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文豪,求求你不要再写了! > 章节

第38章 不同人眼中的三国(求收藏,求鲜花)

作者:追梦的咸鱼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人的看三国,所看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


少年人看到的是热血,老年人看到的是权谋。


男人看到的是貂蝉甄宓孙尚香大小乔,女人看到的是白衣白马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的赵子龙。


武将看到的是忠义兵法,文臣看到的是鬼谋奇计。


而在当权者以及朝堂衮衮卿公眼中,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层含义。


..............


“这小兔崽子是不满朕只给了他一个需爵,在表现自己的学识本领,想要跟朕要实权呢!”


武英殿中,朱棣将刚刚看完的《三国演义》一书丢到龙案上,朝左右笑骂一声。


没错。


这就是朱棣眼中的三国。


或者说,朱棣认为,这就是徐钦写出《三国演义》一书的真正目的,想要借助《三国演义》一书,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自己有能力跟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掰下手腕,而不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魏国公吉祥物。


也不用奇怪朱棣为何会这么想。


因为,三国故事里多的是各种军事权谋,还有正治生态。


不然后世社会也不会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三国故事中的阴谋诡计太多,而且还都是涉及朝堂以及豪门世家的权利纷争。


徐钦能写出《三国演义》一书,就算有些地方是借鉴了《三国志》等三国史书,却也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权谋和政治智慧了。


魏国公府,作为洪武一朝的勋贵之首。


徐钦既然表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权谋和政治智慧。


那么作为皇帝的朱棣,如果不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职位,朝中的洪武勋贵集团会怎么想,文武百官会怎么想,天下百姓又会怎么想?


所以,也不怪朱棣从《三国演义》一书中,看到徐钦想要实权的事情了。


“你们觉得如何?”


朱棣笑骂一句,本人却没有多少生气,而是朝文渊阁学士解缙等人问道。


文渊阁,乃是朱棣命人组建的,从一众文臣中挑选出了部分心腹,作为自己的近臣,用以商讨一些要事,也就是大明内阁的前身。


只不过此事的文渊阁,权力远不如明朝中后期那般大。


文渊阁学士也只是履行朱棣秘书的职责,负责为皇帝提一些建言,同时传递旨意而已。


简单来说,此时的文渊阁就是朱棣的幕僚团,都是他的心腹,用来给他出主意的。


解缙听到朱棣询问,慢悠悠地站出来,劝阻道:“回陛下,臣认为不妥,虽然从《三国演义》一书,能够见微知著的知晓魏国公年少英才,智慧非凡,但是无论行军打仗还是治国治理一方,都不是靠纸上谈兵能够完成。”


“战国时期,有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经常以兵法辩驳旁人,无人能敌,然其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国大败,连累麾下将士四十余万尽数被秦将白起坑杀,赵国也经此一战从强国彻底衰弱,最终被强秦吞并。”


“魏国公今日之举,于那赵括又何曾不是一样?”


“以其国公之尊贵,真要进入朝堂,不是领兵之统帅,便是治理一方,一旦因经验不足而出错,悔之晚矣。”


朱棣能“看”出来的事情。


作为当今文渊阁大学士,朱棣心腹文臣之首的解缙同样能够“看”的出来。


只不过大明朝廷的蛋糕就是这么一大块,如今基本上都被永乐一朝的勋贵和文官集团瓜分,哪还有洪武勋贵的份。


真要让魏国公徐钦进入朝堂,别管对方有没有真才实学,都不能避免洪武一朝勋贵集团复起。


这样的事情,无疑是解缙等人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听到朱棣询问后,想都不想,直接就以一个“纸上谈兵”给徐钦定了性,并将徐钦的魏国公爵位捧的高高的,杜绝了洪武勋贵集团复起之路。


朱棣听到解缙拿赵括拿比喻,尽管觉得有些过了,却也点了点头道:“解卿家所言甚是,魏国公虽然年少英才,智慧不凡,却并没有带兵和施政的经验,所以此时就暂且作罢了。”


“陛下圣明!”


解缙等人见朱棣改变主意,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嗯,我们还是商议下如何解决府库钱粮短缺的问题吧,朕有意加印一批宝钞,用以向百姓购买粮食,你们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自然可行,陛下以宝钞向百姓购买粮食,此乃仁君之举!”


解缙言之凿凿的回答道。


“只是这么做会不会有些不妥,如果百姓不愿意接受宝钞又当如何?”


虽然不懂经济学,但是朱棣本能的还是觉察到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想要听下解缙等人的意见。


解缙闻言,不由轻笑一声道:“陛下无需忧虑,此事臣昨日还询问过户部,户部那边认为增印宝钞对百姓也是好事,天下僧俗百姓也苦于银钱笨重,何况陛下外严内仁、知人善任,百姓无不拜服,因而都欣然接受宝钞,市面上银钱的交易显然有杜绝的迹象了,故而增印宝钞也是利国利民之举,天下百姓莫不感激于陛下的仁慈。”


“这是户部说的?”


“确为户部的奏报,虽然这天下偶也有一些无知百姓尚还囤积银钱,不过这些都不足为虑。以臣的愚见,陛下当连下三旨,这普天下的臣民,谁敢不遵守呢?”


“看来是朕多虑了。”


朱棣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不由长长松了口气,对解缙称赞道:“解卿家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由你来负责吧。”


解缙闻声知意,都不用朱棣详细交代,便主动道:“还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信任,尽快将成国公出征所需的钱粮准备好,不会耽误大军出征的。”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永乐大文豪,求求你不要再写了!》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