓,衣袂临风,潇洒出尘。


待舟至江边一丈许,也不见这文士怎样做势,已轻飘飘地跳上岸来。皇甫摘星见了此人,眉眼一凛,阴声道:“吴先生,久违了!”


那文士剑眉一扬,大笑揖手道:“幸会,幸会,在这紫琅山下,竟又幸会钦差名捕大人!”


——这由江上小舟上岸的文士,正是“天下第一房”的吴指南。


而后面接唱之人,科头皂服,浓眉大眼,满腮于思,脸如满月,身材魁梧雄壮,腰佩长剑,虎步如风,牵马而至,正是金吾长史张伯高张旭。


张旭向寂然——骆宾王深深一揖,笑道:“张某平生佩服之人甚少。以诗文而言,在我朝不过两个半。你是半个之一。观光先生,你是文赋强过诗歌。诗歌中那些数字太多,这一点不能让某佩服。”


皇甫摘星冷笑接口:“什么‘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什么‘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骆先生这些句子,在下初在宫内作事时,姜大人与高公公勒令我们背诵,说如此好记住帝京形势,可把我背得眼花缭乱。”


张旭横了皇甫摘星一眼,向骆宾王说:“《帝京篇》是天下名诗,写京城胜概,自有伟丽气象。《在狱咏蝉》更是不可多得的好诗!只是先生之诗歌比起《萤火赋》、《荡子从军赋》与那篇名扬天下的檄文,情志虽高,才藻纵富,情势文气却欠盛大。那《荡子从军赋》,开头这几句写得多有气势?!”


张旭说到这里,随即高声吟道:


“‘胡兵十万起妖氛,汉骑三千扫阵云。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壮思豪情,气概不凡。不亏为四杰之首!”


吴指南插言道:


“前辈高人,自有非常气度。不才曾闻传言,说宋五贬还,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吟诗得开首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隐寂寥。’翻来覆去两句,一时难以续下。适逢有老僧燃灯坐禅,问道:为何一直反复两句?宋五说,欲题此寺而诗思一时跟不上。僧笑道: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五因此而文思豁然开通,遂成全诗。但纵观全篇,这老僧所说两句诗,依旧是诗中最为警策之句,气势超凌。宋五第二天再来找老僧,寺中告以老僧已连夜走了,并说这老僧就是前辈。现在值前辈本人具在,不才倒想知晓此事真伪?”


骆宾王淡淡一笑道:“我与宋五宋之问,是多年之交。他岂不会识我?如是我,他岂会不识?这只不过江湖传言而已。”


皇甫摘星哈地仰天一笑,道:“骆先生,你把宋五宋之问看得太高了。那时敝人恰在钱塘,是宋之问自已怀疑这老僧就是你,并向官府告发的。敝人是次日一大早包围灵隐寺的大内三十六高手之一。唉,不意被你警觉,连夜北逃了。宋之问人品卑下,你又何必为他遮掩?宋五当初没认出你来,是因为你易容有方,又是僧人打扮,逼着嗓子与他说话,他一时未能马上想到是你。但他是何等聪明之人?未及天明便已知是你。只是,还是不及你敏捷多智,终给你逃之夭夭,神龙见首不见尾也。”


骆宾王长叹一声,道:“世人都恨宋五无行。但他确是爱诗成狂的大才。张燕公与徐坚月旦人物,称宋五与李峤、崔融、薛稷一样,都是所作诗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可谓公允之论。君子有成人之美。诸位又何必喋喋于其偶尔之失?试问‘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这等诗句,细密含蓄,非宋五,谁能写出?”


张旭闻言,摇头道:“先生总是太慈悲。你这等顾宋五,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刘廷芝之冤,何人诉申?”


原来宋之问的外甥是诗人刘希夷。刘希夷字廷芝。其所作《白头吟》中有两句诗,就是张旭刚才所说的“年年岁岁”两句。宋之问特别喜欢这两句诗,但刘希夷本人嫌这两句诗不好,因为这两句诗和他另两句诗“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似乎都有预言诗人自己短命的诗谶之意。宋之问知道刘希夷未把这两句诗传出去,就求刘希夷把这两句诗转让给他作诗之用,刘希夷当时答应了。但后来刘希夷还是把这两句诗自己传了出去,没给宋之问。宋之问对外甥欺骗自己十分愤怒,就派家丁把刘希夷痛打一阵,最后家丁用土袋子把刘希夷给活活压死在旅舍中。


骆宾王闻言,神情一震,随后连念佛号,道:“善哉善哉,世人行善作孽,到头来各有果报。宋五之作孽种因,数年前业已得其果报也。(小说中所写时间,距宋之问流钦州后因御史劾奏而被睿宗赐死于太极元年,业过七八年矣。——笔者特注。)施主又何必再斤斤于此?大智慧人,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美恶甄别,得其美,弃其恶,如此方为大善业也。”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侠捕诗剑录》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