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清:手能伸进游戏?开局核潜艇 > 章节

第718章庸才提供助力

作者:只想摆烂1

第718章庸才提供助力


刘大同如今在将军府的职务,犹如一个深陷琐事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地位虽显卑微,却承担着繁重的任务,但缺乏显赫的出身背景使他在晋升阶梯上显得步履维艰。


他身为一名汉族贡士,尽管才华横溢,也只是为文绪这样的庸才提供助力,一旦文绪稳坐高位,他恐怕永远只能甘当劳碌的勤务员。


将军府的文书工作,大半都经由他处理,他对那位郑总督的了解远胜过文绪。


他是个聪明人,深知像郑兴这样被钦点为钦差北上划定边界的官员,绝非一心只为仕途之人会选择的职责。


曾纪泽和毛子在伊犁问题上的争执持续两年,背后是强大的湘军和威震一方的左宗棠,他们才勉强维持平衡。


然而,郑总督显然不是那种主动找苦吃的官员,他对于边塞与俄国的冲突,只是表面漠视,私下里却深思熟虑。


然而,以刘大同的洞察力,他无法理解郑兴那种倡导人民战争的战略深度,毕竟郑总督是以“乡镇巡逻”的名义巧妙实施的。


但这并未削弱他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因此,他决定借此机会寻求突破,为自己争取一份功业。


虽然郑兴手下的军队实力雄厚,但在北方,人力资源和海军优势暂时无从施展,这让他的决策变得复杂。


然而,刘大同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建议,直接而犀利。


初次会面,两人之间交流的效率极高,刘大同开门见山地问道:“郑总督,你是否打算与俄国人交战。”


郑兴并未立即回答,只是审视了他片刻,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


这一举动瞬间点亮了刘大同的希望,他认为郑总督点头是对他的策略表示认同,摇头则意味着此事不宜公开讨论。


实际上,郑兴的点头和摇头并非深意,如果他知道会被如此解读,可能会觉得啼笑皆非。


他的动作只是表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刘大同眼中,这次的赌注是他基于郑总督以往对外战胜利记录的判断,但面对黑龙江的特殊形势,仅凭两百多名士兵,能否驱逐俄国人,仍是未知数。


关键的突破口在于兵源,刘大同开始阐述:“郑大人,黑龙江并非只有文绪拥有兵力……”


嗯……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显然令他有些惊讶,黑龙江将军文绪身为该地区的军事与行政巨头,竟然在其管辖之外仍有部队存在?这似乎难以置信……刘泰见到郑兴那充满好奇且略显疑惑的神情,意识到自己的策略已见成效,这无疑是他打开局面的关键,“报告,黑龙江将军的职责包括军事和民事管理,不过两年以前,呼伦贝尔的副都统位置就已不存在了,其驻军也随之削减。


但有一支队伍,却并未完全裁撤。”


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郑大总督也被这消息惊愕不已,他深知在这个时代,唯有像他这样的非凡穿越者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莫非呼伦贝尔也出现了重生者?他们竟不愿放弃手中的军队,养兵可不是小数目,那可是烧钱的勾当……不过,刘泰随后的解释,为他的困惑提供了答案。


大人,这支队伍属于蒙古八旗,自康熙皇帝统一内外蒙古并纳入八旗体系后,满八旗的力量已衰弱不堪。


外蒙八十六旗和内蒙四十九旗也元气大伤,后来的精锐又在平捻战争中损失惨重,导致关内的蒙古八旗几乎消失。”


那么你所说的蒙古八旗……


齐齐哈尔自然没有正规的蒙古八旗,只是在呼伦贝尔,依旧有两个蒙古旗的存在!每个旗盟都有一定的自治权利。”


郑兴对这个建议感到有些犹豫,他曾经有两个计划,其中之一是以吉林练军的旗号增强本地防御力量,但这名义并不稳固,虽然可能不会引起问题,但名不正言不顺。


而刘泰提出的方案,为他打开了新的可能性,但他担心的是,这是否在名义上存在问题。


“你是要我招募蒙古旗民组建军队吗。”


不必招募,这些蒙古旗盟地处偏远,自内地的蒙古八旗消亡后,淮军湘军逐渐占据主导,他们早已寻找出路。


大人您作为钦差,只需给予一些实质利益,许以官位,我能够帮助您联系到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两地,包括左旗和右旗。“那额尔古纳旗的骑兵数量如何?””


刘泰微笑着答道:“额尔古纳旗虽未被正式记录在军机处的册籍中,然而,他们具备牧民资源......旗里有身强力壮的平民组建的民兵。我听说大人擅长治军,我想,如果交给庸才,这些力量定会浪费;但在大人您的调教下,定能成为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


这一番恭维听得郑大总督都有些不好意思,刘泰真是个不凡的人物,言语间逻辑清晰,恭维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竟然愿意接触额尔古纳旗的最高领袖,这绝非一般人的胆识!


郑志远轻声一笑,起身端起茶盏,熟练地开始他的品茗仪式,这是他惯用的拉拢策略,他的那些学生,哪个未曾品尝过他总督府里的廉价清茶?品后往往会在人群中津津乐道他郑总督对苦涩之味的独特品味!


刘德仁显然被郑志远的豪爽气质所吸引,连忙起身,却被郑志远轻轻按下。


“刘大人,还有一个疑问,假如在额尔古纳旗征召士兵,该以何种名义进行呢。”


他询问道。


“蒙古边防军。”


刘德仁提出了建议。


“蒙古边防军……”郑志远险些一口茶呛出,这个名字倒是新颖,这所谓的边防军不过是地方自卫团罢了。


蒙古八旗本有自己的军事体系,但战乱后,八旗军已无战斗力,他这个钦差大臣,要编练蒙古边防军,强化边境防御,确实是个富有创意的理由。


而且,这些兵马不受黑龙江将军管辖,未来的可能性无限大,或许通过边防军的名义,他的影响力能延伸至内外蒙古,甚至预见到俄人对蒙古的潜在威胁。


二人相谈甚欢,直至深夜,刘德仁才告别离开,郑志远亲自送到门外,吩咐备好马车护送他归家,尽管路程不远,刘德仁对此却欣然接受。


当郑志远向文瑞请求调派刘德仁时,他惊讶地发现文瑞并未过多阻拦,立即应允。


待刘德仁前来拜见,他才知道,刘德仁为了争取这次机会,不惜向文将军的七姨太赠送了两枚银元,这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积蓄。


这样的魄力,让郑志远不禁重新审视刘德仁。


他唤来蒙柱和宋晓霖,蒙柱是内蒙陈巴尔虎旗人,而非额尔古纳旗出身。


尽管二人皆为能臣,但在郑志远看来,他们还需更多的磨炼。


刘德仁显然适合做他们的导师,简述了任务后,平日少言的蒙柱却主动提议:“大人,我旗内尚有些资源,若额尔古纳旗之事顺利,期盼能获得一纸调兵令,我陈巴尔虎旗也多的是勇士。”


郑总督含笑凝视着蒙柱,他最近的威势似乎正逐渐显现,这岂非是——一呼百应,群雄响应吗?几句交谈后,他吩咐宋云泽为刘德仁配备一支护卫队伍,又调拨马匹,催促他们迅速启程。


一番交代后,刘德仁意气风发地策马离去,郑志远心中暗赞,北地英豪,肝胆相照,果然如此!


在黑龙江城郊的驿站,驿站使者阿萨正悠闲地享受着早春阳光的轻抚,他那件历经寒冬的粗布袄虽然破旧,此刻却显得格外珍贵,因为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驱散冬日的严寒。


身为非旗民,阿萨明白自己的职责仅限于维持基本生活,绝无可能选择那些高贵旗人的职位。


阳光下的阿萨在恍惚中突然挺直身板,目光紧随着官道延伸向北方,那条道路尽头,便是滋养着北方大地的母亲河——黑龙江。


他的心中隐隐有种预感,或许又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官道上的冰雪已在温暖阳光下消融殆尽,远方一抹白色的身影疾驰而来,阿萨迅速辨识出那是三匹马以最快速度奔腾。


八百里加急……这定然意味着紧急事件。


他立即冲入驿站,熟练地从马厩挑选出三匹健硕的蒙古良驹,这是古老而高效的传递信息方式,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尽管驿站间的距离超过八十里,但通过接力换马,他们仍能保持每天两百里的惊人速度,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能够实现一日八百里的奇迹。


一名戴着尖顶皮帽,裹着旧皮衣的鄂伦春猎人如旋风般闯入驿站,他没有多言,径直跑到水缸旁,灌了几口水后才大声问道:“马匹……这里是哪处驿站。”


显然,他已经奔波过多个站点,阿萨许久未见这般紧张的场景,连忙递上一袋玉米饼和一皮囊的烈酒:“兄弟,请问您来自哪个部落?北方有什么新闻吗?真是八百里加急的消息。”接过那份烈性酒,猎人精神略有提振,一口气喝下半壶,然后将酒囊挂回腰间,向阿萨深深一鞠躬:“多谢,朋友,俄罗斯人攻打了铎陈的卡伦哨所,三十位兄弟失去生命,铎陈小城也落入了敌手。”


说完,他策马如飞,直奔黑龙江城而去。


阿萨虽不知铎陈卡伦的具体位置,但知道那必然是大清版图的一部分,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土地。


而卡伦哨所位于黑龙江江北岸,按理说,那一直是清朝的管辖范围。


然而,俄罗斯人两个月前突袭乌尔堪屯后,竟逼近了江边的卡伦驻地,这无疑触碰到了两国的敏感神经,让世代居住在江北的中国人难以接受,他们的家园和祖业怎能拱手让人?


每一座北方的中国聚落都在炽烈的冲突中动荡,那些斯拉夫人同时从事农业和军事,他们手持武器,驱赶着世代中国人的农田和家园,放下武器后,他们又成了俄国贵族的农奴,在抢来的土地上播种耕耘。


然而,驱动这场血染狼群般军队的引擎,是伊尔库茨克、诺尔斯克和阿尔巴金三大要塞的约一千五百名正规俄军士兵以及近万哥萨克铁骑,他们的眼眸犹如饥狼,紧紧锁定黑龙江沿岸每一寸可能的侵占之地。


这场战火的蔓延,谁也无法预知,是否会触及黑龙江城。


这个消息让尔萨心中一震,尽管战火尚远,但黑龙江就成了分界线,对岸的战事如同随时可能燃烧的野火,何时越过江面,无人能料。


想到自己的亲戚们住在对岸的黄河屯,他决定立即通知他们,让他们撤离到安全地带。


他未曾料到,那个地方在后世,将以一个让国人心痛的名字——海兰泡,闻名于世。


他立刻调来一匹瘦弱的马,直奔附近的秀才成家,托他写下一封家书。


疾驰的八百里加急信使在黑龙江城引起一片纷扰,街头巷尾的人们猜测着北方的严峻局势,纷纷窃窃私语。


黑龙江城参领萨次善正在召集十总商议对策,半个时辰后,南门大开,鄂伦春勇士继续传递紧急情报,向南方疾驰而去。


萨次善遣退信使后,迅速发布命令,各营兵马需迅速集结待命,但须保持冷静,禁止擅自行动。


他派将官携带他的指令,前往各哨卡传达,暂停一切巡逻任务,以防与俄罗斯的摩擦升级。


所有的行动,等待齐齐哈尔将军府的明确指令。


在黑龙江城北一百二十里的呼玛哨卡,一名留着络腮胡子的硬汉坐在木质的营房中,手握一把磨得雪亮的厚背砍刀,仔细擦拭着。


刀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刀身的纹理紧密而深邃,这无疑是一把难得的好刀。


“大人,人都已集结。”


门口的小兵轻声禀报。


壮士点点头,环视着熟悉的环境,稍作停顿后,猛地一挥手:“出发。”


他的身影仿佛融入了那疾驰的风中,豪情壮志如诗般吟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清:手能伸进游戏?开局核潜艇》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