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我苏辙,为捞苏轼儒剑仙身份曝光 > 章节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加华山剑会

作者:沧澜掌情

“我都三十岁的人了,父亲还这样教训我,简直是让我颜面扫地。”


苏轼抱怨连连,苏辙和青鸟在一旁忍俊不禁,点头附和,仿佛深有体会。


“哥哥,别担心,我这就跟你分享一下儒家武道的融合之道,或许能让你减轻些痛苦。”


苏辙抓住这个机会,计划引导苏轼走上儒学与武道结合的道路。


然而,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苏先生,有一封信,说是邀请函,邀请您参加华山剑会。”


“华山剑会?难道是每二十年一次的武林盛事。”


苏轼闻言眼睛一亮,难道传言中苏辙真有可能成为武道巅峰的存在?


辛弃疾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可是汇聚各路英雄的华山剑会,如果苏辙能在其中崭露头角,无疑会大大提升他的声誉。


两人热切地望着苏辙,等待他的回应。


然而,苏辙仿佛并未察觉,他对一旁的苏轼说:“大哥之前问我为何我们有这般实力,现在正好,子由,我来解答你的疑惑。”


苏轼闻言,内心的热情瞬间被点燃,比起华山剑会,他更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辛弃疾在混乱中仅凭一句诗就能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样的神秘之事,苏轼怎能错过探究的机会?


“我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研读圣贤典籍,你们就能拥有这样的能力。”


苏辙的问题让辛弃疾一时语塞,他试图转移话题:“关于华山剑会……”


“坚决不参与!我日理万机,哪里有空闲去凑那华山剑会的热闹。”


那些江湖豪杰显然误解了他的身份,把他当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云野鹤。


朝廷事务繁重,即便无官方职责,身为太师兼尚书右丞,他岂能轻易投身于武道盛事?这画面,总显得有些违和。


拒绝邀请?


辛弃疾闻言,心中微微失落,这可是武林界每二十年一次的盛会,苏辙错过,实在可惜。


难道他就真的视天下第一的荣耀如尘土?


苏辙放下手中的公文,注意到辛弃疾的神情,便解释道:“姑苏的事务已渐入佳境,权力帮足以接下后续。


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使命在肩。”


苏辙将公文交到辛弃疾手中,后者疑惑地接过,逐字阅读,神色逐渐严肃。


“大理境内有异动?难怪天龙寺和苍山剑派这次未派人出席,原来是内部纷争。”


辛弃疾面色凝重,公文上明示,大理王位更迭,原皇储被篡位,显而易见,有人在暗中搅动大理局势。


他深知大理对于大宋的重要性。


作为文武双全的人物,辛弃疾明白大理对于大宋南疆稳定的意义,此时正值大宋备战之际,大理的动荡无疑牵动着全局。


“因此,我必须亲自出马。


这次行程艰险,只带青鸟同行,你们不必随行。”


苏辙沉声道。


辛弃疾立刻表态:“老师放心,江南道有我在,必保无虞。”


“子瞻,你走前务必把儒家之道的入门法传授给我。”


苏轼急切地请求,他对青鸟的实力有所了解,对苏辙的安全并不担忧,只是担忧错过这次机会,入儒道的秘密可能遥遥无期。


面对哥哥的恳求,苏辙微微叹息,内心纠结。


教,怕他滥用;不教,又担忧其安危。


“罢了,还是教吧。”


苏辙无奈道,他知道苏轼的冲动不是一时半刻能改的,大不了事后收拾残局。


“其实入儒道并不难,只需调整你的创作风格。


多写些如《江城子》般积极向上的诗词,而非那些被误解为‘酸’的诗篇。”


苏轼愕然地看着他,心中暗自嘀咕,这家伙竟质疑他的文学造诣?他的诗,何曾酸过?


在文坛中,苏轼的作品无疑是璀璨的明珠,他深思熟虑后,忆起创作《江城子》时的独特感受。


“或许,日常的诗篇难以触动儒者与道者的共鸣吧。”


他试图追溯那段创作的思绪,从开头的壮志豪情,到英雄大会上目睹大宋英豪对西夏的敬畏,每一字都饱含情感。


“子由的意思是要我更多关注国家主题的诗词。”


苏轼迅速理解了苏辙的暗示,苏辙轻轻颔首,显然对兄长的理解表示满意,称赞他的领悟力不凡。


“只需把握住那些瞬间的情感触动,就能触及儒道的精髓,正如言辞犀利的诗词,是我们读书人智慧的剑与盾。”


苏轼心中暗自琢磨。


大宋皇朝,流淌着历史脉络的京杭运河,繁忙的舟楫穿梭其间,一艘疾驰的快帆船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船头,无情审视着手中的情报,眉宇间掠过一丝忧虑,“这个家伙,面对江湖流言竟毫无防备,真是个单纯的家伙。”


无情的六扇门高手们沿途收集的信息逐渐揭示了一个事实:有人刻意散布关于苏辙的谣言,称他为武林之冠。


这种毫不掩饰的捧杀,即使远在他乡的无情也能察觉到背后的恶意。


“冷血师弟追踪外敌的进展如何了。”


无情心中闪过念头,她隐约感觉到两者间的关联并非偶然。


“自那次朝会后,别国的探子似乎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希望看到大宋崛起。”


无情愈发明白,苏辙成了其他国家眼中威胁的存在。


收到新的情报后,无情果断地下令:“信鸽传令,离开姑苏,逆流直上,我们在荆襄登岸,然后南下大理。”


她的决策坚定而决绝。


第三十八章:为弟弟扫清障碍?苏轼的创新之举!


三日后的姑苏,夜幕低垂,苏轼卧室里,他难以入眠,内心焦虑。


“灵感啊,我需要灵感。”


就在前一天,苏辙妥善处理完姑苏政务后,携青鸟南下,还请求小皇帝临时委任他为江南道知州,因官场空缺,急需人选。


尽管苏东坡曾有过地方行政的经验,这次的职责自然而然地落在他的肩头。


然而,升迁并未给他带来喜悦,反而让他有种莫名的疏离感,仿佛与京城的距离愈发遥远。


这段时日,得益于李澄舟等人的协助,姑苏城的政务逐渐步入正轨,这让苏东坡感到轻松,却也带来了困扰。


他发现,没有了纷繁的政务牵绊,他的创作灵感似乎突然枯竭了。


“如何能再写出‘江城子’的意境。”


他感叹道,诗词创作需要生活的触动,而他如今却被公务牢牢束缚,唯有夜晚的寂静才勉强能提供创作的片刻宁静。


月色如水,苏东坡起身,推开院门,漫步其中,期待能借此找回失落的灵感。


然而,一圈圈走下来,他仍无所获,于是走向相邻的厢房,轻轻敲门。


“怀民,今夜可愿一同赏月散步。”


他询问。


厢房内,疲倦的张怀民在梦中忽闻苏东坡的声音,犹如被惊醒的狗儿,心中暗自嘀咕:“这家伙,承天寺还不够,又来扰我清梦。”


但他还是强打精神,应声道:“来了来了。”


苏东坡见张怀民走出,眼中闪烁着期待:“怀民,你果然还未入睡。”


张怀民无奈地苦笑,他的确是被拉来充当“度假工友”。


于是,苏东坡拉起张怀民,提议唤上辛弃疾,共度这月下三人谈笑的时光。


然而,辛弃疾听到这个主意,内心五味杂陈。


他白天操劳军务,此刻却被深夜打扰,心中暗叹:“这两位大哥,难道是要组个夜游团。”


随即,姑苏府衙后院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何人。”


辛弃疾的警觉性极高,瞬间从床下抽出长刀,警惕地询问。


“是我,苏轼。


弃疾,我们月下漫步如何。”


听到苏轼的声音,辛弃疾略感安心,收起武器,打开房门。


见到门外的两人,他不禁疑惑:“你们两位深更半夜不休息,究竟有何目的。”


于是,辛弃疾也不愿怠慢,紧随苏轼的步伐,步入清晨的清新空气中。


三人漫步于官署后院,苏轼望着他们,略带思索地说:“公务缠身,灵感似乎难以触及啊。”


这番话犹如晨曦中的轻风,拂过他们的内心。


张怀民和辛弃疾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仿佛被苏轼的感慨触动。


“没有灵感,难道你要我们陪你在这闲庭信步。”


他们心中暗自嘀咕。


苏轼深吸一口气,试图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源泉,“如何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诗篇。”


他自言自语,似乎在寻找那个曾在英雄大会上燃烧的壮志。


辛弃疾沉吟片刻,分享了他的见解:“子瞻大人,领悟儒道并非一日之功,诗词的精髓,往往源自生活体验。


依晚辈所见,要有炽热的情感,才能挥洒出那样的篇章。”


听到“炽热情感”,苏轼眼前豁然开朗,灵感如同曙光破晓。


“或许,我们需要一场新的历练。”


他坚定地提议,“明日天明,我们便启程去庐山。”


苏轼的精神焕发,仿佛肩负起保护弟弟的责任:“苏辙虽已超脱,但我不能坐视不管。


这次,我要亲自去挑战那些所谓的武林高手,为他找回那份荣誉。”


张怀民和辛弃疾面面相觑,心中疑惑重重。


苏轼的热情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他真的准备好面对那些江湖高手了吗?


“庐山论剑?子瞻,此事需谨慎考虑。”


张怀民皱眉提醒,而辛弃疾则担忧地补充道:“知州大人,您的职责重大,怎能轻易离开江南道。”


然而,苏轼并未动摇,他微笑回应:“朝廷文书尚未下达,且有王家妹子暂代政务,无需担心。


如果你们不愿同行,那我就独自上路吧。”


他的决心如同山峰般坚定。


面对苏轼的决然,辛弃疾和张怀民一时之间显得手足无措。


苏辙临别时的重托如同千钧压顶,他们怎能坐视苏轼涉险?辛弃疾率先表态:“兄长,怀民愿陪你一同前往,共担此责。”


“苏大人,弃疾也愿意随行,保护您的安全。”


张怀民紧随其后,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忧虑。


然而,苏轼却仿佛没听见他们的担忧,反而有些愠怒:“身为兄长,为弟弟挺身而出难道有何不妥?你们这是质疑我的判断吗。”


苏轼的态度让两人感到无奈,他们知道,如今的苏轼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易说服的人。


张怀民提议:“既然兄长心意已决,我们今晚各自回房,养精蓄锐,明早出发如何。”


听到这个提议,张怀民眼中闪过一丝解脱,他深知这次行程的未知与艰难。


“人生在世,官场生涯更是不易。”


他感叹道,期待着能暂时远离纷扰。


原本以为到了姑苏,一切会有所改变,但苏辙的介入再次打乱了他的计划。


辛弃疾则心中暗自腹诽,苏大人,你这是在坑弟弟吗?老师的付出换来的,竟是你的又一次冒险?


原本以为江南道事件解决后,辛弃疾以为事情会有转机,苏轼的晋升让苏辙捞起苏轼的机会更大。


然而,苏轼似乎永远不安分,刚坐稳江南道知州的位置,又有了新的动作。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得不跟随,因为苏轼毕竟是苏辙的亲哥哥。


若非如此,神威军的繁务他才不愿涉足。


然而,华山之行的真相,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大秦帝国的皇宫内,始皇帝听完李斯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大宋华山论剑邀请了苏辙,不过他并未答应,这倒是出乎意料。”


李斯面露尴尬,疑惑苏辙为何能洞察他的策略,但无论如何,他的任务似乎并未达成。


“陛下,微臣疏忽,未能妥善处理,恳请陛下宽恕。”


李斯慌忙伏在地上,诚惶诚恐地向秦始皇请罪。


秦始皇的目光在李斯身上停留片刻,没有立即责罚,而是转向了下一个问题。


“那苏轼的情况如何?他近期有何动静。”


他对苏轼的好奇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


不得不承认,苏轼的才华犹如璀璨星辰,他凭借一人之力,将江湖半壁江山纳入掌控,放眼天下,如此才俊实属罕见。


李斯闻言,脸上的忧虑瞬间加深:“启禀陛下,大宋六扇门已介入此事,三大神捕齐出,追踪各国间谍的踪迹。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我苏辙,为捞苏轼儒剑仙身份曝光》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