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农臣,为武帝种江山 > 章节

第40章:【唯才是举】曹操论德

作者:大秦大唐大明万

文武百官,列阵上朝。


庆瑜肃穆地站在队列中,跟着官员的步伐走。


宫殿锦绣辉煌,台阶一层接着一层。


进入大殿后,群臣恭谨地侍立,尽显庄严。


“皇上驾到!”


天子刘协袖袍鼓荡,阔步走至龙榻。


群贤毕至。


谋臣似雨,猛将如云。


众人施礼后,曹操出列道: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都是得到了能人相助,一起治理天下。”


“臣恳请陛下视察天下,提拔出身低微或德行不够廉洁而有才能的人。”


“唯才是举,匡扶天下!”


董承老脸一横,沉声道:


“只有才能,没有贤德的人,怎么能够任用?”


曹操回过身,面向群臣。


“何为德?”


“临阵能够制胜,不使将士枉死是德!”


“治国能安民,不使百姓挨饿受冻是德!”


“至于那些坐而论道、大言欺人之徒,只会摆架子装清高罢了。”


“无实惠于国家、百姓,那就是伪君子!”


“董国舅是认为,颍川大丰收,有钱粮养闲人了吗?”


“我要的是能够治国用兵、平定乱世的的有用之才。”


“乱世用人,论才不论德。”


曹操慷慨激昂的演讲,气势直接镇压董承。


一股威严,令人窒息。


但董承也是经历过董卓骄横的老臣,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他嘴角勾起,祸水东引道:


“庆景珺,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吗?”


“颍川屯田,丰足国家、朝廷之用。”


“纵使年纪轻轻,就坐到了九卿的位置,不也是没人有意见吗?”


曹操“哈哈”一笑,不以为然道:


“用人做事,若只见一人一事,那就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实现结束乱世的理想,需要更多英才。”


“天下本就是大争之势!”


“不止要争,还要争得光芒万丈!”


眼看两派相争。


庆瑜听得昏昏欲睡,等到散朝,他都没有缓过神来。


天子退场后,庆瑜伸了伸懒腰,对曹操道:


“丞相。”


“这朝会我是打死都不来了。”


“若一定要来,您把大司农的位置收回去吧。”


“我到丞相府谋个实缺。”


曹操听得哭笑不得。


“怎么。”


“这九卿之位,委屈景珺你了?”


他面色肃然,打算唬一唬庆瑜。


没想到庆瑜朗声道:


“满座衣冠皆老朽,黄泉故事无止休。”


惊得曹操毛骨悚然。


现在汉室的力量依旧很膨胀,曹操还没有一手遮天!


庆瑜闲逸真实、潇洒旷达,确实不适合朝堂的争斗。


他只想做一些实在是,利国利民。


犹如松下之清风,潇洒且自在清丽,高远而恣意绵长。


“好。”


“今后这朝会,不上也罢。”


曹操一口答应下来。


“多谢曹公!”庆瑜含笑道。


大江东去,流不尽的是英雄血。


好端端的生活不过,何必出这份风头?


庆瑜掌管大司农后,基本工作都交给了曹昂在管理。


他则征召了上万名匠人,完成器械的改善。


这些匠人,囊括方方面面。


有木匠、石匠、泥瓦匠、铁匠、皮匠、毡匠、裁缝匠等等。


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木匠动动手,养活七八口不成问题。


小到家具,大到船只、攻城器械等等。


庆瑜此次征召的匠人中,以铁匠、木匠为主。


而铁匠主要来自南阳。


因为宛城曾为大汉冶铁的中心。


西汉在南阳设盐官官营冶铸,同时还设工官管理手工业。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进一步奠定了南阳冶铁的地位。


张绣投降后,庆瑜就有意识地拉拢铁匠,


如今都汇聚到了许昌!


随着粮食地增产,荀彧置换了一大批铁矿。


有很多都是矿石、生铁。


庆瑜打算利用起来,锻造武器、铠甲。


曹操也很支持。


为何?


因为甲士的数量,才是真正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曹军的披甲率还不足一成。


如何与北方争锋?


粮食是第一生产力。


但只有粮食还不行,还必须促进百业的发展。


“从今天起!”


“学徒有俸禄五十石。”


“小匠有俸禄一百石。”


“大匠有俸禄两百石。”


庆瑜刚一宣布,立即引起了阵阵欢啸!


毕竟大汉最高级的官员,也不过两千石罢了。


匠人能够在乱世中,获得两百石的俸禄,可谓是破天荒!


“不过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


“正式的编制,只有五千人。”


“也就是说,你们当中将淘汰近半数。”


所有匠人沉寂下来。


他们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只有拿出你们的真本事,才能够在这里立足!”


“从今天起,我将你们称为工部,隶属于大司农。”


庆瑜又简单地介绍了一些规则,立好了规矩。


然后,他在城里索要一处府衙,作为工部的办公点。


又在城外选择了一处庄园,安置实验场。


这些匠人的亲眷,他也做出了安排,能够在城里居住。


毕竟许昌可以容纳五十万人口,现在还没有满员。


身为九卿之一,庆瑜可以轻而易举地安排一些“户籍”。


毕竟许昌城的建设,也是他一手安排的。


铠甲的生产,也渐渐地步入正轨。


只是庆瑜一直“请病假”,终究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大司农不上朝,成何体统!


结果都被曹操挡了回去。


“景珺是干实事的,上朝是公卿的事。”


“从今往后,我也不上朝了,就在丞相府处理公务。”


就是任性!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三国:大魏农臣,为武帝种江山》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