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吕布,武破诸天 > 章节

第22章 王生,允也

作者:素笔书生

这一天,注定让洛阳城内不得安宁。


因为,一条劲爆的消息,在无数有心人的眼帘之中传递开来。


并州军的领头人,吕布与西凉军的人之间,在皇宫里面,爆发暴力冲突了!


本来吧,并州兵马与西凉兵马之间的不和,也多多少少是众所周知的。


可问题是,这一次,出现的可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矛盾。


是那种真刀真枪,爆发的流血冲突!


死了几十个西凉士兵。


还狠狠的,揍了一顿西凉将领胡轸。


而且,吕布在做完这些之后,还公然放出话来。


他接下来,还要去西凉军的军营里面,进行挑衅!


这样一来,可就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难不成,吕布要搞事情?


要知道,他的手下,现在可是有两万多并州兵马在侧的啊!


京都里面,不会又出现一次兵变吧?


一时之间,各种针对性的猜测,参差不齐。


要知道,在最近这段时间里面,本来就因为董卓有意放纵麾下的那些西凉诸将还有西凉军士兵们,逐渐的开始肆虐京都洛阳的缘故。


洛阳城内的所有人,脑袋里的那根弦,其实都一直是绷得紧紧的。


因此,一旦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都传递的很快。


如此劲爆,且非常刺激的消息。


没用多长时间,就已经被人传到了王允的耳里。


让本来正在书房里面的王允,当即就蹙眉,放下手中的书册,长叹了一口气,半是感慨半是无奈:“真是多事之秋!”


“不过,也是一个搅乱局势的机会…”


沉吟片刻,他就第一时间关于此事的后续,开始思索起来。


王允,可不简单。


他所在的王氏家族。


本来就是山西那边的名门望族。


不仅仅是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王家的威望,颇高。


王允,更是当代的佼佼者。


昔日有同郡的郭泰,看到他后就感到奇特,说:“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便与之结为好友。


可以说,王允,就是当今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


少时就有节操,志在立功。


能文能武?,不但懂晓经学,还能骑马射箭。


这个人的性格,用一个字形容是刚。


用两个字来形容是刚直。


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刚棱疾恶。


早在黄巾之乱的时候,王允也是能披甲指挥,和皇甫嵩一起同时去接受黄巾的投降。


只不过,之前跟中常侍斗争失败隐居。


不过,很快又随着何进重新开始了仕途。


纵观他的人生路径,就是典型的名士路径。


青少年时代,就有大名士为他宣传造势。


三公级别的高官,抢着要他到自己的部门来工作。


一路和宦官集团作斗争。


他一生唯一改变了自己性格的时候,就是和董卓同朝的时候。


在董卓进驻洛阳过程的时候,迎立少帝,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进驻洛阳后,董卓又多次赤裸裸地表现出对权力的贪婪欲望。


他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统收兵权,控制朝廷。


董卓完全是以暴力夺权,又将暴力充斥于新朝。


以严刑胁众,人不自保,群僚内外莫能自固。


引起关东士大夫的反感和恐惧。


乃至于如今,更是纵容军士在洛阳附近杀掳。


使得社会的基本秩序荡然无存,更造成各阶层对其政权普遍的敌意。


所以,尽管董卓获得了“讨灭宦竖”的名声,尽管他用心笼络党人名士,党人名士最终还是要与他分道扬镳。


而从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中,王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个人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


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去进行遏制,乃至想办法除掉董卓。


可是,如今丁原败亡。


董卓手中又掌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党羽众多。


而且董卓本人凶残毒辣,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


要知道如今的洛阳,已经没有能够制约董卓的人了。


更何况,要想除掉董卓,绝不仅仅只是安排人手去进行刺杀,就可以简单完事的。


在刺杀之前,如何去团结各方,在刺杀后如何迅速稳定朝局,安抚军心,是一个不得不提前规避的问题。


否则,他们身死是小。


要是让年幼的皇帝,也跟着一起冒风险的话,他们可就要遗臭万年了。


董卓是地方军阀,边将出身,积累军功而至高位。


其实,在门第观念很重的东汉末年,武将的地位,是远远都不如士族的。


当初的董卓,甚至在进京之前,都一直被认为是袁家的故吏,只是因为曾经跟执金吾袁滂共事过。


这个时候的政治环境,就是大将军开府外戚执政。


而宦官作为皇权的衍生。


天下士族则是朝廷的中间力量。


三种力量,维持朝廷的平衡。


所以,董卓为代表的边将,根本不被放在朝廷诸多大臣的眼里。


董卓进京执政之后的情况,也是因为外戚和宦官同归于尽,士族和边将成为仅存的政治力量。


根据东汉两百年政治斗争,边将都是不重要的配角,对朝廷没有影响力,属于可以随意打发的小角色。


可是在外戚和宦官都没有的时候,士族失去支持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斗不过边将了。


其实东汉三国时期的军阀,无非两种。


一种是世家大族,比如袁绍、袁术、刘表、刘焉、陶谦这些都是士族。


另外的其实多是边将,诸如董卓、刘备、孙坚、吕布、臧霸等人。


这一点,其实也是因为两汉时期,中央的兵力并不强,一般的常备部队,仅数千人。


真正掌握部队的,都是边将重镇。


尤其是在羌族之乱,消耗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那些围绕羌族之乱造就的边将集团,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实力。


不过,正常情况下,边将的势力并不在朝廷,而在军队。


所以,在董卓进入洛阳,不论背后是怎样的阴谋,董卓本身的势力,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于是,王允表面上开始一味听任。


甚至顺从董卓的安排,只是为了能够让董卓能够,放松对于自己的戒备。


实际上,王允他却在私下里面细心的计划着,周密布置。


董卓大军正式进入洛阳后,为了站稳脚跟和扩大势力,曾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


王允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


甚至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信任。


所以,董卓见王允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


于是,便把王允当作了自己的心腹亲信,之后更是对王允不生丝毫疑心。


无论朝政大小,都托付给王允处理。


放眼东汉的官制。


一个官员,如果同时拥有领导百官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那么,不管他的官名叫什么,他就是真宰相。


而东汉的制度,一般是避免出现真宰相。所以把宰相的权力拆开了。


百官之首的职位,是司徒。


国家的决策机关,是尚书台。


作为东汉实际上决策和发号施令中枢机关,就连皇帝的诏令由尚书草拟,官吏的任命尚书也可以过问。


可以说整个东汉政务,均归尚书台管理。


其主官尚书令,在制度上属于少府,秩仅千石,实际直接对皇帝负责,总揽事权。


但现在的王允,既是司徒又是尚书令,那就是相当于是宰相了。


所以,在董卓入朝之后,王允更是做到司徒兼尚书令的文臣巅峰了。


于是,他就开始忽悠着董卓,去给党人平反。


给名士官做。


同时不给董卓自己手下的军人,特别好的职务。


于是,虽然局面已经够糟了,但也算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三国:开局吕布,武破诸天》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